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活方式的选择
runsly 03-15 次遇见關于大學生活方式的選擇
文/鄭鳴
最近有幾個大一的新朋友在問我該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作爲經曆過一年大學生活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我隻希望在此把本人目前階段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分享給學弟妹們,僅作爲大家的一點思路上的參考,畢竟自己探索的過程十分艱辛痛苦,并且白白犧牲了很多,這種苦楚與犧牲我自然是希望學弟妹們盡量少體味一些的。見笑了!
我不可能替大家選擇,隻能把一些我認爲比較好的選擇提供給大家,僅此而已。
有同學問我該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其實這關鍵取決于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目标與追求:如果你選擇主流價值觀下的成功人生,就拼命學習,刷高分啦,出國深造啦,找個體面工作啦,等等……你這四年就是在爲未來的幸福生活;如果你今生選擇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那就聆聽自己的心聲,想做什麽就去認真做,想全面發展自己就去發展好了,你這四年就是在爲當下的幸福生活。
大學是人生最黃金的時段,如果把時間比作生産力,那麽不論用于學習知識、全面發展、開拓眼界、體驗人生或是體味純潔的愛情都是一生中生産率最不過的了,但是如果一定要我選一個最最高的,那麽還是告訴你我的見解—學習。
比較折中的方法:在保證成績不給未來拖後腿的前提下,大一多用時間體驗多彩的大學生活,同時可以多發展一下自己喜歡的興趣、特長,大一暑假可以考慮多安排一些旅遊、社會實踐之類的(雖然大多五花八門的事兒做完又覺得索然無味);大二開始逐漸把精力轉移回到學習,學有餘力可以考慮學英語出國、修雙學位等(認爲好好學習是研究生階段再考慮的事兒的童鞋目測你們要跪……);大三是全身心投入學習的一年,最好在大四上結束前爲自己謩澓梦磥韮赡甑某雎罚?笏南鲁?水厴I論文以外就徹徹底底去做一件自己認爲有意義并且想去做的事(想出國的孩紙建議多陪陪家人)!杖唬?捎诖笠粚τ诙嗖噬?畹捏w驗,大二後奮起直追、recover績點的日子會讓你比那些從大一就開始當學霸的人痛苦一些(雖然當了一年學霸的童鞋同樣覺得索然無味),但須知:到了大學一定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學會取舍!你做任何一件事的機會成本都等于你爲這件事付出的時間精力+你與此同時放棄做另外一件事可能帶來的效益(千萬不要忽略這第二項!)。
不過我的理解是人們習慣做超現實的理想實驗,在做完一件事後總認爲“如果當初我做另一件沒準兒會收獲更好的結果”.其實這世上的事兒大緻都是沒做遺憾,做了後悔。要想既不遺憾,也不後悔:第一、要完全明确自己想要做什麽;第二、對自己的選擇與行動充滿自信。
再說說不折中的方案。如果你一心想出人頭地、在人生的某個領域做出極大的成就,那麽根據上述的機會成本守恒論,你一定要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做出極大的犧牲!大一的孩紙有不少都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認爲“我連XX學校都考上了,還沒有同時manage so many things well at the same time 的能力麽?”其實…呵呵,你的每個同學都有資格這樣想,不是麽?然後終究要區分出個三六九等。直接進化到一種成熟、世俗的價值觀,勢必要失去體驗、嘗試各種新鮮價值元素的感受,想當全系第一大學霸刷高績點,勢必要失去諸多社團活動、每天下課第一個排隊買雞腿飯的體驗,想考取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勢必要失去大學四年遊山玩水、歡樂中國乃至世界行的機會,想跻身到競争強度相對較弱的邊緣學科,就勢必要承受探索與獲取經驗、信息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這是每個想出人頭地的童鞋必然的抉擇。想做一個成就令腥藷o法企及的人,就要默默承受令腥藷o法理解的寂寞、嫉恨與痛苦,但不論選擇什麽樣的道路,将讓你驚訝的是----每個人臨終前的淨幸福總量是近乎相同的。
雖然manage so many things well at the same time似乎不可行,但憑個人經驗,一個人同時做好兩到三件大事沒準還是可以的,但這時候要求你快刀斬亂麻地 cut down 掉生活中諸多 relatively meaningless 的 things,把精力全部地投入到這兩三件大塊的事情上來。
還有一種比較随适的方案(本人就是這種類型),不要輕易确定自己的價值觀,但要全面發展(至少别落下),認真過好每一天,邊走邊嘗試、邊思考,直到未來的某一天當你決定了人生方向,由于你之前已經過好了每一天,在各個方向都有一定的基礎,你便有資本在不費很大事兒的情況下轉型到你選擇的方向上。
最後談談我理解的大神,他們不一定絕頂聰明,也不一定極端勤奮,而是要做到以下三點:
1、完全明确自己要做什麽;
2、完全明确自己該怎麽做;
3、完全控制自己在這樣做。
