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未来怎么买?
52fw.cn 07-28 次遇见大佬们对都有什么深度的观点?
7月25日,雪球在北京举办2020雪球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会上进行了一次圆桌会谈,主题是「中概股未来的投资方向」,邀请的嘉宾分别是雪球创始人方三文 @不明真相的群众 ,雪球人气用户 @月风_投资笔记 ,雪球人气用户 @张可兴 ,雪球人气用户 @雨枫 ,雪球人气用户 @刘志超 。来看看对于中概股,他们发表了什么有深度的观点。
方三文@不明真相的群众:
1、过去我一直说我投资有三个偏好:1、互联网偏好。2、精神需求偏好。3、中国偏好。
2、现在大家说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首先我的看法是,用户并不需要一辆新能源汽车,也并不需要一辆智能汽车,用户只需要体验更好的汽车,一种新的技术开始应用时,如果哪些厂商能够利用技术迭代或产品形态更新的过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那他可能会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
3、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从消费品类上来说仅次于房地产,所以是个大行业,大行业意味着这里面单个企业的盈利规模有可能比较大。
4、用户在汽车消费上是追求差异化的,汽车产能的扩张严重依赖于资本投入,这个东西决定了单一汽车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受限,不可能无限集中。
5、长期来看,任何汽车厂商不可能依靠对某一个技术的垄断/独占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最后汽车厂商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
(1)管理效率;(2)品牌溢价。即有好的管理模式,效率更高,然后能有好的品牌,能获得品牌溢价的公司长期来说能赚到更多钱。
6、我给三个代码。沪深300、恒生国际200、纳斯达克100QQQ。
@月风_投资笔记:
1、我觉得这次其实对有些行业的影响最深的,我觉得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线上化和宅化。疫情不只是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关在家里了,严格意义上把一些更年长的长辈关在家里,他们没有办法打麻将,或者跳广场舞,结果他们发现中年人的第一款游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三七互娱(002555,股吧)这些公司为什么这一轮中A股和美股加起来看(涨幅)最强的,因为它做得这些游戏最符合中年人的消费习惯。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这一轮疫情,包括就像类似于之前拼多多一样,他他帮一些行业做一些渠道下沉,挖出了中国最后一批没有接触过这些新兴经济、新兴领域的用户,这个变化,资本市场到现在的认知还是不足的。
2、没有估值会是一个加分项吗?最起码它不应该是一个加分项,这点是最基本的投资认知,也是大家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相信大家是认可的。
3、但是到今天我可以跟大家很明确地说,没有估值的公司,包括A股、中概股、港股,都到了机构定价的中上延这一段,没有估值,可以给你一套别的估值体系,但是这套估值体系是机构的悲观到机构的乐观。
4、无论A股、美股都是过度、有适度折价,现在快要脱离机构或者偏主流投资者认为的估值上游的位置。这是核心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我认为B站的可变现价值起码比有一些公司好一些,在机构认可的中游或者中游再上面一点,但是你说有没有风险?
