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
52fw.cn 05-04 次遇见日前,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今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单”:前11个月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49个,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北京市立足“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特征,携手津冀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落地实施,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家门口更美:49个市场疏解提升
东五环外常营,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的三甲医院正拔地而起。这里将建成朝阳医院东院,每天规划接待门急诊患者6000人次,弥补东部医疗资源的不足。
像朝阳医院东院这样的公共资源项目纷纷开工建设: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口腔医院迁建等工程相继开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5所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北京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
产业疏解也有新进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严格执行2018年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11月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全市共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累计达到3047家;疏解提升市场49个,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累计分别达到630个、122个。
城市发展有“减法”,更有“加法”。今年,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发布实施,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更趋完善;怀柔科学城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建设,“科学+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未来科学城推动东区“搞活”,加快西区优化提升;经开区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营。
产业协同更顺畅: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
一周前,天津武清,来自北京的北内有限公司在天津新厂区第一次升起国旗。5年来,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内燃机生产商规划搬迁、落地施工,如今正式入驻天津生产基地,开启2.0版新征程。
其实,北京企业到河北办厂、到天津建生产线的关键在于三地之间能否实现产业对接协作,上下游的产业链能否衔接上。近年来,三地一批政策文件搭起产业协作的“四梁八柱”,引领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升级。
放眼京津冀,创新正在为协同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一批北京创新成果正在京津冀区域转化应用。数据显示,1至11月,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服务合同额超24.5亿元,服务企业近7000家次;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累计超99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
来往更方便:民生资源加速共享
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京礼高速(北京段)、京张高铁全线建成通车,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这一年,在三地间往返的老百姓有个明显感受:路上花的时间更少了、出行选择更多了。
京津冀协同带给三地居民的获得感还体现在生态、教育、医疗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