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制造”助推粤北乡村振兴
52fw.cn 04-21 次遇见“七个一百”进行时
“我们通过瑶语广播宣讲,让瑶族同胞更能领会文明乡风的意义,通过乡村广场舞、瑶族山歌会更好地传播瑶乡好声音正能量……”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工作中,韶关市乳源县把“专家讲”与“百姓说”结合起来,用瑶语、客家话、粤语、闽南语等特色方言讲述大道理;以山歌、说唱、小品等文艺形式传播新声音和正能量,将瑶族文化元素充分植入文明实践全过程。乳源自去年8月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全方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乳源瑶乡落地生根结硕果。
昨天下午,参加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会暨志愿者服务工作培训班的代表,参观考察了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坪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游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吴爽爽、赖南坡、林遥轩
让新思想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
目前,乳源县正在探索建立以“一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摘选、一套管理制度、一套多媒体影音设备”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阵地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1个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50个实践站、126个实践点,形成纵向涵盖县镇村三级、横向辐射党政企事业单位全域覆盖的实践阵地布局。
在乳源探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实践之路实践中,该县以多人讲一课的“6+X”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以汉语和瑶语相结合、讲与演相结合、“派单”与“点单”“换单”相结合。去年至今,共开展系列实践活动160余项近400多场,参加活动群众近27万人次。
乳源还把新思想融入瑶族客家民俗节庆活动,有效促进民族文化认同。该县还充分发挥瑶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点,围绕宣传新思想,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让新思想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
通过非遗瑶绣传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巧手飞针走线,彩线灵活穿刺,精美的吉祥图案跃然布上。走入游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几名瑶族绣女正在忙碌地飞针走线。她们使用的刺绣技法,是在大山深处流传有千年之久的神秘的“过山瑶反面刺绣”。
为了让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艺术能够后继有人,乳源推动瑶绣产业化,建立国家非遗瑶绣传承基地,成立“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实行“政府-学校-合作社-志愿者-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在游溪镇的“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一群瑶族妈妈正在专业设计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传统美学及工艺的归纳梳理,和设计师一道共同创作符合国际化审美,具有东方文化符号的瑶绣作品。这些有生产技能的瑶族妈妈,通过生产获得报酬,走出了一条居家就业的社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