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990億元
52fw.cn 02-23 次遇见原標題: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990億元
10月25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10億元,累計已經過超990億元。
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處長周浩接受記者專訪,詳細解讀一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成績。
關鍵詞1 解疏
一般制造業企業北京累計退出3047家
新京報: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之后,北京一直在疏控並舉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也一直在扎實開展,能介紹一下今年成效嗎?
周浩:北京嚴格執行2018年版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截至11月底全市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28萬件。1-11月全市共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399家,累計達到3047家。疏解提升計劃內市場49個,疏解關停物流中心16個,累計分別達到630個、122個。
新京報:在提升方面,北京在2019年都做了哪些工作?
周浩:提升效果還是明顯的,公共服務資源在空間布局進一步調整優化。比如學校和醫院方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5所學校新校區將加快建設,朝陽醫院東院、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口腔醫院遷建等工程相繼開工。
關鍵詞2 科技轉化
中關村企業津冀分支機構累計超8000家
新京報:作為創新策源地,北京2019年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進展?
周浩:本市高水平推進“三城一區”建設,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2019年,中關村科學城規劃發布實施,出台“人工智能十五條”等科技創新政策。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5個大科學裝置全部開工建設,雁棲國際社區等項目加快建設。未來科學城東區積極推進“能源谷”建設,西區生命科學園三期等項目有序推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制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一批技術創新中心挂牌運營。
新京報:京津冀在創新領域有哪些進展?
周浩:我們舉辦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資源對接大會,促進北京創新成果在京津冀區域轉化應用。1至11月,首都科技條件平台合作站和北京技術市場服務平台服務合同額超24.5億元,服務企業近7000家次﹔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10億元,累計超99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累計超8000家。
關鍵詞3 產業合作
天津濱海-中關村園新增注冊企業400余家
新京報: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和承接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進行哪些合作?
周浩:北京出台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配套政策意見,聯合津冀制定印發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台建設意見。京冀還簽署了加強非首都功能疏解重點承接平台建設合作協議。
新京報:天津、河北的產業協作情況如何?
周浩:在河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正有序推進,京煤曹妃甸制造基地竣工投產,首鋼京唐二期項目試生產,北京·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阿裡張北雲聯數據中心等5個數據中心已投入運營。1-11月底,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400余家,自挂牌以來累計新增注冊企業1300余家。我們利用科博會平台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並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對接推介會,現場簽約52個產業合作項目,涉及智能制造、大數據、節能環保、醫療健康等多領域,計劃投資額149.12億元。
關鍵詞4 雄安
北京支持雄安新區“三校一院”開工
新京報:教育和醫療是雄安急需提升的方面,北京提供了哪些幫助?
周浩: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一所,組建聯合工作專班並進駐雄安新區辦公。“三校一院”作為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項目,已於9月20日提前開工建設。同時,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挂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全面啟動。
新京報:北京有企業進駐雄安了嗎?
周浩:中關村管委會與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簽訂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碧水源等12家中關村企業入駐雄安中關村科技產業基地。首發集團、北京環衛集團等10余家市屬國企積極主動對接、參與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新京報:北京和雄安交通連接方面有何新進展?
周浩: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已開通運營,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開工。
關鍵詞5 醫療
北三縣三級醫院已有河北燕達等4家
新京報:副中心與河北廊坊北三縣毗鄰,在帶動北三縣發展方面,2019年有哪些成果?
周浩:北京市與廊坊北三縣舉行項目推介洽談會,共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337億元,現在正在持續落地。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在廊坊市燕京職業技術學院挂牌成立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廊坊校區。在醫療方面,北京通過技術幫扶、專科聯盟、醫聯體等多種方式,提升北三縣醫療服務水平。目前,北三縣已有河北燕達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
新京報:整個京津冀醫療方面還有哪些合作?
周浩:北京持續推動與河北廊坊、張家口等五市醫療衛生合作,16家市屬醫院已與河北26家醫院共同開展31個合作項目。36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411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2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176家醫療機構試行共享。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