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汇总2017
网友 04-01 次遇见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注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曆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不是所謂的GDP,而應該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頒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農業稅的免除到按畝的補貼,都讓我們廣大農民的家庭負擔大大減輕,當然這隻是國家對刺激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還有許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農村醫療保險等等,這些都爲農民是實現增收解決了許多的問題。
利用暑假時間,我和同學對家鄉大連市金州區登沙河鎮高家村和海頭村的農民進行了部分的調查,了解農戶收入、支出的實況,希望可以讓社會這個大的生活群體受到更多的關注,對于農民的收入、支出情況的調查,能夠真實的反應農民的生活狀況,更能反應農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一、農民收入篇
在調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僅占調查家庭總數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這個範圍内,有54%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這個範圍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的收入就前幾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對農民而言賴以生存的農業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農業方面的淨收入在2000—3000這個範圍内。對那些人口多的家庭這點錢如果人均下來就真的沒多少了。調查發現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來源加在一起才占總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熱潮高漲,我們農民們也意識到了守着那“一畝三分的”是多麽的沒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農民掙錢的最佳途徑,也成了大多數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也是當前農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價的上漲,種子、農藥、化肥等的價格也提高了很多,這就使農業生産成本增加了,又加上農民現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們對農作物沒有很好的養護導緻了農業産量下降,這樣農業方面的收入就沒剩下多少了。其實無論怎樣,單純的種植這種經濟作物是無法獲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以前這個村子是有種果樹的,但最後因爲技術、管理、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果樹沒有到老齡就全被砍伐下來,很是可惜。現在這片土地上隻剩下那些常規的經濟作物了,甚至有些人竟然把土地荒廢下來,用來長草,有的把土地以土的形式給賣掉或者幹脆在上面種上樹木,這樣就不用那麽辛苦的種地了,也真的沒什麽收益可言了。
二、農民的生活消費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這主要是些年輕的家庭。對于那些年齡稍微大點的人他們主要用來維持生活,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爲他們子女的事差不多都辦完了,他們也就沒有太多的牽挂了,現在隻要慢慢地賺着錢花着撐到自己麽有能力時候有子女贍養了。他們都沒有想到爲自己以後養老,在這裏人有能力的時候都全都是爲了孩子到老的時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選擇了“其他方面”,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辦喜事方面的,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剛成年的孩子。現在無論在什麽地方結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國的房價是那麽的高,即使在農村可能沒有那麽的貴,但對于僅有定點收入的農民來說這也算是一筆超大的開銷了。
雖然現在我們農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還是有66%的家庭感覺經濟有點緊張,這些多爲子女比較多的家庭,還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畢竟醫保在我們那裏還沒有實行起來。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滿足,僅有2%的家庭認爲生活富足了,畢竟離小康水平還有一段距離的。
對于比較擔心的問題93%的家庭都選擇了收入沒有保障,在農村幾乎所有的人都處在失業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沒保障有時候不要把身體搭進去就好了,在家裏的人就隻能盼望着能風調雨順有個好的收成,而近年來的氣候異常的很難有風調雨順了。其他選的較多的是“家裏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順”,“治安狀況不好”,關于農業方面的幾乎沒有人選擇,或許他們真的感覺種地沒什麽前途了吧!
