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如果没有这句话,后果不堪设想,足见诸葛亮的智慧
励志 01-16 次遇见对于《出师表》,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中国历代对于《出师表》的评价都非常高。南宋诗人陆游就在他的诗文里提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而诸葛亮也以自己一生的操守和行为,受到后世的推崇。相比之下,司马懿虽然赢得了战争,可在后世的评价却不高。就连司马懿自己的子孙,也都是推崇诸葛亮,反感司马懿。最直接的就是司马懿的玄孙知道当年高祖篡位的做法,惊叹说:‘做出这样的事情,晋国怎么可能长久呢?”
不过,如果我们看完《出师表》的内容,就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不像是大臣出征前,给皇帝上的奏表。我们分析一下《出师表》的内容。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就先讲到了现在蜀国的境遇,属于大业未成,国力疲敝这么一个糟心的情况。然后紧接着,诸葛亮就开始告诉刘禅怎么当皇帝,怎么处理政务。应当多听大臣的建议,多用贤臣,远离小人。这样才能兴复大业。然后,又搬出刘备,说一些当年跟刘备的往事,举例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
再接着,就是告诉刘禅,自己一把年纪还要出去拼命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金银财宝,官位名声,而是为了报答当年刘备的知遇之恩,是为了兴复汉室。最后再请求刘禅,同意自己前去北伐。整篇《出师表》看下来,确实非常棒。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人说,“读《出师表》不泪者,不忠”。(读《出师表》没有流眼泪的,不是忠诚的人。)
#p#副标题#e#
整篇下来,其实更像是一个老成谋国的大臣,教育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当皇帝。虽然刘禅需要称呼诸葛亮为“相父”。但以这样的口吻,多少有些不合适。更何况,诸葛亮在蜀国内部是以法家为基础,配合儒家忠君报国的理念治理的。
作为丞相,他不可能带头破坏这样的规矩。所以,在《出师表》中就有一句话,奠定了他跟刘禅之间真正的关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尽忠于陛下的本分)
这句话的重要性,不仅让刘禅可以同意,甚至没有理由拒绝诸葛亮的请求。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其他人,作为臣子应当作的事情。这一点,跟当时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三国时代,同样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过去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仁义礼信的信条,也早被丢之脑后。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交换的利益。
与此同时,诸葛亮却在蜀国重新营造出另一种风气。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的风气。并且,诸葛亮愿意亲身做出表率。也正是诸葛亮自己做出的这种表率,才让蜀国在诸葛亮以后,又能延绵几十载。靠的就是像蒋琬、费祎、姜维一代代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