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院士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的发言稿
52fw.cn 04-14 次遇见编者按:日前,在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光明网承办了“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专题论坛。该论坛1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稿全文。
科学技术工作者应有的包容性人文情怀——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的发言稿
2018年9月18日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首要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求真”
首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首要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和人文与社会科学,其中的自然科学与技术是:感悟自然,发现规律;尊重并运用自然规律而发明技术,为提高人类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而从事有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因此,我以为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首要的价值追求应该是追求真理,或者简而谓之曰:“求真”。
这里首先可以举我们在学习中学物理时就已经熟悉的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经典例子:伽利略为证明自由落体加速度是一定的,在比萨斜塔上把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试验,结果证明两者同时落地,说明地心吸力对物体具有同一的加速度,为牛顿力学奠定基础;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关禁,直至被烧死而坚贞不屈。其次,现代科学家通过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而追求真理的例子也很多,这里仅举爱因斯坦为例。他挑战牛顿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而且说明,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科学就是不懈地求真,在实践中寻求真知,用逻辑思维判断真知,独立思考,不问利害,只问是非。
反之,浮躁浮夸,弄虚作假,是为一个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所不齿的。无论自然科学与技术还是哲学社会科学,如果为了某种功利目的或者主观偏见而反对独立思考、追求真理,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至于策划、参与制造和推销或者包庇有毒、有害药品和食品的所谓“科技工作者”,更是丧尽天良的千古罪人,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以为,对于我们目前所大力提倡的学风道德建设,应该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二)真、善、美应该是包括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内的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正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大家吴良镛先生在为我的第二本诗集《荷塘新月——王玉明诗词选集》的题辞中所说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我认为这个总结十分全面而深刻。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不仅应当求真,还应当求善,求美。这里不妨引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在这方面可以举出许多中外科学大师的典型例证。在西方大师中,达-芬奇在科学与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无需赘言,我想再次重点谈一下爱因斯坦。他不仅是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音乐造诣也很高,而且对人类命运充满了热忱的人文关怀。他坚决反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主义。他的E=mc2的质能转换公式奠定了核能的理论基础,但他坚决反对将核能用于毁灭人类的战争目的,始终如一地为和平、民主、自由、人权而奔走呼号。他不仅应该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还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对于教育他还提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在华人当中,我想举杨振宁和丘成桐两位仍然健在的科学与人文大师为例。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方面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举世公认,其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亦令人肃然起敬。为我的第三本诗集《心如秋水水如天——韫辉诗词百首》撰写短序的丘成桐先生,不仅是世界上成就卓著的伟大数学大师,而且其国学功底十分深厚,诗词文赋俱佳。
在这些大师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科学技术工作者对于真善美人类普遍价值的追求。
(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该有包容性的人文情怀
清华大学校歌有云:“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充分体现了包容性的人文情怀。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先生根据《易经》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而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先生的碑文上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时代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尽管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据说这位有良知的学者后来对自己的旧诗观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而完全改变了过去曾经有过的偏激观点)以及目前仍然在诗坛上拥有主导性发言权的某些学者,对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极其广泛群众基础的现当代传统诗词即所谓“旧体诗”全面否定;相反地,对明显具有全盘西化倾向、使具有正常思维逻辑和语法习惯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我)看不懂的”现代派“诗大肆吹捧。这也是缺乏文化包容性的典型表现(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包容性,这些学者本身是否对中国所独有的大美的中华传统诗词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呢?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p#分页标题#e#对西方文化同样也应采取包容和扬弃的态度。例如,“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即所谓“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及现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自由”,“民主”,“法制”,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就连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西方引进的。二十四个字、十二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我们应该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真诚而不是虚伪地加以践行。
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无论在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都应该有包容性的宽阔胸怀。应该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诚信、友善的理念。对待学术争论,历史上特别是“文革”时期曾经严重存在的“扣帽子”、“打棍子”、摧残精神、折磨甚至消灭肉体并且株连九族的极左路线错误应当引以为戒。对不同科学流派和技术路线,要公平公正,兼听则明,取长补短,良性竞争;对科学与技术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更应该多多体谅和宽容,努力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学术环境。
最后,请允许我以吴良镛先生为我的第二本诗集《荷塘新月——王玉明诗词选集》的题辞以及我自己的一首小诗作为该发言的结尾吧。
吴良镛先生题辞: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拙作小诗《智水仁山》:
山乃仁人骨,川为智者魂。学科耽永昼,诗意蕴黄昏。
附:
在“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专题论坛召开之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二届理事孔汝煌先生特赋诗赠王玉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