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报告:2015上半年网络流行语分析
52fw.cn 11-20 次遇见
2015年上半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并且有延伸至日常生活的趋势。语言创新在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更加困难,“流行语”快捷易懂,成功替代了语言创造。
2015年上半年网络流行语主要来源于娱乐话题和热点新闻,“网络流行语”娱乐化趋势明显。从类型上看,“吐槽”类语言热度最高,“也是醉了”“什么鬼”大量出现在原创帖子和评论中。此外,“网络正能量”也收到追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网友反思,多数人认同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热词并不是2015年的新词,2014年出现,2015年依然流行:“颜值”“逗比”“约吗”“我想静静”“小鲜肉”“单身狗”等,并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赋予新的含义。
2015年热度较高网络流行语
2015年新流行语Top10
流行语来源:娱乐话题、新闻热点
网络流行语来源分布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一些热门话题迅速传播,随后热门话题冷却,流行语转接到其他事物中,传播力增强。例如某娱乐节目兴起,“小公举”成为形容某明星公主病的代名词,以谐音加强讽刺效果。以论坛为主的“网络自造词”比例最高(21%),代表性的娱乐话题也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来源(20%),由新闻事件讨论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只占13%。
网络流行语传播方式
图:“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使用频次趋势
网络流行语在网友的互动中产生和传播,分为爆发式和渐进式。
“爆发式”流行语:来源于明确的事件或网络红人热帖,从传播频率上看,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事件当日使用频率达到峰值。如女教师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4月14日经媒体报道后走红,4月16日,微博引用量为9108条,达到峰值,网友表示“也想活的这么洒脱”。4月14日新闻出现之前,引用频率较低。
“渐进式”流行语:难以追根溯源,在网友互动中逐渐成为热门,并没有清晰的源头。这类用语的流行具有偶然性,从传播频率上看,峰值逐渐累积呈现。“单身狗”一词使用频率较高,2月14日情人节被成为“虐狗”日,网友用“听说情人节,单身狗与加班更配哦!”调侃单身生活。4月3日、4月15日因周杰伦“秀恩爱”再次出现高峰。在峰值之前,“单身狗”一词已经出现,并伴随着特定事件逐渐升温。
网络流行语特征及社会心理研究
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但是一些语言使用频率极高,持续性很强。网络语言符合目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碎片化表达,以惊奇、简洁、表达程度强,迅速占领网络虚拟社会。
语言碎片化。网络时代写长篇文章的作者越来越少,言简意赅成为主旨,网络流行语词汇简短、表现力很强,使用起来更加符合“高效”的要求。许多网络流行语铺天盖地,反复使用,淹没了多元化的表达。
吐槽普遍化。在2015年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Top10中,以吐槽语言为主,表达负面情绪较多。表达情绪的流行语主要为表达负面情绪。许多吐槽流行语普遍应用于当下的热点事件,将一些话题引为负面。
内涵动态化。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是在网民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事件,衍生出新的含义。“流行语动态化”与流行文化本身特质相符,变化产生的新鲜感让“网络热词”反复走红。
态度多元化。“且行且珍惜”“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表达大气态度,追求自由生活用气的流行语得到网民认可。对于这些“正能量”的事件,并没有“压倒性吐槽”。网络语言环境出现多元化趋势,语言暴力不再独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社会作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网络社会的互动方式以文字为主,文字信息较语音、视频传播更快捷。现实社会的互动更多维,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等都可以作为沟通媒介。赋予文字多层面的感受,成为网络流行语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其次,网民年轻化“助推”网络语言,青年亚文化成为网络文化主力军。
追求认同。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是一种“赶时髦”,流行文化追求“同质性”,以获得群体的认可。网络社会的沟通是“他人可见”的,个体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自觉受到他者的影响使用网络流行语,强调自己是“网络社区”的一员,表明自己“没有落伍”。
反映社会心态。当代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社会心态随着变化需要不断调整。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冲突感,令个人感到紧迫,因此需要通过一些途径进行宣泄。网络社会的匿名性、主体性,让个人有更大的发挥余地。网民对社会观念的认同或者贬低,通过网络流行语反映网民心态。“热词”被追捧的背后,正是其代表的社会心态得到公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