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1959观后感
52fw.cn 07-22 次遇见【导读】第一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雷锋,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他是好人的代名词,..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第一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雷锋,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他是好人的代名词,他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他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6月19日,我按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在线上观看了电影雷锋在1959。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雷锋从鞍山来到辽阳弓长岭焦化厂投身建设的142天中发生的故事,影片反映的是雷锋由农民到工人再到人民子弟兵的成长历程。观看完电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无论是从艺术感染力、思想穿透力或者是电影内容来看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观影过程中,我数次落泪,就是因为该电影在思想穿透力的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初到焦化厂时,雷锋是一个个子矮小的19岁青年,不讨师傅喜欢,然而他不服输、不怕苦,他认真工作,最后让这位从上甘岭战役中走出来的老兵赞赏有加。雷锋对工作、对国家的财产从来都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影片中焦化厂为了造厂房,运来了一批高标号水泥,这个水泥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珍贵的。然而,半夜一场大雨差点毁了这些水泥,雷锋第一个发现,他带领大家积极抢救,硬是冒着大雨把能遮盖的东西都给这些珍贵的水泥改好,甚至把自己的被子都拿出来盖到了水泥上,水泥被拯救了,雷锋却彻底病倒了,即便这样,雷锋还对他的工友说:被子哪有这些珍贵的水泥重要“,这就是雷锋,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工人。最让我感动的是雷锋入伍那一段。国家号召青年积极入伍,保家卫国,雷锋积极报名,入伍体检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然而他的体检离丁级都达不到。焦化厂的徐书记是一个惜才之人,他不愿意放雷锋走,当他知道雷锋身体不达标不能入伍后,说:雷锋虽然体检丁级不到,但我这里,他是甲级中的甲级!观影时我想一名员工做到让领导不想放的地步,可见他多受到领导的认可与重视,也体现出了雷锋在工作中有多努力。即便在深知自己身体不达标,无法入伍,雷锋也依旧不放弃,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最后,他的钉子精神,他的工作精神,他的好学精神,使他终于说服了征兵的领导,顺利当上了一名士兵,完成了他的梦想。
今天,离雷锋同志去世已有50余年,虽然时代已变,但是雷锋精神不断相传。雷锋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更是一个道德的符号,精神的象征,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磨灭,相反,他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我作为一名党员,要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工作能力,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雷锋,对于我们这几代人,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并且对于雷锋的事迹,也略有所闻。“他是才点亮的灯,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他是刚展翅的鸟,却一心想着党飞”“他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战士,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最不平凡的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电影雷锋在1959中的雷锋说过话,多么朴实无华的话语,多么简单易懂的道理,但话语中却迸发着绚烂的人性光辉,展现了伟大的精神世界,包涵着人类追求终极本质。
上周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雷锋在1959这部电影,观影后,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电影情节震撼了我的内心,电影给予我们每个人极大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人,能在一个地方让一个地方的人舍不得让他离开,那是有多大的魅力,是有多高的精神境界,才能留住那么多人的心,那就是雷锋精神,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为辉煌的时间段。
影片中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艰苦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努力改变困境而顽强拼搏的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挨饿受冻。这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党,我们国家艰苦的奋斗过程。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几代人用心血换来的,我们更应当加倍珍惜。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雷锋精神的可亲可敬,雷锋虽然远去,但雷锋精神的光辉却照耀着祖国大地,雷锋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雷锋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当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更是我们每个党员同志必生追求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雷锋为榜样,让坚持学习成为习惯。坚持学习,是强素质、增才干、保先进的根本途径。向雷锋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他那种钉子般的钻研精神。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工作能力,确保在正确的道路上,把雷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清明虽未到,可天亦落泪,带着一份伤感,在祭扫了***烈士墓后,我们观看了雷锋在1959。