有风险,因为他把未来2024年、2025年,甚至2030年的估值折现到现在,这是我对B站的观点,有空间,但是你要想明白你要参与的是什么游戏,这点是最重要的。
@张可兴:
1、我觉得我们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尽可能的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在线化,就是通过这次疫情加速了这个转变。
2、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因为格雷投资的风格是属于短期业绩要看,但是更重要的是看长期,不是看一两年,三五年,而是整个企业的终止,最终看五年十年以上的周期。未来看好的领域有: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游戏、云计算。
3、科技是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的周期,短期波动不会掩盖三五年甚至更长的上升空间,关键看你投资资金的属性是短期还是中期还是中长期,所以科技是我最看好的,紧接着是消费和医药这三大方向。
4、有些龙头可能估值并不便宜,但可能它的下跌空间业有限,因为最重要的变化,我们的理解就是以前的A股在未来可能看不到了,可能越来越国际化。
这个国际化的表现就是好公司越来越贵,当然不能贵得离谱,还要合理,甚至合理偏贵一点点,烂公司就要越来越便宜,这就是分化,所以我们选股很苛刻,所有的股票加一块儿数量不超过50个,基本是十几个细分子领域的龙头或者我们认为未来高增长的行业。
@雨枫:
1、 真正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看一下,因为今天是中概股论坛,我倒是认为我们在座诸位,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有美股投资,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整个疫情灾难中的既得利益者,我们其实得利了,为什么?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底美股有段时间有很大的调整,大概在30%-40%,道琼斯跌了将近8000还是10000点,但疫情一来你发现整个全世界的央行在放水,流动性非常宽松,今天坐在这里买美股亏钱的人应该很少吧,我不知道。
2、我们做股票投资的这些人可能是受益者。但传统行业,今天你认为它受益了的很多行业也许它并不真的是受益者,只是它最难、最危险的时候在今天可能还没有到。
3、今天去看B站的规模、市值折下来大概1000亿人民币左右,是不是这个公司所有它所在业务的价值充分释放的状态?我很明确的判断,不是,它的价值真正释放出来起码还要5年时间,这是长期看好的东西。
4、我买B站的时候,我的心理预期也是5-10年,在这个心理预期来讲,我拿着它是睡得着的,因为它的未来价值顶点肯定不在一两百亿美金这样一个量级上,这一点我是很有信心的,是很放心的。
5、天看好的是这家公司长期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的时候,我更在意的是他有没有服务好今天的用户群,能不能跟这些用户群共同发展,在用户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掘新的需求、新的商业增长点,而不是今天说他今天的收入来源于什么地方。
我觉得这个在5年的价值时间上讲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有可能5年以后,B站的主体收入跟现在的结构完全不同,这个时候你去讨论他上个月发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收入怎么样,我觉得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p#分页标题#e#6、我自己其实今年真正比较感兴趣,特别想买的新股就一只,大家可能也能猜到,就是下周上市的理想。刚才在休息室里的时候看到它现在最新估值已经80多亿美金了,说实话不便宜,所以如果买了的话心理上做好锁在那儿放着一年两年不动的准备。
【圆桌实录】
刘志超:大家好,又到了最后的圆桌论坛的环节了,留在最后的球友们一般来说还都是比较懂雪球的活动特点。一般在最后是最容易出现致富代码的。
今天应该是雪球在2020年第一次举行一个中小型的线下活动,今年经历了一场比较意外的疫情,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当时还是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经济一度有一个冰冻的状态,但是现在疫情基本上在国内已经非常受控了,很多行业解除了冰冻的状态,有了新生,我们想看一下这几位嘉宾对于新生的看法,有哪些行业可能经历了这场疫情以后,他有了一些新发展契机,我们想从月风投资笔记给我们先介绍一下。
月风_投资笔记:可能有些朋友对我来宾比较多,因为我自己算是一个深度的游戏或者传媒行业的爱好者,我觉得这次其实对有些行业的影响最深的,我觉得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线上化和宅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结束以后第一个,之前有一个经济学家发表了一个数据,我们的餐馆的复工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9%,但是可以看到迄今为止餐馆的平均消费金额或消费体量恢复到之前的75%左右,所以看到大量人现在已经不愿意再去吃饭,或者减少在外吃饭的频率了。
同时可以看到,在一些行业和一些领域,我们出现了一些不愿意上班,或者我更愿意在家里窝着或者在家里参加会议,包括熟人见面的频次。
包括我们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朋友圈的打开率在大幅度降低,还有一个跟中概股有关系,大家都知道这一轮大部分的中概股的股价都是在上涨的,我有一个很有名的中概股的名词是在下跌的,就是陌陌。
