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梦想
admin 03-19 次遇见大學生創業: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夢想
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夢想。大學畢業生賣臭豆腐,夢想開分店,開豆腐主題餐廳,但終極夢想還是做DM雜志。
對于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而言,月薪三千元是很多人的“理想價位”。可是,他不要!
當同屆畢業生四處投簡曆找工作、一門心思準備考公務員的時候,他和另外一個夥伴,卻到處忙着找項目。自主創業,是兩個小夥子認爲最适合的就業目标。
買張火車票趕往長沙,吃了兩個星期的臭豆腐後,兩人決定,把臭豆腐作爲第一個項目做起來。
辭掉工作來創業
生于1989年的張聖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黑黑瘦瘦的他在校期間就拍攝了一部關于滇緬鐵路的影片(本報曾作報道),影片還曾在源生坊劇場公開上映。
大四下學期,還未畢業的張聖就被某商會聘作新聞中心工作人員,負責攝影及剪輯工作,每月薪酬3000元。對于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份工作待遇很不錯,可幹了一個多月後,張聖辭職了。
“商會裏的人影響了我”,張聖說,在商會裏,各個老板都經曆過創業的艱辛後才擁有了今天的成功,堅持的奮鬥精神感染了他,他決定辭職,去開拓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業道路。
創業道路一波多折
一開始,張聖想要辦一本有個人風格的DM雜志,内容圍繞時尚、趣味主題開展,可核算一番,辦一本雜志,一年内需要至少幾十萬元的投入。資金不足,雜志創業夢想隻能放棄。
創業夢想小受挫敗後,張聖開始爲一家公司寫一個關于“苗族村寨愛情故事”的劇本,3萬字的劇本被拍成一部90分鍾的片子,張聖獲得600元酬金。這次合作後,該公司也曾邀請張聖加入,被他拒絕了,“還是想創業,自己幹”。
創業需要夥伴合作。張聖找到好友劉應傑,想要合夥養殖蛇,“蛇是粵菜的主角,有市場”。又找了一個夥伴後,三人計劃每人投入5萬元。怎料,其中一名夥伴無故退出,且養殖業技術要求比較高,養蛇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創業道路幾經挫折後,張聖又找到曾經的高中同學,剛從雲南财經大學理财系畢業,生于1987年的劉智東,商量一起創業。這次很順利,兩個大學畢業生的想法一拍即合,加上劉應傑一起,三人開始尋找合适的創業項目。
鎖定臭豆腐項目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此話不假。
三個合夥人先後考慮做養殖、傣味餐廳、物流公司等項目,做了市場調查後,覺得這些項目咦鞅容^複雜,且資金投入也很大。最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鎖定一些投資小、易操作、資金回流快的項目,“那就飲食業”。創業方向确定了。
劉智東回想起曾在武漢吃過的一種黑色臭豆腐,昆明似乎沒有專門的門店在賣,在網上搜集了相關信息後,他們決定,不妨試一試。
7月底,買了兩張火車票,劉智東與張聖坐火車直奔長沙,這是他們第一次去長沙。到長沙後,根據此前搜集的信息,兩人把長沙最出名的臭豆腐嘗了個遍,黑色的、白色的,每一種都不放過,吃了兩個星期,比較了各種口感後,兩人最終決定加盟其中一個品牌。
經驗不足賣斷貨
項目确定後,就剩下找店面了。租門店時,老板得知張聖及劉智東是大學生,爲支持他們創業,把店面轉讓費從12萬元降至8萬元,唯一的條件是,讓老板在旁邊賣炸洋芋至明年六月份。加上原材料成本、店面租金、轉讓費等,三人共計投入成本約9.5萬元。兩個星期前,臭豆腐店終于開張了。爲節約成本,三人舍不得請員工,每天輪流兩人來上班,每星期每人輪休兩天,周日不休。因炸豆腐吸入了過多油煙,劉智東病了,戴着口罩來炸豆腐,說不上幾句話就“咳咳咳”。
經過兩個星期的“試營業”,目前經營基本走上正規,隻不過,前日上午店裏的臭豆腐賣斷貨了,直到昨日上午,從長沙直哌^來的臭豆腐才到。“這幾天虧損八九百,沒經驗啊”。說起這個,張聖和劉智東追悔莫及。
小店開張後,三人分工合作,劉智東負責聯系加盟商供貨,張聖負責店鋪的經營,劉應傑負責财務。爲讓财務透明化,每天賣出的豆腐除了計算總數外,還需與盛豆腐用的紙盒數量對應上,這是三個小夥子的理财小竅門。
目前,小店開業兩星期已賣掉8000塊臭豆腐,除去成本,淨利潤達4500元。爲保證新鮮和口感,每一盒豆腐都是現炸現賣。
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小夥子們的夢想卻大大的。
