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社会调查报告参考材料
小编 04-03 次遇见一、關于會計信息失真處罰的讨論
目前,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有關部門己着手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包括: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責令其按規定調整賬務,補繳應繳的稅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務管理辦法,對嚴重違反《會計法》的企業依法進行行政處罰,追究主要責任人員的責任,取消應負主要責任的會計人員的會計資格等;并對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責任的總經理、廠長、财務科長進行行政記過、行政警告、××等處分;對涉及違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上述這些做法對已經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和違犯法律的企業、會計人員、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各種處罰和處分是十分必要和恰當的。
但是,如果僅僅以事後理的方式來制止新的會計信息失真行爲的發生,力度是不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企業文化,不是由個别人或個别企業管理機構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粉飾經營目标和經營成果,實質上是企業文化的××,對已産生企業文化××的那些經濟組織,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務管理辦法調整隻是動其肌膚而難傷其筋骨,而其××文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僅對個人加以懲罰,由懲罰個别有罪之人替代經濟組織的違法之過是不足以消除影響的,應該同時對企業加以經濟制裁,令其對因會計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進行補償。
另外,一個企業能産生大量的會計假信息是會計主體不到位的表現。企業主體有意幹預會計主體,在我國的一些企業組織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業,這種缺位和越位情況越嚴重。處罰己經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對正确的會計主體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隻要缺位實質還存在,新的主角還會重新登場,舊戲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會計假信息的問題隻看作是賬務調整的問題,在具有嚴格會計主體概念的企業中,賬務調整隻是一個技術問題。把企業的會計業務置于有組織的廠際會計集體監督之下,是一種既能剝離企業主體侵犯會計主體,又能保證會計主體與企業經營密切溝通的社會監督方式。
二、關于會計主體的到位
筆者認爲,防範和化解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主要集中在兩項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積極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和社會環境,保障會計主體的到位;二是要加強會計行爲人的素質培養,提高職能水平,提高會計服務質量,有效防範企業主體越位。
會計主體的不到位,歸根結底是因爲财務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業主體越位的行爲結果。從抽象的關系來講,會計主體與企業主體的功能是一緻的,都是爲了完成企業的再生産邉樱瑢崿F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标。企業主體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經濟活動能力,創造利潤的能力,财務成果是企業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務成果的表達,則必須通過會計活動來完成。所以,在對會計基本概念的認識上,會計主體和企業主體的認識是完全一緻的,這使得會計主體的行爲在極大的程度上能與企業主體的意志一緻。但是二者在經濟管理關系上的區别,往往會在管理工作中産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規則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會計主體難以到位。會計主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會計法規和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一般經濟規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具體體現在會計确認和計量這兩個方面;企業主體在财務管理上則遵循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項規則。
會計主體所遵循的管理規則具有強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業主體遵循的管理規則則具有制度化、靈活性和協商性。以會計核算規則爲例,相同的會計核算規則,兩個主體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的:會計核算原理及規則對于會計主體來說是條例和命令,會計主體所關心的是會計客體如何科學、及時、準确地反映到賬面上來;企業主體所關心的是企業的債權及債務關系如何擺平衡,企業經濟地位如何保障,企業與國家、個人的經濟利益如何處理。會計主體講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學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賬戶結構、記賬方法和彙總方法爲内容的獨立的會計核算程序;企業主體講究的是企業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利潤最大化是其最終的管理目标。
要使會計主體在企業管理的活動中确保定位,首要的任務是實施管理體制的更新和改造,企業主管會計的地位不應受到企業主體的制約,會計人員委派制度、财務總監制度及注冊會計師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會計法》強調了企業主管人員同會計人員在執業方面的關系是遵法、護法與業務執法、守法的關系,爲确保會計主體獨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對充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建立合理的主體定位标準。包括心理定位标準、素質定位标準、環境定位标準和職業定位标準。心理定位是指會計主體在位的思想穩定性和優越感,即會計主體定位的心态平衡感,高效率、高質量的會計主體執業活動意味着知識,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與融合,是會計主體穩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條件。
從業于會計主體的個體不能隻是會算賬的機器,而是會把握企業經濟信息流通的“會計人”。素質是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準的綜合反映,每個人接受的基礎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現出個人的素質差異。随着企業經濟活動的更加複雜化、多元化,對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定位要賦予明确的概念和内涵條件,素質高低之分,反映到會計主體身上,就是對不同的會計知識結構和不同層次的素質要求,實施會計主體合格或資格的定期考核,是确保素質定位的手段。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職位相對固定時,他們總是會置身于某一個具體的環境中,這就必然存在一個會計主體的環境約束問題,環境與會計主體從業者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依附關系,會計主體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會計環境及其與企業環境的差異,會計上的高手同企業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從業環境所造就出來的,如果把兩個主體的環境位置互換其位,恐怕誰也難以勝任其責,因此,強調會計主體的環境定位是保證會計主體到位的充分條件。