陌陌最新的5月份和6月份的第三方调查数据都显示,用户活跃数和用户量没有一个明显的回升,反而从比较长期来看有一个回落情况,所以他的股价大概可以看一下,走势是非常低迷的,很多人已经开始终止了起码叫阶段性终止了线下或者陌生人社交这样一个情况。
而与之对应的哪些行业开始发生了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在家里的或者在大家手机上的一些直播,新营销,包括游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轮的线上化和宅化可能对于一些行业的改革是一个革命性的。
特别以游戏为例,大家发现游戏板块在今年3、4月份或者4、5月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回调,包括A股、美股都有回调,但是为什么后面创不回新高,即使大家认为疫情结束以后大家应该复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5和6月份的数据整体非常平稳,因为他做了一次变相的渠道下沉。
疫情不只是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关在家里了,严格意义上把一些更年长的长辈关在家里,他们没有办法打麻将,或者跳广场舞,结果他们发现中年人的第一款游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三七互娱这些公司为什么这一轮中A股和美股加起来看(涨幅)最强的,因为它做得这些游戏最符合中年人的消费习惯。所以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这一轮疫情,包括就像类似于之前拼多多一样,他他帮一些行业做一些渠道下沉,挖出了中国最后一批没有接触过这些新兴经济、新兴领域的用户,这个变化,资本市场到现在的认知还是不足的。
刘志超:谢谢月风同志给我们的一个分享。因为月风投资在游戏方面研究还是比较深的,所以他刚才跟我们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他对于游戏方面一些公司的看法。待会儿后面我们会让他具体分析他看好的公司。现在请张总把刚才我们问的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可兴:大家下午好,我是格雷资产的张可兴,我们代表风头资金,在市场做了十几年,今天说到中概股,跟我们投资相关,讲的太泛没有意义。疫情期间,对于一些只要是在线的东西都应该有些非常大的促进,可能有些领域比像一些教育,这个促进可能是一种井喷式的,但是这种井喷式的我估计留存率可能会比较低,可能也会慢慢的下来。
但是不管怎么样,所有对在线的经济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利好可能就是一个短期,疫情早晚要过去,疫情过去怎么办,是不是这些企业明年的增长速度就会下来?
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这个疫情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几个季度的业绩,它改变了是从一个国家到每个人的一种工作、生活方式,甚至一种思维方式。大家可以再看更高层的这些发展战略,实际上我觉得至少我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我觉得我们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尽可能的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在线化,就是通过这次疫情加速了这个转变。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或者这些行业的发展周期不是短短的一年,或者是几个季度,可能会持续两三年,这个时间可能更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中概股代表科技,或者是偏软的科技,或者A股的科技是不是就昙花一现就结束了?
今天雪球上有一个路演,就是科技的盛宴还能持续多少?我的观点就跟现在我想说的一样,这个盛宴包括中概股可能会持续两三年以上,甚至很多企业的成长可能超过五年以上的周期,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对这个疫情,对于整个在线的一些经济有很大的一个促进,不是短期的,这是我的看法。
具体比如说我们看好什么方向?具体有相对应的标的,但是大家也不要对号入座,这可能也对大家有误导,我说一些企业可能大家一猜股市就这些,没有推荐的意思,可能是误导。
但是这些股票的估值大家觉得很高了,这么贵了,能买吗?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长周期的,因为格雷投资的风格是属于短期业绩要看,但是更重要的是看长期,不是看一两年,三五年,而是整个企业的终止,最终看五年十年以上的周期。
所以像有几个方向,比如在线教育这个领域,中概股也有很重要的国内的龙头,我们也是很看好的。因为在线教育这个领域我觉得它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错位竞争的问题。
很多一些五六线、三四线城市没有那么好的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这个形式解决了用一、二线,清北,一些很强的学校毕业的学生作为老师,解决了小学强大的师资资源的问题,所以应该是降维的打击,所以我觉得在线教育解决的是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事,而且疫情肯定是加速了,这是我们对在线教育非常看好的(一个方面)。
#p#分页标题#e#第二点就是在线办公,因为疫情半年多,在线会议用的很多,除了腾讯会议之外,Zoom用的一定也很多,包括钉钉也会用。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如果都习惯了用这个会议之后,觉得实际上不见面也是可以的,也不需要见面。
特别是熟人,见过一两次就不需要再见面了,北京这种路上就有两三个小时的成本,见面的意义也不大,这是一个很强大的深远影响的东西,所以不会因为疫情让它短期爆发了,然后疫情过后就会结束,我觉得它是非常深远的,所以像在线会议还有在线办公我们也是非常看好的。