雷锋是一名负责把土推平的人,现在才十九岁,他为了让新中国越来越强大,他放弃了比较自在的焦化厂工作,来到了弓长岭。他卖力的工作,助人为乐,对每个人脸上都会挂着微笑,热情地对待他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嘲: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夜晚,屋外堆着的水泥怎么办,大家把能盖的东西都盖上去了,只有雷锋还把自己的被子也盖了上去,就算他的宿舍晚上都能看到星星,他也毫不犹豫地把被子盖了上去。第二天,他感冒了,可他依旧还是微笑着面对大家。
看到这儿,我是多么的感动,感动于雷锋那无私的奉献精神。雷锋是多么乐观,为了保护好屋外的水泥,他是多么无私,把自己的被子披在水泥上,这也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了生病;他是多么善良,为了不让大家的心血白费,把自己的被子披了上去。
敬爱的雷锋同志,我们会谨记您的一言一行,向您好好学习,把您的精神留传下去。
第四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8月18日,我们一家人去看电影雷锋在1959。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我很激动,也很兴奋,不是里面不什么样子。
啊,超大的影布,一排排整齐的座位从低到高排列着,里面已经坐下了好多人,我们选择第三排坐下,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看完电影,我变得更加激动了,雷锋真是一个大好人。
他关心集体。有一次下大雨,大家抢着盖水泥,雷锋竟把自己的被子拿出来盖在了水小泥上,晚上他冻感冒了。
他关心他人。那个时候很少有白馒头吃(我咋不知道啊,怎么会没有馒头吃),雷锋师傅家有三个小孩,吃不不馒头,雷锋就把自己的馒头省下来,送给那三个小孩吃。
他爱劳动。只要有什么事干,他总是跑在最前面,起带头作用。有一次为了推平那一个大土堆,雷锋竟一晚上都没睡。
他爱学习。一有空,雷锋就看书学习,写日记。
只要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人人都喜欢他。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也要向雷锋学习,做一个爱集体、爱劳动、爱学习的人。
第五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p#分页标题#e#3月22日上午,总行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在金融大厦三楼报告厅集中观看了电影雷锋在1959。电影雷锋在1959讲述的是雷锋从鞍山来到辽阳弓长岭焦化厂投身建设的的142天中发生的故事。1959年8月20日,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为辉煌的142天。
片中故事情节朴实无华,却一直震憾着我的内心,使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情节:一是在建房时和稀泥的故事,因为用工具和泥的效果不太好,雷锋想到了用脚踩泥的好办法,并带头脱下鞋子,不畏严寒,下水踩泥,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师傅徐宝财在战争中失去了一腿装了假肢的情况下,仍然和大家一起脱下鞋子下水踩泥,在这种光辉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落后的同事也无形中受到了教育,改正了错误。
二是在听上面来的首长讲上甘岭一个苹果的故事,战士们为了让前线的战友安心地打仗,把从祖国带过来的苹果送到前线战场上去,为了达成目的不惜一切艰难险阻,那是一种什么精神?那个年代,他们甚至都不惜把生命献给国家,精神何其伟大。
三是雷锋那个一开始有些小资的老乡因为条件艰苦,想离开焦化厂,雷锋去劝阻他离开时说的一句话,说他的那个老乡如果离开,半途而废,当逃兵的话,以后就不要说是***家乡的人。结果那个老乡还是回到了大家庭中,与大家一起同某共苦。
结合工作实际,本人决心从以下方面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
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作为一名***员,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多讲奉献,少讲索取,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身边的人。
二是端正工作态度,学习雷锋甘当***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不管身处什么工作岗位,都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勤勤恳恳,破破烂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是让坚持学习成为习惯,学习雷锋那种钉子般的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苦练业务本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做好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客户满意。
总之,学习雷锋精神,树立一颗默默奉献的平常心,务实高效地做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六篇范文:雷锋在1959观后感
昨天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与带领下,学校全体到电影院共同观看了一部让我震撼和感动的电影雷锋在1959。
“雷锋”这个名字,从型陪伴在我耳边,雷锋的故事陪伴我的成长,今天我通过电影再一次去了解雷锋,去了解他所生活的年代,他所生活的环境,让我又有这样一次机会去向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志去学习。
我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雷锋依然是那个敬业、奉献、好学、肯钻研、有爱心的雷锋,但在他身上,显然又增加了一些以前雷锋形象中被有意过滤掉的东西。初到焦化厂,看到师傅因自己身材矮小不喜欢自己,雷锋也会委屈,也会有情绪;身边的工友忍受不了条件的艰苦要当“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