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崛起发展历程记(下)
52fw.cn 06-19 次遇见今年35岁的俊朗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雄,2000年前后就离家四处打工,当过学徒、学过汽修。后来他辗转来到电气行业集聚区乐清柳市镇打了几年工,于2009年在此注册俊朗公司从事电气行业。
经过10年的发展,李志雄的公司先后经历了贴牌生产、做自有品牌以及从生产单一元器件到整个电气设备的发展阶段。今年,公司产值预计能达到4亿元。
“如今物联网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个市场非常大,现有存量的电力设备面临更新换代。除了硬件,软件上还要搭载传感技术、大数据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附加值更高。”作为创业者,李志雄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
“不过,物联网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李志雄坦言,“我们公司做硬件还可以,但软件却没有自己的,由于这方面的人才一下子不会集聚到柳市镇,我想在南京或其他地方建设研发实验室。”
乐清是温州民营经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李志雄所在公司所面临的情形,是温州制造企业尤其是电气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如果说民间借贷和金融风波是温州经历的一次“阵痛”,那么从长远来看,温州民营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面临着模式创新、技术变革、产业升级以及接班传承等现实的考验和转型的抉择。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曾经创造了改革开放之初风向标式辉煌的温州,如何继续努力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者?曾经备受赞誉和追捧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自2018年以来,温州相继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人再次勇担探路者的使命,努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演绎“温州模式”新要义,续写创新创业新篇章。
破旧立新改造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乐清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块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村村办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如柳市镇的电气、虹桥镇的电子元器件。转型升级,“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柳市镇苏吕村的小微园,前身是铁皮瓦搭建的老工业区,2014年以前,这里聚集着几十家“低小散”企业,安全隐患众多,环境污染严重,土地效益低下。重重压力之下,苏吕村认识到“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箭在弦上,拆旧建新势在必行。
通过拆除重建,2017年,苏吕小微园投入使用,园区平均年租金从25元/平方米提升到180元/平方米,总租金从300多万元飙升至2000万元。吸纳的46家企业都是科技型、环保型的“高精尖”企业,园区总产值达15亿元。
苏吕村党总支书记李成松说,通过拆旧建新,企业效益上去了,也给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兴旺的“活水”,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村庄面貌也大大改善。
2008年成立的乾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研发和生产智能漏电断路器的企业。乾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岳友告诉记者,公司历经几次搬迁后,2017年入驻苏吕工业园区,与苏吕村签下了30年的租赁合同。得益于园区的地理优势、稳定的经营环境,公司开始大展拳脚。
乾友公司的产品是智慧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连续中标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多个项目,2017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看到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后,公司将电力测控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2018年在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巴丁物联研究院,其研发的自动监测线路产品已经运用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安防领域。
从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不断发展壮大的正泰、德力西,是乐清高低压电气民营制造商的代表,近年来,他们正通过不断地改造升级、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跨越发展。
德力西以科技的力量推动电气产品技术的革新与升级,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研发平台,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下属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专利总数900多项,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创新为转型突破口,走出科技兴业发展之路。
正泰目前已在全球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研发中心,并在国内形成“1+18”的研发体系,即正泰集团研究院作为“主脑”,协同智能电器、高压电气、新能源等18个专业领域研究院,开展自主创新与技术预研。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一云两网”战略(即正泰云、能源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依托电气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柳市镇加快建设瓯江智慧供应链物流园、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中国国际电工电器城会展中心、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德力西和人民集团省重大产业园,力争在大物流、物联网、智能电气等领域成为领跑者,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目前,柳市镇已形成以高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拥有企业873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0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挂牌上市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
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转变
依托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以入选浙江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市县为契机,乐清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108亩的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制造为发展核心,为入驻企业高速成长提供新型空间载体和集成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基础配套和创新环境,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智能集约转换市场化,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据介绍,整个项目前期基建已投入2亿元,乐清市财政将再投入2.2亿元。目前,已有深科、德胜等6家本土从事自动化制造的企业,浙江力太等4家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企业,菱锐等6家“国千”“省千”专家领衔的智能制造企业入驻其中,为乐清本土的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环宇、合兴等100多家电气电子领军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这既加速了乐清电气电子企业的“机器换人”,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又培育了新兴产业,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新动能。
在扶持政策方面,乐清对入驻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实行技术改造补助政策等。如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际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20%给予补助;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中采购本地制造装备的,给予采购额15%的补助;对本地高端装备企业销售给该市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按照设备销售价格给予5%的补助。
乐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12月,乐清市被科技部评为首批“创新型县(市)”。《浙江省各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乐清市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4位,其中技术创新和创新环境综合评价均名列全省第一位。
温商回归效应不断显现
#p#分页标题#e#当前,温州经济迎来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温商回归作为温州再创辉煌的第一大资源的地位不断显现。台邦机电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良看好家乡转型升级后的前景,响应温商回归的号召,把北京的生产基地迁回乐清,投资15亿多元建设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项目。
陈春良在上世纪90年创业时没有选择传统的工业电气行业,而是在北京创业生产减速电机,从外商“口中夺食”。到2000年时,台邦的产品已经能够完全取代国外产品;从2005年开始,台邦进入控制电机领域,实现了飞跃发展。目前,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流水线、输送机械、医疗机械、金融设备、智能化机器人等领域。
在制造领域“浸染”多年的陈春良对制造业充满感情,也有着深刻理解。他告诉记者,在迈向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的道路上,企业要及早进行谋划,特别是智能装备的核心部件的制造尤为关键。
据了解,台邦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已经成功攻克了六轴机器人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均实现了自主生产,性能指标达到日本、德国同类产品水平。
目前,台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园一期工程8万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2020年6月份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根据规划,台邦保留北京、上海的研发基地,乐清生产基地作为台邦的实验、孵化、运营基地,一期项目通过机器人和物联网应用,拓展电机产品的空间,二期在原有基础上做整机设备,增加产品附加值。
陈春良说:“用一个机器替代几个人工,只是初级的‘机器换人’。现在我们在做基础工作,再过两年时间,将打造出智慧工厂,届时从生产源头到仓库都可实现自动化,这种‘机器换人’更具意义。”
除了温商回归,温州还积极引进外来产业,为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能。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是温州市政府“一事一议”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是温州(中国)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首批引进的骨干龙头企业。
该公司副总经理肖泉该介绍,企业产品销售连年大幅度上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产品销售到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16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切割机出口企业。随着激光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激光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期建成投产后,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