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天安门标语的两次改动
52fw.cn 06-04 次遇见
回顾:天安门标语的两次改动
1999年9月17日 05:09 中国青年报
天安门城楼区别于其他的城楼,除了大红灯笼和毛主席像外,最明显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 民大团结万岁”两条大标语了。若是评选标语之最,这两条标语应该算得上“新中国第一”。但是今天,很少有年轻人知道, 天安门城楼标语曾有过两次改变。
写标语的是位老八路
最初的天安门城楼标语出现在“开国大典”上,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繁体 宋体大字,醒目端庄、雄劲美观,从此奠定了它几十年一贯的形式(图一)。
标语的书写者和设计者叫钟灵,是一位老八路,就是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被毛主席不点名批评过的“这位同 志”。当年,毛主席在散步时看见土墙上有一幅标语把“工人”的“工”字中间的一竖拐了一个弯,把“人”字的一捺加上了 三点,因此把它作为“党八股”的典型事例写进了文章:“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 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就这样,钟灵的 “事迹”第一次进入《毛选》载入了党史。
抗战时期,钟灵当过延安俱乐部的主任,这一职务几乎使他成为专司往墙上刷大标语的人。他的书法好,尤其擅 长美术字,特别适合刷写宣传大标语。传说延安城墙上的革命标语几乎都是他写的,由此钟灵的大标语誉满延安城。
进北京后,钟灵是中南海俱乐部主任,又当过中南海布置科的科长。筹备布置过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时的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墨迹,其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当然要算“天安门城楼标语”。
这件如今看起来充满神圣的任务,对于当时的钟灵并不紧张,也只是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不过,为庆祝“开国大 典”往天安门城楼上刷标语,毕竟与往延安城墙上刷标语不一样,很费了一番琢磨。一个笔划有一个人高,一个字有一间屋子 大;两条标语一边9个字,一边8个字,要巧妙地算好字距,利用视觉差,才能看上去一样宽。这回的办法,是写出字样剪出 布字,然后钉做木盒安上电灯,做的是灯箱标语,为的是晚上也要明亮看得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最早的两条天安门标语,对于新中国“开国”来说,无疑是恰如其分的。可是其中一条“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只保留了一年时间就作了修改。那是在1950年第一次国庆,改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仍然采用繁体字,依然是出 自钟灵之手(图二)。当时美帝国主义的战火已经燃烧到了中朝边境鸭绿江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中国人民的正 义口号。
修改后的新标语使天安门标语具有了面向世界的意义。相比之下,原来的口号含义多少有点重复,范围也要狭窄 。从以后几十年历史看,这次标语内容的修改确实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虽然历经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但天安门标语的内容仍然 长期稳定不变。
推行简化字 天安门标语费思量
天安门标语的第二次改变,是从繁体字改为现在的简体字,那是在1964年“五一”前夕。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着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的任务,识字扫盲成为全国城乡的运动。可是许多工人农民反映 汉字笔画繁多,实在难学。比如农民说:谷子的“?”、面粉的“麦面”、麦子的“麦”,笔划太多,难学难写。所以党和政 府把汉文字改革作为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大事,非常重视。从1956年开始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
从那以后,推行简化字成为一个运动,社会上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繁体用字也都逐渐改成了简体字。可是天安门 标语中的繁体字要不要改?面对台、港、澳和世界上长期习惯使用繁体汉字的华人,却须多费些斟酌。直到三年困难时期过去 ,1964年国际劳动节前夕,天安门标语终于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改变。上面的繁体字“华”、“国”、“万”、“岁”和 “团”全部改成了简体字。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