職業定位是指對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職業性質的識别和定位,有人對職業定位的種類作過專門的研究,認爲職業定位包括技術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創造型定位、自由獨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這五種基本類型,這些分類在性質上并不是對職業的好壞之分,而是對職業标準的劃分,會計職業應是一種技術型爲首,管理型和安全型爲輔的職業。作爲技術型主體,從業者在會計技能和技術上具有強烈的從業意願,把希望寄托在繼續研究自己的會計專業上;作爲管理型主體,具有很好的會計分析能力,會計監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質,對所從事的會計職業具有長期穩定和安全的心态。總之,保證會計主體的定位,必須首先确認會計主體定位的基本标準,這是選拔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标準。
三、關于創建會計行爲合理化的标準制度
#p#分页标题#e#什麽是會計信息的基本屬性?這是研究會計行爲涉及的基本問題。如果信息發自客觀事物對自身的一種自然表達,這種表達對客觀事物來說就是一種真實的表現,如天氣狀況信息的自然表達,物質邉訝顩r信息的自然表達,均是客觀事物的真實表現。會計信息則不完全是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以企業的收益和資産爲例,它們是企業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客體,也是會計
行爲所要反映的會計客體,但是,收益的确定和資産的計量則需要通過會計人的腦力勞動來表達,這就在會計客體和會計信息之間設置了一道人的行爲過程。人的行爲在會計信息能否完成對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這個問題上存在着巨大的能力差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的環境中,對會計客體狀況的信息表達是有差異的。所以,便産生了會計信息對會計
客體進行價值表達和服務的真實性的争論,這種争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會計工作性質的機會。作爲會計主體,至少應該以真實的行爲去完成對會計客體的表達和服務。事實上,雖然在企業中存在的各種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實體,但它的價值面卻必須通過人的腦力勞動才能具體表現出來。會計客體的價值面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對價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隻能通過會計信息來表達,并通過會計信息的途徑向會計的服務客體進行傳達,這使得人們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面貌的認識完全受到人的行爲的控制,在未能揭話出會計信息失真之前,人們隻能将己獲得的會計信息作爲經濟面貌的價值來認識,而一但會計信息的失真被暴露出來,人們就将失去對企業經濟活動價值面取得認識的機會,從而造成決策損失。
如何才能便會計信息免受會計行爲的有意扭曲,這就要求産生和提供會計信息的渠道必須嚴格遵循一定的行爲規則,即會計規則。我們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絕對真實性,但如果會計信息是由不遵循會計規則的行爲來産生和提供,那必定會嚴重失真。這至少是判斷會計信息虛假與否的一個基本标準,也是向失真的會計信息提出判罰意見的基本依據。在此,我們已把虛假的會計信息同會計信息的失真作爲兩種不同的對象來進行讨論了。事實上,有可能确實存在由于會計信息必須經過人腦的勞動而産生,以至因表達能力的缺陷而失真這種事實,如果會計行爲是規範的,即便信息失真,也隻能在會計規則上我原因,是會計規則的不完善容留了低能力的存在,在判斷會計信息失真的性質時,必須分清是因會計規則的不完善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誤還是因人的行爲不規範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在既定的會計規則下,科學的識别方法便在于對會計行爲合理化标準的研究與設立。實現會計行爲合理化,是配合實施會計規則、會計管理的科學水平,充分發揮會計職能,便會計信息免受不正當行爲歪曲,提高會計信息真實度的基本保證。
建立會計行爲合理化的标準制度,首先需要從會計行爲的思想現代化、會計行爲方法現代化和會計行爲内涵的現代化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找到會計行爲科學的理論出發點,并以理論的研究爲背景,提出會計行爲的合法化、組織化方案,最後具體落實到對會計行爲目标的确定和界定。
會計行爲合理化标準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會計行爲必須是以會計客體爲基礎,既能滿足會計信息服務對象的需求,又能确保會計主體自身合法權益的雙向标準行爲,必須是能滿足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與評價各項會計職能的綜合标準行爲;必須是爲提高經濟效益而服務的經濟标準行爲;必須是能依法辦事、嚴格執行國家經濟制度、嚴格貫徹國家經濟政策,講究會計規範的法律标準行爲;必須是以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爲己任,嚴格把握會計信息質量的有用性标準行爲。我們應該在新《會計法》的引導下盡快建立科學化、合理化、現代化的會計行爲管理标準,創造一個完善的行爲空間,用合理的會計行爲标準管理會計行爲,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使管理者在會計行爲的實施過程中就能識别和暴露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盡量減少因會計工作的失誤和違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純潔會計行爲,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处罚的讨论
目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关部门己着手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包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责令其按规定调整账务,补缴应缴的税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厂长、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行政警告、××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上述这些做法对已经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违犯法律的企业、会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处罚和处分是十分必要和恰当的。
但是,如果仅仅以事后理的方式来制止新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力度是不够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管理机构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粉饰经营目标和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对已产生企业文化××的那些经济组织,限期整改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调整只是动其肌肤而难伤其筋骨,而其××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仅对个人加以惩罚,由惩罚个别有罪之人替代经济组织的违法之过是不足以消除影响的,应该同时对企业加以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
