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边缘的际遇——读《边缘旅行》
admin 10-02 次遇见旅行,是将心灵漫步于时光的笔记中,随着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轻轻叩开岁月的大门,在交错的光阴中,感受生命的痕迹。有时候步子迈得轻了些,慢了些,耳畔就会奏起美妙的韵律,是高山大川水波跳跃的轻盈,是石窟古堡岩石剥落泛黄的叹息,也是丝路古道驼铃晃动的低吟。
有时,时间匆忙,于是一场旅程就显得慌慌忙忙,挤过拥挤的人潮,只是走马观灯一般,匆匆掠过也就算了,其实多少心生遗憾,于是,闲来我渐渐喜欢上了记录旅行的书籍,仿佛从质朴的文字中,那些叫卖的喧嚣声慢慢褪去了,那山水的模样,逐渐从眼前清晰;那淳朴的居民,面孔也开始鲜活起来。《边缘旅行》,就是这样出现在我眼前的。
丹巴、南伊沟、喀纳斯、玉门关、兴凯湖……神秘、孤独、遥远,令人心向往之。在这隐秘的世界中,有多少美丽的风光掩盖在黄沙之下,又有多少奇特的民俗风情等待我们知晓。多年来,中原和沿海的风光,早有许多游客驻足,唯有这片荒凉的地界,因着它偏远的地理位置,让人望而却步。虽是边缘地带的瑰宝,却鲜少有人踏足,偶尔有好奇的人们前来探险,也是舟车劳顿、人困马乏的,这种种因素,都使这片边远之地,显得神秘而又风情万种。而作者,正是踏过了西部和边疆的土地,将多年来边缘旅行的记忆编织下来,于是,这些风俗人情、物产美食、自然风光等,都成了作者笔下勾勒出来的久久缠绕的回忆。
奔赴边缘旅行的途中,总能瞧见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回廊环绕、黄墙红顶的法式楼,这是一座两层的小洋楼,兴建于清政府时期,却颇具法式的气息。走累了,就在灰瓦白墙的纳西族老式民居停一停,在台阶上小憩片刻,视线之中,烟尘熏染之下的木质门窗,在历史的浸润下透出其厚重感。还有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朴质的文字下,缓缓成形。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看墙角的蛛网密布,枯草晃动,路旁的老式宅院,依旧孤寂地屹立着,古巷悠悠,岁月绵长。
再说吃食。旅途过程中,得遇山水风光是一种幸事,而寻访当地的美食也成了旅行中一件重要的功课。在《边缘旅行》中,连饮食都是那么地诱人、可爱。在美丽的石鼓镇,路过一家店铺,或许就能尝到“鸡豆凉粉”的滋味。“将鸡豌豆泡透、磨细、过滤成浆,然后煮熟,成灰白色,再置入容器中冷却成形,切成条块状,配以佐料食用”,一碗细滑爽口的“鸡豆凉粉”就制成了。凉的粉片凉爽可口,热的凉皮柔韧适口。走在幽深的古巷中,闲暇时吃一口凉皮,这清爽可口的风味,想来必是回味无穷。凉茶、过桥米线、热煮鸡蛋,各种当地的吃食,有金黄酥脆的,有爽辣鲜美的,仿佛透过文字,在舌尖上隐隐跳跃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偏僻的荒漠,静雅的村落,或是幽美的古镇,它们的土壤滋养了一代代的居民,还有绵延而生的人文情怀。在丹巴藏寨里,宛若隐士的桃花源,东女国的遗风,造就了丹巴女子,她们善做打扮,能歌善舞。在这座美人谷中,有古碉和藏寨,女性的文化积淀,使得嘉绒女子气韵风华。在这片山水宜人的地方,沃日土司官碉高高拔起,艳丽多姿的客栈星罗棋布,这些珍贵而特别的照片,都附于书中,记录下了一处处美丽的民俗景观。在边缘地带的风景处漫步,往往会发现许多好玩的趣事,像是腾冲怀胎井的故事,丹巴女子的“选美比赛”,在幽默的叙述中,仿佛成了一次次有趣的历险。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说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险远处,往往才有着山水的真貌,不被红尘万丈所倾覆。跟随《边缘旅行》的足迹,这些瑰丽、奇伟的风貌,都纳入其中。而诗歌、民歌、传说,间有花絮、巧遇等,都让旅程显得生机盎然。若是觉得旅途漫漫而时光匆匆,不妨跟着作者的脚步走上一圈,倒也是值得了。
《边缘旅行》、刘文军(好望角)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