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催人泪下的一首诗,短短28字,却让人回味无穷!
特特 02-10 次遇见送别诗作为唐诗主要题材之一,在璀璨的文化圣殿中占有一席之地。自汉唐以来,送别诗在唐诗中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不乏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譬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等。
古人云:"诗言志",但诗更能传情。不论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爱情,抑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情,又或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总之,不论诗词中传达的是哪一种感情,都散发出扣人心弦的力量。
提起元稹,大家很自然地想起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诗中描述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凄美爱情。然而我们今天介绍的是他的另一篇七言绝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字微之,汉族,唐朝洛阳人。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故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这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便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不久所作,希望以此来慰藉故友,这足见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
元稹在自身蒙冤被贬,本就身患重病的时候,又听闻了故友同遭贬谪的消息,于满心悲凉下,又有同病相怜之意,故而愤懑之下写出了这首催人泪下的七言绝句。
诗人将自身的遭遇揉入其中,夹杂以荒凉悲怆的格调,让人读罢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以至于白居易收到元稹的这首诗后感动万分,发出了"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的感慨!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残灯无焰影幢幢",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此夕闻君谪九",点明题意;
第三句"垂死病中惊坐起",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暗风吹雨入寒窗",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 州读诗后,深受感动。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