第三点就是在线游戏,刚才已经提到了,这个可能偏短期一点点,没有那么长期,因为毕竟这是靠时间去堆积的,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能也无法付费。
所以在中概股里面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软的东西,因为A股可能更多偏硬的,代工的、制造的这样的偏多,所以我们觉得A股这样的硬科技不是说它没有什么竞争力,也不能这么说,只不过在投资的确定性的角度来说,软性的东西更容易形成一定的壁垒,也更容易实现业绩的长期确定性,所以我们可能更关注这几个领域。
当然像一些云计算,云计算也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领域,像这些在线的电商等等我就不说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我想说的意思是,科技这个周期是因为不仅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它也是因为我们5G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或者说是刚刚开始,这个周期我们粗略的看一下可能也是至少两三年以上的事情,5G网络带来的变化可能我们现在没有人能想清楚究竟比4G多了多少,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个周期我们认为是刚刚开始的,并没有结束,所以我们是长线看好的。
这个估值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估值我们看的是终止,刚才还聊特斯拉,包括一些教育股票有些都是亏损的,甚至净利润都没法看,你只能看它最终能值多少钱,来比较你现在是不是有投资机会,这是我想说的关于中概股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说到中概股为什么去美国上市,包括未来的格局。
我这么看,因为这跟我们投资可能关系并没有那么大,但是我觉得国家的角度来说是鼓励发展民营经济,设立科创板,引入注册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意味着以后没有企业去上海外上市了,除非有品牌影响的目的和战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想法的话,可能在未来三五年之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回到港股,A股上市。
但是还会有很多企业一选择去美股上市,美股跟A股、港股不一样的地方,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很多企业去美股上市,因为全球流动性泛滥,美股涨得也非常好,企业的想法当然是什么时候估值高了就什么时候上市,或者什么时候需要融资的时候才上市。
所以未来的格局就是再往三五年看,肯定是以中国A股和港股为主,这是不用说的,但是在过程当中还会有很多企业去美股上市,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我的看法。
刘志超:张总的逻辑是比较长远和宏大的,他也具体点出来比较看好几乎是所有的在线的服务,其中点了教育、在线办公、游戏、云之类的,现在请雨枫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想法。
雨枫:大家好我是雨枫,刚才两位都是做私募基金的大佬,我是一个散户,而且是和雪球一同成长的散户,过去20多年基本都是从事互联网行业。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疫情对特定行业或特定投资机会的影响时可能要分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关于行业的维度,前两位嘉宾已经提过了很多行业,他们肯定是受疫情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但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时间阶段的维度。
我们回想一下在疫情刚开始2、3月份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做娱乐、做在线教育,做在线视频的公司会觉得这个事情是我的利好,现在大家都关在家里出不去了,只能在家打游戏、看视频,孩子上不了学的在家上课。
但我们把这件事情看成利好的前提是我们认为可能三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所有的东西恢复正常了,这时候好象我免费获得了很多新用户、免费获得了很多新的在线市场。
可是在今天再回头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今天我们把疫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不看成短期事件,起码看成持续一年以上的中期事件时,你会发现一开始我没有班上,在家里打游戏,打着打着我发现我所在的公司倒闭了,下个月我没有工资了,那他打游戏的心态会发生变化。
一开始我发现家里的小孩在家里上课,不让出去,我可以给他买很好的平板电脑,给他报各种课程,但后来发现我们今年公司要减薪甚至要裁员了,所以整个消费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和调整。
这时候很多行业在一开始,你看它好象得到了某些机会,但也许只是因为这些机会买单的时候比较往后,而其它一些行业(如电影院)买单的时间往前,我们看到电影院前半年很萧条,也许后半年继续萧条,或者好一点。
举个例子,网络广告,疫情刚开始时某些特定行业的网络广告投放大幅度增加,因为它预期在这个时间点把用户买进来,未来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贡献其实与以前一样。但这个假设今天回头来看是否认同?
