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网友 10-03 次遇见对于诗词作者,或者喜欢诗词的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生命存在有所共鸣的经典名句,并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体验。至于为什么喜欢诗词,或者从什么开始喜欢诗词,我像很多人一样难于回答,因为这里面有偶然性,也似乎有着必然性。但对于喜欢诗词的人来讲,唐诗、宋词是不可绕过的。
多年前,在朋友处看到《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本来对文学有些爱好的我,很快就被那些诗句深深地被吸引了。借回去常常是挑灯夜读,觉得妙不可言,至此方才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诗。这与在学校里读书的感觉决然不同,但与我爱上世界杯有些相似。在以前看到有关足球的电视转播都是跳过,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当我九八年看到精彩的世界杯比赛时,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足球,从此以后就爱上了足球,以至于彻夜不眠,请假都要看比赛。
每每读到精彩之句时,时常神情亢奋,恍若神游,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惑。借书总是要还的,但我爱不释手,恋恋不舍。我恨自己不能把精彩绝句全部记住,只得抄在本子上,便于随时欣赏。后来在还书之后,一次机缘巧合在书摊见到此书,就不由买了下来。至此以后,我也有了有一本《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
此事,已经过去十多年,能记住的经典佳句也不多。但至今能记起的,不一定就是这些精华中的精华,但一定是那些感动我,深深触动我的经典佳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初读,已经被词句强烈的意象所震撼!一副壮烈的历史画卷浮现于眼前,西风猎猎,夕阳西下,映照大地,巍巍汉朝,默默陵阙,幽幽千古。这是诗,也是一副画面。犹如直面眼前,一个人站在这样的天地之间,狭小,倔强,一股苍凉的英豪之气淡然于胸怀。
每每细读,就这八个字,反复读下来,在心中泛起层层波澜,直逼灵魂深处,犹如着魔一般,越读觉得深奥,意象万千。这样一个境界,作者虽然没有注入自己的评议,但是细细品味,犹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让人有所思。面对历史的变迁,面对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在这一刻决然渺小,尔后苍凉起来。这看来,一切都在眼前,而自我生命的矗立之处,面对这些沧桑,又不免豁达,天地之一生命也。
李白作为唐诗的大家,其才华横贯千古,其诗歌豪放无拘,天马行空,但在宋朝词人才辈出,达到一个历史顶峰的时期,我在万千词曲之中,看到李白的千古绝唱,不能不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在意境上能够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媲美的经典佳句,我想来想去也只能是子美《后出塞五首》当中的那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了!落日,大旗,马鸣,风萧萧。场面壮观、宏大,豪气冲天,也透露着几许凄凉。不由得让人想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样的开阔,同样悲凉和沧桑,同样的决绝。也许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具有辉煌和沧桑的年代,也许他们的心中有无尽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他们选择了用诗行表达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对生命的感怀。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们之间友情的文字,以子美的诗贯穿其中,可见他们惺惺相惜,其友情之光明磊落。
我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用过隔与不隔来分别一些词句,当时以为甚然。人生的经历日渐丰富起来,我觉得隔与不隔,有时不在于词句本身,而在于读者的体味。为什么有的人读什么都觉得隔?为什么有的人读这样的词句觉得隔,而有的人不觉得隔,反而觉得另一些词句有些隔呢?