當然我不希望你們都去做大神,事實上本人十分吐槽現在傳統的大學生節律:不斷給自己下目标,然後盡力完成目标,再去攻克下一個目标,随時都吧“我要怎樣怎樣”挂在口頭,硬生生把和諧的人生變成了一把把闖關遊戲……其實這也不是闖關,更像是 temple run,越跑越快,越跑越艱辛,而且永遠跑不出去!大學最忌諱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就跟着别人漫無目的的奔跑,其間,你将失去自己。還是希望你們能做自己的上帝,靈魂不時地跳出你的軀體,飄到你的上空,好好審視一下底下的那個自己所處的環境,好好反思一下那個自己究竟在做什麽,他(她)想做什麽,他(她)在多大的時間尺度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要你們随時都把“我要怎樣怎樣”挂在口頭,隻願你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而無憾的meaningful四載華章!
文/郑鸣
最近有几个大一的新朋友在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作为经历过一年大学生活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我只希望在此把本人目前阶段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分享给学弟妹们,仅作为大家的一点思路上的参考,毕竟自己探索的过程十分艰辛痛苦,并且白白牺牲了很多,这种苦楚与牺牲我自然是希望学弟妹们尽量少体味一些的。见笑了!
我不可能替大家选择,只能把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选择提供给大家,仅此而已。
有同学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其实这关键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如果你选择主流价值观下的成功人生,就拼命学习,刷高分啦,出国深造啦,找个体面工作啦,等等……你这四年就是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如果你今生选择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那就聆听自己的心声,想做什么就去认真做,想全面发展自己就去发展好了,你这四年就是在为当下的幸福生活。
#p#分页标题#e#大学是人生最黄金的时段,如果把时间比作生产力,那么不论用于学习知识、全面发展、开拓眼界、体验人生或是体味纯洁的爱情都是一生中生产率最不过的了,但是如果一定要我选一个最最高的,那么还是告诉你我的见解—学习。
比较折中的方法:在保证成绩不给未来拖后腿的前提下,大一多用时间体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时可以多发展一下自己喜欢的兴趣、特长,大一暑假可以考虑多安排一些旅游、社会实践之类的(虽然大多五花八门的事儿做完又觉得索然无味);大二开始逐渐把精力转移回到学习,学有余力可以考虑学英语出国、修双学位等(认为好好学习是研究生阶段再考虑的事儿的童鞋目测你们要跪……);大三是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年,最好在大四上结束前为自己谋划好未来两年的出路,大四下除了毕业论文以外就彻彻底底去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并且想去做的事(想出国的孩纸建议多陪陪家人)!诚然,由于大一对于多彩生活的体验,大二后奋起直追、recover绩点的日子会让你比那些从大一就开始当学霸的人痛苦一些(虽然当了一年学霸的童鞋同样觉得索然无味),但须知:到了大学一定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取舍!你做任何一件事的机会成本都等于你为这件事付出的时间精力+你与此同时放弃做另外一件事可能带来的效益(千万不要忽略这第二项!)。
不过我的理解是人们习惯做超现实的理想实验,在做完一件事后总认为“如果当初我做另一件没准儿会收获更好的结果”.其实这世上的事儿大致都是没做遗憾,做了后悔。要想既不遗憾,也不后悔:第一、要完全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第二、对自己的选择与行动充满自信。
再说说不折中的方案。如果你一心想出人头地、在人生的某个领域做出极大的成就,那么根据上述的机会成本守恒论,你一定要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做出极大的牺牲!大一的孩纸有不少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认为“我连XX学校都考上了,还没有同时manage so many things well at the same time 的能力么?”其实…呵呵,你的每个同学都有资格这样想,不是么?然后终究要区分出个三六九等。直接进化到一种成熟、世俗的价值观,势必要失去体验、尝试各种新鲜价值元素的感受,想当全系第一大学霸刷高绩点,势必要失去诸多社团活动、每天下课第一个排队买鸡腿饭的体验,想考取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