另外,一个企业能产生大量的会计假信息是会计主体不到位的表现。企业主体有意干预会计主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组织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业,这种缺位和越位情况越严重。处罚己经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对正确的会计主体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实质还存在,新的主角还会重新登场,旧戏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会计假信息的问题只看作是账务调整的问题,在具有严格会计主体概念的企业中,账务调整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企业的会计业务置于有组织的厂际会计集体监督之下,是一种既能剥离企业主体侵犯会计主体,又能保证会计主体与企业经营密切沟通的社会监督方式。
二、关于会计主体的到位
#p#分页标题#e#笔者认为,防范和化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主要集中在两项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保障会计主体的到位;二是要加强会计行为人的素质培养,提高职能水平,提高会计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企业主体越位。
会计主体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业主体越位的行为结果。从抽象的关系来讲,会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再生产运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体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力,创造利润的能力,财务成果是企业活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而财务成果的表达,则必须通过会计活动来完成。所以,在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会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主体的行为在极大的程度上能与企业主体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经济管理关系上的区别,往往会在管理工作中产生矛盾,特别是管理规则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会计主体难以到位。会计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经济规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这两个方面;企业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则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各项规则。
会计主体所遵循的管理规则具有强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业主体遵循的管理规则则具有制度化、灵活性和协商性。以会计核算规则为例,相同的会计核算规则,两个主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的:会计核算原理及规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是条例和命令,会计主体所关心的是会计客体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账面上来;企业主体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债权及债务关系如何摆平衡,企业经济地位如何保障,企业与国家、个人的经济利益如何处理。会计主体讲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账户结构、记账方法和汇总方法为内容的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企业主体讲究的是企业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的管理目标。
要使会计主体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确保定位,首要的任务是实施管理体制的更新和改造,企业主管会计的地位不应受到企业主体的制约,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财务总监制度及注册会计师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会计法》强调了企业主管人员同会计人员在执业方面的关系是遵法、护法与业务执法、守法的关系,为确保会计主体独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对充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主体定位标准。包括心理定位标准、素质定位标准、环境定位标准和职业定位标准。心理定位是指会计主体在位的思想稳定性和优越感,即会计主体定位的心态平衡感,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主体执业活动意味着知识,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与融合,是会计主体稳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条件。
从业于会计主体的个体不能只是会算账的机器,而是会把握企业经济信息流通的“会计人”。素质是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准的综合反映,每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现出个人的素质差异。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定位要赋予明确的概念和内涵条件,素质高低之分,反映到会计主体身上,就是对不同的会计知识结构和不同层次的素质要求,实施会计主体合格或资格的定期考核,是确保素质定位的手段。当会计主体的从业人员的职位相对固定时,他们总是会置身于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这就必然存在一个会计主体的环境约束问题,环境与会计主体从业者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会计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与企业环境的差异,会计上的高手同企业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从业环境所造就出来的,如果把两个主体的环境位置互换其位,恐怕谁也难以胜任其责,因此,强调会计主体的环境定位是保证会计主体到位的充分条件。
职业定位是指对会计主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性质的识别和定位,有人对职业定位的种类作过专门的研究,认为职业定位包括技术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创造型定位、自由独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这五种基本类型,这些分类在性质上并不是对职业的好坏之分,而是对职业标准的划分,会计职业应是一种技术型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为辅的职业。作为技术型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