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串店铺另类用“来的都是爹”当宣传语
52fw.cn 08-09 次遇见09:13:56东北新闻网最近,吉林市青岛街上一家肉串店,创造了一句很有特点的宣传语,印在餐巾纸内页封套上。一打开,估计您就乐了,上面写着“来的都是爹,一定让爹吃得乐呵呵。”
店主:宣传语包含两层心意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这家肉串店。 店门刚开不久,服务员正在打扫卫生。一沓餐巾纸就放在前台,粉红色内页包装上写着“来的都是爹,一定让爹吃得乐呵呵,星级服务,星级口味,信誉一流。”
问起“来的都是爹”这句宣传语,店主曹女士笑了。这句话包含着她的往事、两层心意。1997年,她和丈夫开了家肉串店,一间平房、四张桌子,生意冷清,第一天只卖了三块钱,很难,但必须挺着,家里两个孩子还等着交学费。
慢慢地,邻居知道夫妇俩不易,常来捧个场。一碗面条、几根肉串,三块、五块地积攒。十年过去,两个孩子相继读完大学。今年,女儿研究生快毕业,夫妇俩也开了第二家店。
日子好过了,曹女士越发感激起老顾客。去年12月,她印制了一批餐巾纸,就印上了那句话。除感激外,还勉励服务员,即使一元钱的生意,也容不得怠慢,每一位顾客都是衣食父母,要把顾客当爹一样对待,尽心照顾。
“听众”:有的说另类有的说得改
“来的都是爹”,顾客怎么看这句话?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问了20人。8人表示能接受,类似于商家常说的“顾客就是上帝”,只不过改成方言版;7人觉得不妥,很别扭;5人觉得无所谓,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方式。
(新文化报·新文化网 记者 黄烜)
责任编辑:孙鹏
1
09:13:56东北新闻网
网友的意见更多,也很具体,可以说给商家来听听。
网友小草:我是女生,有意见!男顾客去了是爹,那要是女顾客去了,岂不是妈了吗?好像对饭店员工不太尊重,不妥不妥 。
网友小燕子:虽然店主是想表示尊重,可这口气好像很无奈的样子,像是在伺候老爷子。建议改一改,换个词。
曹女士的老顾客对此大多一笑而过,相识多年,大家了解她心直口快的脾气。这两家肉串店,有90%的都是熟客。所以,“来的都是爹”,无形中也成了宣传标志。
同是饭店老板的张女士,听到这句宣传语,笑了,连说幽默,但同时表示,宣传固然重要,但饭菜质量更关键。
专家:用俗语宣传要注意规范
听到“来的都是爹”这句宣传语,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研究员郑沪生也笑了。想了想,他说,顾客是上帝可以理解,但变成了爹,这种叫法可能欠妥,不太符合社会规范,也有悖常识。
他说,现在不少商家利用俚语进行宣传,主要是想通过大家耳熟能详、又有点“土”的语言,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以东北话为甚。他建议商家,应多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同时应该尊重大多数的人感情,并且顾及自己的宣传对整个社会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商家不仅仅是单纯的利益追求者,比如餐巾纸上的语言,它就是能够向更广的范围传播的,如果语言粗俗,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新文化报·新文化网 记者 黄烜)
责任编辑:孙鹏
2
09:13:56东北新闻网
链接
另类的宣传招牌
一方水土,一种口音。“父亲”一词,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陕西叫“大”,山东是“爹”,东北叫“爸”。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批的山东人迁入东北,“爹”这个称呼逐渐在东北地区叫开了。这几年,东北方言也成了一种流行语,全国各地,也有不少方言成了宣传语,另类招牌大概分成以下几种:
1.文艺流行语成了店铺名
雪村唱红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翠花,上酸菜”成了2001年度流行语。长春一家店铺干脆取其中几字作为招牌,开了饭店。
2.贬义方言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