三、農民對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态度篇
在對我們黨中央提出有力改善我們農民生活狀況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中僅有2%得人了解并用其維護自己的權利,9%的人隻是了解,61%的人部分了解,而竟有33%的人一點都不了解。當問到他們需要什麽是83%的人說要農業補助,而僅有8%的想要解決技術問題,9%的人想要基礎設施建設。這難道就是所謂沒有文化的表現嗎?大多數人都在外面打工又不想種地,所以他們會認爲那些農業政策對自己沒有什麽好處的。他們需要補助,因爲錢是最現實的,也是眼前最需要的,所以他們不去想那些技術,那些基礎設施會帶來的收益。
對于政府人員的工作态度73%的人感到不滿意,4%的人感到非常不滿意。這樣那些所謂“當官”農民的心中地位實在是差勁了。
對于感覺近年來自己生活生産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麽的問題,他們一般回答都是農業機械化了不用那麽的累了,打工的多了收入多了,住房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當問到是不是财政政策給自己生活帶來變化時候,他們說不懂什麽是财政政策,隻是知道沒國家的幫助不會過上子安在的日子的。
以上是對此次調查的分析,總體而言,農民生活仍處于溫飽狀态,過着艱苦的日子。那麽怎樣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讓農民過上跟好的日子呢?這需要農民自身的努力,同時還要有國家的支持。
首先從農民自身方面來說,農民觀念落後才是農民生活狀況不佳的根源。農民對改善自身狀況缺乏主動性,而是被動的寄希望于政策的優惠,市場的興旺。國外有句俗語:“老天助自助之人”。解決農民問題,農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内因才能起作用,這是馬克思哲學予盾論的基本觀點,同樣也适用于農民問題。假若農民這個内因不主動起來尋求解決方法,那麽即使外因怎麽好,農民問題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
#p#分页标题#e#1、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教育不論在什麽時候都是一個民族強盛的必要武器。而今看看我們村的教育情況:老一輩的都小學文化或者沒有上過學,年輕一輩大多都初中畢業或初中沒畢業。好多孩子都是在讀書的好時機被拉過去打工幫助家庭減輕負擔。現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沒有文化的你們在外面受到的是怎樣的待遇,你們還沒有覺醒嗎?爲了孩子,也爲了自己,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對那些辍學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學些技術,這樣總比什麽都沒有隻是在外面徒徒的打工好得多了。
2、嘗試着種植高利潤的植物以及發展養殖業。僅靠種植常規的經濟作物是沒有太大的收益的,像桔梗這類藥性植物應該蠻有市場的因爲太和就是一個醫藥市場呀,大片的種植一些果樹,種植大棚蔬菜·····農村會有很多植物的稭稈,也有動物的糞便,利用這些資源可以發展一條鏈的養殖業。
3、把别人的土地承包過來種。現在因爲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土地已經沒有太多閑暇的時間來照料,産量一般都很低的,如果把它們都承包過來統一播種統一管理,承包資金不會很多也這樣獲得更大的收益的。
4、嘗試着使用沼氣資源。在農村發展戶用沼氣,可以節約農村生産生活能源,降低生産成本,還能夠帶動生态養殖業和高效種植業快速發展,項目雖小,效益巨大,是新時期實現農業增效的重要途徑。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實現農業資源的多層次開發和利用,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循環農業的發展,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現在我們那裏沒有一家使用沼氣的,反而每年有大量的稭稈被用來燃燒或丢掉,造成了資源很大的浪費。
其次,從政府方面來說應該增強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民生産和生活條件。長期以來我國對農業和農村設施的投資不足,欠帳較多。應結合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增加對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些設施的投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制約着農村市場的開拓。一些娛樂設施,健身場所的建設可以增加農民的戶外活動,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增加農村信貸資金,使農民能夠真正得到金融服務。在現有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格局下,農民貸款難的問題能不能解決、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農村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狀況。要積極促進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創新。這樣可以給我們農民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
3、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打破農産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發揮各地農業的比較優勢,發展不同類型的專業化生産、區域性産業帶,提高農業商品化、專業化、集約化水。
要改變長期以來農業生産、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相脫節的狀态,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積極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采取"公司帶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戶從事專業化生産,實現生産、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解決千家萬戶農民進入市場,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這樣可也有效解決勞動力外出的現象。
4,、全面實施農村醫療改革。現在醫保對于農民來說有着無與倫比的重要性,一個家庭如果健健康康的生活下來可能還好,但一旦有家庭成員生了個有點嚴重的病,那将是對這個家庭的緻命的打擊,可能會因此花掉全部的積蓄。
5、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管理和監督。地方官員是我們政府最接近農民們的代表,他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農民的苦與樂,上可以傳達農民的心聲,下可以幫農民解決問題。然而我們他們當官隻是爲了斂财,那這對我們農民的傷害真是太大了,也太有損我們政府的形象了。當我們那善良的農民見到官員就害怕的時候,我們政府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有時我們真的可以下來問一下我們的惠農政策是否每個農民都清楚?我們的财政補助是否真的到達到每個農民的手中?
這次調查不夠全面,也不具有太強的說服信,沒有佐證和足夠的資料,但是這是農村真正的實際情況,沒有誇大也沒有虛假的成分。實現農民收支的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夠使農民更快地邁上幸福、富裕的康莊大道。
篇二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标,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很多大城市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在城市建設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建築工地、各類市場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農民工。爲了減少貧富差距,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也爲了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農民勞務工資收入具有重大意義。有關數據顯示,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務工的潛在空間巨大。因此,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增加農民務工性收入就成爲現實選擇。
《××規劃》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财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