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融合成趋势
52fw.cn 07-14 次遇见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解决了中国2.65亿学生在家上课的难题,与此同时,也让“家校共育”的理念越来越为大众关注:面对学习方式突变带来的挑战,家长和老师如何协调各自的角色与分工?学校管理者应如何构建家校连接的便捷渠道?家校共育是权宜之计还是趋势所在?
以“构建家校沟通渠道 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为题,江浙沪多位校长、业内专家日前在上海展开研讨,聚焦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新态势、家校共育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探索家校共育的价值和趋势。研讨会由企业微信、腾讯教育、校长会联合主办。
构建智慧家校共育的学习场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学校形态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对此,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提出,“未来的学校,将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会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进化。”
在智能教育场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推动学校的教育服务做到精准、高效、个性、智能。“数字画像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场的起点。”张治认为,通过数字画像,家长可以参与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家长的全方位参与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这将成为未来教育与整个社会协同进化的重要支点。
构建智慧、和谐的家校共育场景,离不开科技助力。企业微信教育行业总监何奇清说,企业微信定位做数字化助手,携手腾讯智慧校园,致力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更方便灵活的模式服务到学校,“对内让信息流转高效,对外连接12亿微信用户”。他介绍,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度,全国各地学校均在大规模推行在线直播,企业微信凭借强大的连接能力,聚焦师生教务办公、直播上课、在线会议、家校沟通等场景,实现了局、校、班、家的四级联动,为数字校园奠定了基石。
破解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难题
聚焦教育信息建设和家校共育两大议题,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培训部主任许坚、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腾讯教育东区基础教育运营总监曾令斌等行业专家,分享了各自观点。
许坚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力不够,新技术需要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生态和备课生态。曾令斌则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有多种原因。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社会变化剧烈,对这种剧烈变化的适应并不容易;从教育信息化核心角色教师的角度看,要有开放的学习、适应心态,不能抱守传统教学习惯不放;从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角度看,很多供应商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业务的理解不够,未能按教育规律的指导去设计、开发产品和服务,导致目前优秀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不足;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此前大都是采用项目制政府采购进行建设,易于形成封闭体系,不够开放。他建议,教育厂商需按照教育规律去研发产品,政府应转变传统项目制建设模式,让产品的迭代和服务具有可持续性和开放性。
围绕如何增强家校沟通的问题,曾令斌认为,家校沟通的目的是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助学生成长。“现在的沟通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家校沟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它不能代替中间的情感投入和共识的达成。”许坚则强调家校沟通要建立三点共识:目标相同、理念趋同和方法趋同。
沟通的有效性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