千年悠悠,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在一些诗句里,我们无法看到那样的画面。但有些东西是沁入我们民族的血液里。也许在我们成为炎黄子孙的那一刻起,一些基因就留有了一些东西。或许是看不见的,就像对一首古诗的理解,我想西方人是体味不到那份真挚的。
我记得一次坐在车上,一个妇女在我的旁边,一句一句教她刚刚回说话的女儿唐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场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是一个爱着诗的人。
也许是因为兴趣使然,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点,和情感的触发点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所以在我们的漫漫人生路上,感触和感怀是有着丝丝的差别的。对一些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因而也会是不同的。有时我以为不必追寻作者当时的真正意图,能够有所感触就好。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每每此句总是让人伤心不已。非至真至深之情,非至真至性之人,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我记得当初读到时候,反反复复读了多遍,读到自己眼角都有些湿润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以前,深夜,明月当空,发出了冷冷的光芒,撒落在一个小院里,透过窗,些许洁白的月光照进屋里,一个中年男人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就那样静静地,望着,仿佛一幅幅回忆的画面,也有些许的泪珠儿默然滚落在眼角。渐渐地也泪也干了,可是他还睁着眼睛。没有睡意,也不愿意睡去。生怕闭上了眼睛,那爱妻的音容笑貌就散去了,沉入了黑暗的深渊。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是一个思念亡妻的中年男人,被他的那份凄楚、真挚的感情所感动。是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在想,这画面里应该有一个人,与作者一样令我们感怀万分,那就思念的对象,作者的妻子。那一定,是一位美丽、大方、贤惠的妻子。也只有这样的妻子配得起这样的感情,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妻子才能够激发作者这样至真至深之情。词句中作者用有这样一个词“报答”,可见作者用心之良苦和执着。
自古吊念亡妻之作,堪舆与之比肩的那就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寸断肝肠的思念之情,读来更令人伤心欲碎。
作为尘世中的一员,我们都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白头偕老。但现实生活在,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爱的人,有的人找到了爱自己的人,有的人还在苦苦寻觅,有的人找到了爱的和那个爱自己的人,可是天意捉弄,那人先去……。茫茫人海中,找到人生知心的伴侣并不容易。然而找到了,拥有了,却要失去,这种痛,这样苦,或许只有拥有经历的人生,才能够有所体会。人生就这般,不能让我感到完美,总有些缺憾。
当心爱的伴侣离去,相见而又无法相见,阴阳两隔,那份苦楚,是彻骨的心痛。无论怎样,我们总会被这样的真情所感动。我们喜爱它,因为我们感觉到了情真,感到了意美。花有貌,月有容,情有美。情之美,就流淌在字里行间。
※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这是一幅阔达、清冷的画面。月的皎洁,山的雄浑,人的孤独,都在此间文字里肆意的流淌。
#p#分页标题#e#我记得在陕西工作的时候,似曾见到过这样的画面。那里群山环绕,峡谷悠长。深夜下班回家,独自走在清冷的山路上,一轮皎洁的明月挂群山之巅上,四周一片寂静,举头凝望,光芒冷冷的。我想起了这句: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上下两句毫无雕琢,却相得益彰。令人不禁神往,和遐想。犹如站在山巅,俯瞰着人世界一般。想来,人的一生孤独不会匮乏的,有人厌弃,有人不知所然,有人享受其中。也许作者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才有了这样诗意的画面。
默然抬头仰望夜空,那轮皓月依然皎洁,古人爱她,今人爱她。这里的人爱她,异乡的人爱她。唯在那绵延万里的群山,一轮明月,划过锯齿似的山头,是冷冷的,没有人心的温暖。
冥冥归去无人管。我记得刘德华有这样一首歌《天意》,歌词有这样两句:“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这条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仿佛也有着这样的一丝情怀。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句给人的感觉是清新的,阳光,鲜活,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以为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荷塘画面。
雨夜之后,清晨太阳升起,空气里清新舒适,诗人走出客栈,出去走走透透气。默然就来到了荷塘边,荷叶被雨水冲刷得翠绿翠绿的,有些荷叶上还些水珠,有清风徐来,荷叶摇曳,美不胜收。
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那个麦浪翻滚的小村庄,村前也有一片不大的荷塘。夏日里,荷叶生机勃勃,绿了大半个池塘,其间也有些许洁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分外惹人喜爱。荷叶表面十分光滑,仿佛涂了一层油似得,用手托住荷叶,再往上面撩泼些水,看水珠滚来滚去,聚散分和,圆润如珠,阳光里,煞是好看。“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想来唯有周邦彦这样的诗句颇感贴切。
荷,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看到,因其观赏和实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想来写荷的佳句也不在少数。南宋诗人杨万里想必是一个爱荷之人,他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堪称咏荷的典范。其中有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接连碧也无穷碧,应日荷花别样红。”读来朗朗上口,也是令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荷者不胜枚举。我以为只因荷之美,在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在于直面而来的气息和超脱凡俗的美感,在于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