有一天,能夠開設20-30家臭豆腐分店,開一家豆腐主題餐廳……如果,一切按照小夥子們的設想發展;如果,創業之路順暢,張聖說,他還是想做DM雜志,“炸臭豆腐是安身立命之本”,做雜志,做具有個人特色的雜志,才是他的終極夢想。
點評:這年頭找工作實在不容易,這不,就有大學畢業生創業賣臭豆腐了嗎?放在以前,那可是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情,可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可真不少。昆明文化巷裏,就有一位留學回來賣炸洋芋的帥哥。對他來說,腥搜壑械囊环N簡單食物,承載了太多,幸福,夢想,用心,執念等等。其實,人生在世,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即使不成功,也不枉努力過了。
大学生创业: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梦想
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梦想。大学毕业生卖臭豆腐,梦想开分店,开豆腐主题餐厅,但终极梦想还是做DM杂志。
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言,月薪三千元是很多人的“理想价位”。可是,他不要!
当同届毕业生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一门心思准备考公务员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伙伴,却到处忙着找项目。自主创业,是两个小伙子认为最适合的就业目标。
买张火车票赶往长沙,吃了两个星期的臭豆腐后,两人决定,把臭豆腐作为第一个项目做起来。
辞掉工作来创业
生于1989年的张圣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黑黑瘦瘦的他在校期间就拍摄了一部关于滇缅铁路的影片(本报曾作报道),影片还曾在源生坊剧场公开上映。
大四下学期,还未毕业的张圣就被某商会聘作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摄影及剪辑工作,每月薪酬3000元。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份工作待遇很不错,可干了一个多月后,张圣辞职了。
“商会里的人影响了我”,张圣说,在商会里,各个老板都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后才拥有了今天的成功,坚持的奋斗精神感染了他,他决定辞职,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道路。
创业道路一波多折
一开始,张圣想要办一本有个人风格的DM杂志,内容围绕时尚、趣味主题开展,可核算一番,办一本杂志,一年内需要至少几十万元的投入。资金不足,杂志创业梦想只能放弃。
#p#分页标题#e#
创业梦想小受挫败后,张圣开始为一家公司写一个关于“苗族村寨爱情故事”的剧本,3万字的剧本被拍成一部90分钟的片子,张圣获得600元酬金。这次合作后,该公司也曾邀请张圣加入,被他拒绝了,“还是想创业,自己干”。
创业需要伙伴合作。张圣找到好友刘应杰,想要合伙养殖蛇,“蛇是粤菜的主角,有市场”。又找了一个伙伴后,三人计划每人投入5万元。怎料,其中一名伙伴无故退出,且养殖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养蛇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创业道路几经挫折后,张圣又找到曾经的高中同学,刚从云南财经大学理财系毕业,生于1987年的刘智东,商量一起创业。这次很顺利,两个大学毕业生的想法一拍即合,加上刘应杰一起,三人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锁定臭豆腐项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此话不假。
三个合伙人先后考虑做养殖、傣味餐厅、物流公司等项目,做了市场调查后,觉得这些项目运作比较复杂,且资金投入也很大。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是,锁定一些投资小、易操作、资金回流快的项目,“那就饮食业”。创业方向确定了。
刘智东回想起曾在武汉吃过的一种黑色臭豆腐,昆明似乎没有专门的门店在卖,在网上搜集了相关信息后,他们决定,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