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教育” 有多少父母能俯下身子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A16 时
52fw.cn 04-29 次遇见有多少父母能俯下身子教育孩子?有多少父母会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与协商,哪怕是为了20块零用钱,也会郑重地对待?又有多少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也能做出自我要求?
近日,广东东莞一名律师妈妈与10岁儿子5年间签署的4份协议引发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有人认为签协议有利于孩子法律意识的建立,也有人认为协议缺少了人情味。律师妈妈对记者表示,5年间,孩子对协议从被动签署到主动参与成长了不少,习惯了在协议中充当“乙方”的儿子,也越来越意识到了规则和凭证的重要性。(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质疑“协议教育”缺乏人情味的声音,无疑是一种认知偏见,其延续的依旧是传统亲情边界模糊不清、“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的思维惯性,没有意识到真正的亲情不是爱的泛滥,而是恪守边界,一如有人说“唯有亲情所筑的边界,才是你的王国。”
而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法治,更在于冰冷冷的法律恰恰能很好地避免乃至解决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与问题,也就是说,法律虽然是冰冷的,但法律精神却充满温度。更别说律师妈妈已经说明:“那是因为现在大家没有看到我们真实的生活。实际上这些协议在我们生活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是一个小乐趣。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是什么都要签协议,也不是完全一板一眼地照着协议来。”
换而言之,律师妈妈从小就对孩子“协议教育”至少有两重看得见的利好:一是有助于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更多运用法律思维来想问题、办事情,让孩子在人生之路上明白既要勇敢地追求、维护己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不要损害公共利益。
二是让孩子意识到家庭关系尽管亲密无间,是自己生存于世的基础,亲情更是值得自己一生去守护,但即便如此也是有边界的,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无限权利”或“无限责任”,也该讲究权责对等,从而有利于孩子在清晰的亲情边界中养成独立、平等的人格。
如此一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协议教育”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当做“育儿指南”。毕竟,对孩子进行“协议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位律师妈妈或爸爸,要是父母都是法盲却也照葫芦画瓢,岂不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更主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此也就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虽然“协议教育”不具可复制性,但俯下身子去教育孩子却是每个父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能俯下身子教育孩子?有多少父母会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与协商,哪怕是为了20块零用钱也会郑重地对待?又有多少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也能做出自我要求?
事实上,不少父母依然秉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孩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思维,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就该多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