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三境界
网友 03-23 次遇见大家都知道王國維有個“人生三境界說”,是借用三句古詞來說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醒Y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瀾珊處。)這裏是借用了毛主席的三句詩詞。
第一境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是毛主席1935年2月,在《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詩句。詞作的背景是:遵義會議剛剛結束,接過紅軍指揮權的毛澤東,指揮紅軍在婁山關打了一個勝仗,殲敵二個師,是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
因此,從頭越,就是遵義會議,就是涅槃重生。從頭越,就是否定之否定後的新開始。高四如此,高三也如此。高三複習,是嶄新的沖刺。
小說《天龍八部》中,有個小和尚叫虛竹,最後成爲功力最強的人。其發端就是從化去少林内功開始的。金庸先生情節的安排,包含了人生的辯證與智慧。從頭越,就是一次否定,一次卸載,而後一種新的開始。
高三一年複習路,雄關林立,漫道曲折,把道路看清楚,把攻克各個關隘的計劃制定完善,從容邁步,不管風吹浪打,抱元守一,堅忍不拔,直到最後勝利,是一種必然的境界。
我們看張春風的材料,知道他在高二暑假裏,成熟了一個高三複習的“一攬子計劃”,這個計劃肯定包含了心态的定位,沖刺的計劃,科學而個性的方法,從而促使了他在進入高三的時候,雖然還是個“差生”,但從奮鬥精神,自信的心态,高效的方法等整體衡量,他已經是個很優秀的學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創造奇迹”,實在是因爲優秀而成功。從一個很高的起點上進入了高三的複習,考入北大,是情理中的必然。張春風,就是一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典範。
雖然,我們進入複習已經時日不短,雖然,四百天的倒計時已過大半。但我知道,我們許多同學,尤其是高三應屆的同學,依然沒有一個“一攬子計劃”,依然是課程表、上課、考試,被老師的複習進度拽得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從而,心理焦慮,效率低下,在“從頭越”的起始處,缺乏了應有的踏實、穩重與從容。對他們而言,需要刹住腳步,做個理性的觀察、自省與調整,然後,從容“邁步”。
第二境界: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
這句詩,取自毛主席1963年10月作的《滿江紅》。
“隻争朝夕”是種什麽精神呢?毛主席作詞的63年,正是國家内外交困、經濟條件極差的時期,但是,一年後的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不久氫彈試爆、衛星上天,定格爲偉大的“兩彈一星”民族精神。
當一年一度的高考潮汐回落,不論是重新站在高三起點處的高四,還是新加入這支隊伍的高三,都需要重新反思,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在卸嗟倪x項中選準航向,需要借鑒别人的成功經驗。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複習,不能有太久的觀望,不需要追求一步達到完美,它需要的是在正确的規劃與部署之後,三個字:就是做、做、做;用六個字表述:就是行動、行動、行動。
當我像陀螺高速旋轉時,就擺脫了一切的外在幹擾。
當我進入忘時,忘物,忘我的頓覺時,就會領略效率的如影随形。
當我每天枕着沉甸甸的收獲感入夢時,就會感受到自信的回歸與快樂的降臨。
隻争朝夕,是種精神,從字面上看,可以理解爲時間上的“天地轉,光陰迫”。但是,這種緊迫,不是體現在心态上,而是體現在計劃的周密,學習的高效,和生活細節的習慣化上。每個班内都挂有倒計時牌,但是這種緊迫,不是時時用倒計時牌上銳減的數字來吓唬自己,徒增焦慮,而是做好手邊清楚的事,做好每個時刻的選擇,在時時計劃落實到位的踏實感和任務完成的收獲感中,獲得和積累越來越凝重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臨戰“靜氣”,足以戰勝高考的“底氣”和“欲與天公試比高”舍我其誰的“豪氣”。
隻争朝夕,确保的是複習的高效率。而攻克一個個難關,一路呼嘯前行,需要戰勝自我的強大的自信力。從多年的實踐中看,自信有個天敵,就是自我動搖與懷疑。在考試成績暫時出現負相關的時候,在名次出現波動的時候,在遇到各種大大小小挫折的時候,自信往往會讓位于自卑,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計劃,懷疑自己的方向,進而某一個時期内,在低效與焦慮中徘徊。究其實,堅定地相信自己了,義無反顧地向前了,前面不遠,就完全是柳暗花明。
有個材料,曾給我以深深的回味,可能有的同學也看到過。它是這樣說的:
一班初中生參加軍訓,翻越障礙牆,因爲個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礙牆前的起跳處摞起了兩塊磚,又在上面蓋了一塊帆布。其他學生相繼翻了過去。隻有一個學生沒過去。
第二次,還沒過去,第三次,仍沒過去。他仰面躺在地上,洩氣極了。眼前那兩米高的障礙牆,俨然已是一座高山,無法翻越。
“再來一次”。教官喝令着,“能加一塊磚嗎?”他試探着請求。教官沉思片刻,點頭應允。教官擺放第三塊磚時,他已重新站在起跑處,深吸一口氣,助跑,起跳,搭手,擡臂,跨腿……終于站到障礙牆的另一面。
“就差一塊磚”,過去的他嘀咕着。教官一臉嚴肅地把他叫到障礙牆前,讓他揭去覆蓋磚塊的帆布,那一刻,他驚呆了,布下面,摞着的依然隻是兩塊磚,第三塊磚,平放在後面。
“其實,第三塊磚,就在你心裏。”
許多時候,我們對自身能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常常希望借助外力的幫助。而一個人躺倒之前,總是信心先躺倒的。
我以爲,沒有堅定而頑強的自信與向往,患得患失,不曾有專注的狀态,決不會有“隻争朝夕”的境界。
一個農村母親曾用一句話教出了三個優秀的兒子:“一個人連心裏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麽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誰能說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不是一位智者呢?
