三组流行语串起2019年江苏民生改善的切片
52fw.cn 02-21 次遇见原标题:追梦,收获稳稳的幸福
时间的航船,载着我们进入了2020年。蓦然回首,日升月沉、四季更迭中的温情暖意、创新奋斗、奔跑姿态犹在眼前。翻阅不久前一些机构发布的2019年热词、流行语,记者“拈”出3组词,用它们串起过去一年江苏民生改善的切片。
“稳”:
一笔一画都是百姓获得感
“稳”,在2019年“汉语盘点”活动中,当选“年度国内字”。
2019年,最需要阳光雨露的人们一直都被记在心上,被稳稳地呵护。
江苏底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提前一年超过省定脱贫线;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建成护理型床位25.51万张,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全覆盖。
江苏“温情社会救助改革”再升温,救助对象扩大,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拓展;求助过程简化,“身份证+授权书”即可申请;救助方式突破,“发救济+送服务”齐头并进。
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再扩面,39万困境儿童有人管有人爱有人帮,19万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100%签订监护责任书,儿童福利从特定群体向全体儿童拓展迈进。
全省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再发力,“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逐家逐项“过堂”,2500多家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全部清零,给养老院里千万老人稳稳的“夕阳红”。
就业同样凸显一个“稳”字。全省用于促进就业资金达到近8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5%;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从19%降至16%,延长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至1%的政策,为广大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全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783人,培养规模全国第一;全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66人,基层卫生人员总数25.4万人,较2014年末增加8.7万人;在社区医院和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诊疗病种和技术服务项目超过100种。
“我太南了”:
“硬核”拼搏,攻坚克难
2019年底,一个有些俏皮、似乎无奈、带点调侃的“我太南了”,摘得“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头衔。“我太南了”,意为“我太难了”,聚焦人们的个体压力。无须讳言,在社会层面、民生领域,“太南了”同样存在。
2019年,我们向“南”(难)而行,“硬核”拼搏,只为更好的民生。
为打通大城市养老设施短缺“堵点”,南京从规划入手,推出解决养老设施配建难的“一体化”方案:新建小区配建设施保证“增量”,整治占用设施避免“减量”,盘活自有资源扩大“存量”,基本满足全市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需求。40岁出头的南京市民刘俊乾说:“2019年父亲突然病故,母亲重病缠身。幸好我在家附近找到一家‘嵌入式’养老院,才算老小照顾两不误。”
针对看病贵,省医保局抓住高值医用耗材,通过构建阳光采购机制、采购平台改建和联盟带量采购,使心脏支架、起搏器、人工髋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大幅降价,为患者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面对棘手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无锡在全国首创“四个一点”方案:村民自愿出一点、村社集体赞助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政府资金补贴一点。该市创新建立的村级医疗互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