今天7月份,在中国我们认为这波疫情起码结束了,但有越来越多浮出水面的东西,举个例子,最近一两个月我经常打网约车,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打车时我会跟司机师傅聊几句“师傅你业务怎么样?”“之前是做什么的?”你会发现一个现象,这几个月里有很多其它行业(尤其是做餐饮的、做幼教培训)的人的店铺或所在公司关门了,他出来开始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相信我们周围都有。
接下来问一个问题,这个现象是现在开始一两个月之内是这样,过两个月之后到秋天就回去继续做店铺,还是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以此谋生?在这两种预期里他对他未来的消费倾向会产生很大很大的不同。
所以这一点上我会认为时间的跨度到底是在今天我们把疫情看成三个月的事情、看成一年的事情,甚至看成两到三年的事情,我们得到的关于某些行业好、某些行业不好的判断会有非常非常大的不同。
真正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看一下,因为今天是中概股论坛,我倒是认为我们在座诸位,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有美股投资,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整个疫情灾难中的既得利益者,我们其实得利了,为什么?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底美股有段时间有很大的调整,大概在30%-40%,道琼斯跌了将近8000还是10000点,但疫情一来你发现整个全世界的央行在放水,流动性非常宽松,今天坐在这里买美股亏钱的人应该很少吧,我不知道。谁是受益者?
可能我们做股票投资的这些人可能是受益者。但传统行业,今天你认为它受益了的很多行业也许它并不真的是受益者,只是它最难、最危险的时候在今天可能还没有到。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刘志超:雨枫老师的观点比较明确,大家都要为疫情买单,只不过有的买单早有的买单晚。
雨枫:对,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刘志超:现在请方总分享一下他的观点吧。
#p#分页标题#e#方三文:我从来不认为我的投资能够去应对类似于新冠疫情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我也不知道发生之后会怎么样,所以我的投资完全不受这个的影响,我在整个疫情期间基本上没有交易,没有什么变化。
刘志超:我们理解,方总是不会受短期事件影响,也不会预测这个东西会不会发生,但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发生了,我们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你目前持有的一些公司,或者你看好的一些公司,在已经发生的事件里,它的业务量或各方面确实比以前有更多增长的?
方三文:我持有的公司业务在疫情期间表现非常好,但这不是我故意的,因为我是在疫情之前就买了它们,和疫情的发生没有关系。如果说在疫情期间它们的业务好,可能这是它们本身就有一种抵御各种波动的能力,这个东西回去看,这些公司是怎么选出来的?
过去我一直说我投资有三个偏好:1、互联网偏好。2、精神需求偏好。3、中国偏好。这三个偏好,是这样子选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你问我看好哪个行业,大概就是这样,以后也大概是这样。
刘志超:我明白方总的意思了,方总的意思是我看好、我投资的这三个方向刚好撞上了这次疫情,它也确实因此受益了,别的没什么特别的观点。
方三文:没什么新的观点。
刘志超:之前在雪球上我看有个用户向方总提问,他开玩笑“如果说买一家公司我应该怎样对它的估值或各方面比较放心才能买入它呢?”
方总的回答是“你可以把这家公司当成你朋友开的公司,如果这是你朋友开的公司,你很放心,你就把钱投到这个公司里,相当于把钱交给你的朋友投资了。”
底下有一条评论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方总说的话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喻,但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事实,方总确实有很多朋友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或管理者。
最近我们也知道有一家公司非常火,叫理想汽车,它最近才提交了IPO申请,也马上要上市了,但它的创始人李想之前也是方总的一个朋友。我们今天想再跟方总聊一聊电动车方面的想法。
因为方总在去年做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分享,我记得当时方总分享的一些点,“消费者是不需要电动车的,他只是需要一个体验更好的车”,我们想请方总分享一下他最近对于电动车有没有一些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方三文:也没有什么新的看法,还是老的看法。
我的老看法是什么呢?1、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从消费品类上来说仅次于房地产,所以是个大行业,大行业意味着这里面单个企业的盈利规模有可能比较大。
2、用户在汽车消费上是追求差异化的,汽车产能的扩张严重依赖于资本投入,这个东西决定了单一汽车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受限,不可能无限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