第三境界: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取自毛主席晚年代表作《蔔算子。詠梅》。較之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增添的是雍容和大氣。
我們說:什麽笑最美,什麽笑最攝人魂魄,什麽笑述說人生?睫毛挑着淚珠的笑。
沒有“從頭越”方向的正确,沒有“隻争朝夕”的拼搏,就可能隻有淚珠而沒有笑。
高考複習,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經曆與體驗,當我們用達觀的心态,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它時,它才能涵養出人生的寶藏,而分數隻是它的一種必須。
#p#分页标题#e#高考不是分數,高考是一個結果,分數隻是結果中的行桥踉隆⒈?街?摺J?チ诵星,月本無色;失去了水下冰體,颠峰就隻是水面浮标。如果說,高三的分數,得之艱難,那就是說,你還沒有讀懂高三這本大書中包含的辯證。
當距高考還有一百多天的時候,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許多同學的身上還殘存着諸多的惡習,甚至有些還很嚴重而自己不以爲然,甚至還在挑釁學校的管理和紀律。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湯陰一中的文化底蘊、特色、精神到底是什麽?不知道身處其中、已是高三的各位作何回答?
兩年前,大家入校的時候,分數最高段上夠得上市一中錄取線的隻有五個人,換句話說,大家都是市一中的落選生,再有一百多天,我們和他們将就同一場考試展開競争,而且,在本科層次上,人數要拼過他們,靠什麽?
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湯陰一中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蘊、特色、精神,或者說這幾年崛起的秘訣,隻有二個字:嚴格。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考核,讓紀律生發出巨大的力量,推動我們去赢得那場改寫人生的考試,是我們學校以及學校的每一屆同學拼過别人所依靠的唯一資本。
從外部行爲内化到心理,到精神,自覺而愉悅地接受管理中的一切規範,就是作爲湯陰一中學生赢得改寫人生所需分數的最大智慧。
相反,歸寝說話,自習課做小動作,上課分心,課間嬉戲無度,玩手機,進網吧,甚至抽煙打架,逆學校紀律而行,我以爲,以此在一中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美好的十七、八歲,這才是最大的愚蠢。因爲他拒絕了學校爲他提供的最好資源,丢棄了學校給予他的最寶貴的成長财富。
人的聰明才智,不在于改造環境,而在于對環境的順應,并從中借得它的文化所包含的固有的推動力量。用智慧去戰勝對手,赢得高考,爲自己的人生四十歲奠基,絕不隻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號。
取得高考理想成績,需要才智、習慣、心态、方法等各方面做得優秀産生的合力,而才智、習慣、心态、方法等,無論哪個方面出了問題,都足以在那場考式中使你一敗塗地,而不論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得更好。
托爾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頁上寫着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句話,我以爲:赢得高考的經驗都是相似的,輸掉高考的人各有各的緻命缺陷。隻是,這缺陷可能隻是微不足道、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的生活細節。隻是,每年的那些落榜者,在反思自己的時候,都毫不例外地看到那個學科基礎不好、那些題沒做好、哪部分内容沒有複習好,而忽略查找自己身上哪種習慣是那個“馬蹄釘”,是那個“小石塊”(駱駝之死),于是這些人即使進入高四,習題多做了幾本,書多學了幾冊,再和高考狹路相遇,依然要走“麥城”,依然铩羽而歸。
良好的個性習慣是成才的決定性因素,這句老話是我再次送給大家的最重要真理。看名人傳記,讀成功學著作,閱勵志故事,聽成才報告,你可以什麽都不記住,但這一句話,一定要刻入你的思想,輸入你的血液,成爲你一切行爲的金科玉律。
