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业务增长超两倍 网红电商进入拐点
52fw.cn 04-02 次遇见【中国鞋网-电商资讯】近日“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简称“如涵”)交出了上市半年后的第二份成绩单,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营收依旧在高速增长。财报显示,第一财季如涵GMV达人民币7.58亿元,同比增长50.4%,净收入达人民币3.128亿元,同比增长34.3%。
尽管GMV与净收入都在增长,但如涵依旧未能逃脱亏损魔咒——其经调整归母净亏损为2160万元。虽然净亏损同比收窄了51.6%,但外界依然担忧其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如涵平台业务收入相当亮眼,其同比增长201.3%至6550万元,反倒是占总收入大头的全服务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7%至2.47亿元。
“双腿”的不平衡发展透露出如涵战略上的调整与倾斜,这个被誉为“网红制造工厂”的MCN机构在今年4月上市后饱受外界质疑,现在似乎到了变速换道的拐点时刻。
平台业务增长201.3%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调整?
首先讲如涵的商业模式。
前面提到的全服务业务与平台业务其实是如涵最重要的两大变现模块,全服务业务即如涵自己搭建渠道,靠自家网红带货盈利,可以理解为自营业务,而平台业务则是依靠网红为第三方品牌提供带货、营销等服务盈利,可以理解为第三方业务。
对于如涵旗下的网红来说,她们的人气与带货能力决定了她们将被分配到哪个业务板块下。
回到此次财报上,此次如涵全服务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头部网红自营店铺销售的增长。据悉截止2020第一财季如涵签约的网红数量为133个,其中3位头部网红,8位肩部网红,122位腰部网红,而3位头部网红即张大奕、大金和莉贝琳为公司贡献了3.69亿GMV,几乎达到总GMV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她们是如涵的吸金主力军。
而平台业务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肩部和腰部网红的服装和化妆品销售从自营模式转变为平台模式,平台模式下的网红所提供服务的品牌数也增加到701个,同比增长了136%。
总体来看,如涵全服务网红已经减少11个,平台网红增长到122个。可以说,此次如涵将部分全服务板块下的网红“抽调”到了平台板块,导致了平台板块收入大幅增长。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如涵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将会往平台业务上倾斜。
事实上,这个变化早在如涵2019第四财季就有所体现。据其2019财年第四季财报显示,如涵新签约全服务网红同比减少了56%,相反新签约的平台板块网红同比增长了114%。
单纯站在财务角度来看,如涵的这番战略调整跟两个板块的盈利能力有关。过去三年,如涵全服务毛利率平均值为33%,而平台板块的毛利率平均值为51%,显然卖服务的盈利空间更大。尽管目前平台板块收入比重仍无法与全服务板块比肩,但如涵自身不断亏损的窘境让它必须把目光转向盈利能力更强的板块。
为何如涵此时选择缩减自营,培养平台?
财务数据只是账面上的冰冷数字,隐藏在数字背后的个体与市场变化才是导致如涵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
首先便是下一个“张大奕”的诞生仍遥遥无期。
从如涵上市首日股价便大跌37%,外界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质疑点主要集中在严重依赖张大奕等头部网红的如涵花费大量资源能够复制下一个“张大奕”?
目前来看自然是没有,如涵手上仍然还是那三位GMV过亿的头部网红。
但其实如涵仍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打造头部网红上,其包装、推广网红的营销费用一直在快速增长,据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如涵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71.7%至7410万元。
741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在了提升产品销售毛利率以及网红孵化上,显然全服务板块产品销售毛利率是提高了,然而在网红孵化上如涵的努力仍成效微弱。
这种微弱的成效原因在于一方面如今互联网流量成本与日俱增,虽然砸入重金但不一定能取得同等的效果,另一方面网红孵化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事件,在当下纷繁复杂众口难调的互联网世界,“网红的诞生”愈发成为一场难以策划的舞台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涵花大力气企图培养下一个张大奕时,这条本来稍显冷清的赛道上今年以来因为闯入了诸多竞争者而变得热闹起来。如最近京东就宣布将至少投入10亿资源推出红人孵化计划,蘑菇街近日同样开始大举面向全网招募网络红人、机构。未来,如涵参与的这场网红争夺战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可以说,前面提到的难以培育出下一个“张大奕”是如涵将战略重心往平台业务倾斜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在于其新晋粉丝太少。
虽然如涵号称其旗下网红累计已经拥有1.484亿粉丝,但粉丝分布严重失衡,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微博(1.111亿)和微淘(3000万)。而在短视频风口来临之际,如涵却在这领域动作缓慢,其抖音、快手的粉丝增长缓慢,相对于微博粉丝来说更是微乎其微。
由于如涵旗下的粉丝仍集中在头部网红上,新晋的肩部、底部网红粉丝数量较少,全套服务模式对于她们来说在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更快的变现方法是把她们分至平台板块下。
面临亏损压力的如涵不得不在变现进程上加快脚步,此次战略倾斜也是情势所在。
其实关于网红的业务分配上,这里可以将如涵与国外的同类平台Revolve横向比较来看。
美国时尚电商平台Revolve与如涵有着相似的商业模式,即通网红、KOL带货来取得盈利。然而同在美国上市,投资者对两家平台的态度截然相反,如涵上市股价首日暴跌37%,而Revolve股价首日则大涨94%。
事实上,Revolve上平台与网红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其玩法是在各个社交媒体上通过吸纳与其定位相符的网红来提高平台曝光率、带货量,也就是说网红和Revolve平台是共生关系,她们的发展汇聚成了平台的发展。
显然,Revolve的商业模式重心不在孵化网红,而是通过吸引与海量网红的合作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相对来说可以在短时间抢占更大市场,并且不容易显然财务危机。
当然,如涵本身就是靠着孵化头部网红发家的,其与Revolve不可同一而语。但从如涵近些年的动作来看,它也在试图变得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