許多同學倒下,不是倒在試卷上,而是倒在各種不同的習慣上,倒在那些習慣的不以爲然、積重難返上。
我給大家演講,很少講如何取得好分數,因爲我認爲,第一,沒有絕對訣竅,雖然,也有一些技術上的原則。第二,就成績說成績,無異是拔着自己的頭發使自己離開地面一樣荒誕。
拒絕個性習慣的磨煉,等于是拒絕了成功與成才。
拒絕了個性習慣的矯正和培植,等于拒絕了高考伸向你的橄榄枝。
一個人是否成長爲有用之才,不取決于其他的,完全取決于擁有什麽樣個性習慣的他自己。
一個學生能否赢得高考,不取決于其他東西,完全取決他擁有了什麽樣的個性習慣。個性習慣如何,取決于擁有了什麽樣的心态。
2006年8月12日,《中國教育報》以通欄标題“健康心态讓他們在高考中勝出”報道了河南部分高分考生。文章指出:在人生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健康的心态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人生健康的走向。高考成績中,心态的作用應提到與學習訓練并列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才行。它把好的心态歸結爲這幾個方面:吃苦、關心别人,善于和周圍的人交流,負責任,善良。其中寫到濮陽油田一中的王琳瓊,這位高考成績可以随便選學校和專業的女孩,在老師眼中是:樂觀向上,善于苦中作樂。在她身上,看不到苦的影子,她把自己每一天的學習,調節得像一首歡快的歌,是哼唱着這支歡快的歌享受着自己艱苦的高中生活的每一天。這位在今年文綜普遍反映較難的情況下,選擇題隻錯了一個的女孩,高二時成績在班上僅僅算個中等,幾位老師一緻認爲,得益于她一個好的心态:善于和老師溝通,經常和同學讨論,課堂上注意聽講,加上刻苦的鑽研。文章中這樣介紹她的心态:王琳瓊同學之所以能“龍門一跳”,首先是勝在心态。她波瀾不驚,總是氣定神閑。她總能爲自己确定科學合理的目标,她不像有些同學,考好了或考差了都要拿出目标來端詳一番,或大喜大悲,在無數次的自我精神折磨中,那目标離自己卻是漸行漸遠以緻于無影無蹤了。王琳瓊是一旦目标明确,就把它放在心底的最深處,隻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有條不紊,勝敗不驚。就像蚌把那粒沙子結結實實裹在腹中,然後就是全心全意地孕育,直至把它變成珍珠的那一刻。
另一位考生叫張超傑,高考數學滿分,河南理科狀元。家住新鄭市龍王鄉田王村。他的秘訣是:一個好的環境,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自信而不張揚,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得失,獨立而不依賴,放松而大膽。年前鄭州市第一次模拟,全市亞軍,春節後,又參加考試,卻隻考了個班内第五名。班主任找他談話,他隻是很平淡地說“正常”,因爲假期看《周恩來傳》《愛因斯坦傳》等課外書,生疏了書本知識,隻是分析原因時的那份冷靜是同齡人很難做到的,甚而讓老師驚訝。
南非總統曼德拉說過:心是身體最強壯的部分。内心已經戰勝自己的人是不會失敗的。
喜歡圍棋的人都知道有個叫李昌鎬的,當他被譽爲“世界圍棋第一人”時,這位二十九歲的韓國小夥子,已稱霸世界棋壇十餘年。他下棋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管形勢好壞,不管結果是赢是輸,始終心神笃定,面無表情,如同木雕泥塑一般,得綽號:“石佛”。他之所以如此沉穩,主要是因爲他的心理素質特好,不管是多麽重大的比賽,面臨多麽大的壓力,都能沉着應對,毫不緊張,這源于他一以貫之,從不動搖的自信。他在戰勝老師曹薰铉,實現棋聖挑戰賽十一連冠,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昌鎬竟不知道這是連續第六次在棋聖挑戰賽中戰勝恩師,更對十一連霸渾然不知。他說:“我從沒有特意去記住在哪裏,和誰下,或者幾次奪冠,我隻知道把棋下好。”論天份,很多棋手與李不相上下,論棋藝,也有不少棋手與之難分伯仲,爲什麽其他棋手總是輸給他呢?所差的是棋外功夫。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我們不是對成功魂牽夢繞嗎?健全的心态也就是成功的心态。
#p#分页标题#e#成功的心态是什麽?陳安之說:“成功者做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把一般人不願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