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
小编 10-08 次遇见從出生到大學,我們每個人都會度過很長時間的“有計劃”的階段。
有計劃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節點都是安排好的,有明确的時間規劃,自然給了我們充足的準備時間。
比如說讀書的時候,什麽時候上什麽課,什麽時候考試,時間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便是臨時考試,老師也會提前通知,劃好重點。我們根據重點去學習、備考,在計劃的時間考試,事情就結束了。
正因爲過了太長時間有計劃的生活,我們都忘記了有計劃其實不是生活的常态。真實的世界裏,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出乎預料的,沒有計劃的,生活不會給我們太多準備的時間。
很多學生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會特别不習慣。因爲工作的節奏比校園生活快很多,變化也多很多。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時候突發情況很多,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我曾經有個短暫的市場工作經驗,就經曆過這樣的突發情況。在入職的第1天,領導就讓我第2天去給某銀行網點的所有員工做産品培訓。
當時我從事的是基金産品的銷售工作,雖然考過了5門基金行業從業資格考試,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但距離做好一場專業的産品培訓肯定是有很遠距離的。更重要的是,在這之前我從未有登台給那麽多人做培訓的經驗,該如何控場,如何把握節奏,完全一片空白。
我擔心自己會緊張,忘記内容,擔心自己講的不專業,總之有一千個擔心。所以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想拒絕,卻始終沒說出口。
第一,剛入職就拒絕領導的工作安排總不是一件什麽好事,我還是有點事業企圖心的。
第二,當時這個培訓的時間節點都确定了,但所有其他同事都有了其他培訓安排,隻有我一個人能頂上去。
最後隻能硬着頭皮上了,我準備了一個白天加一個通宵。所幸的是,客戶非常包容,最後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畢業時間越長,我發現工作和生活中類似這樣“沒有準備時間”的事情越來越多
比如項目實施過程中因爲某突發因素臨時受阻,你需要馬上再很短時間内給出解決方案。
又比如公司新成立了一個部門,領導任命你爲負責人,而在這之前你完全沒有管理經驗。
再比如公司某個核心骨幹突然離職了,他的工作任務一下子轉交給你,可是你對此非常不熟悉。
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不同的人應對方式是不同的。
一類人,總是選擇逃避。他們推脫的理由就是“準備時間完全不夠”,意思就是我不做、或者做不好是應該的。
另一類人,會迫于形勢(工作需要、領導要求)硬着頭皮上,但确實因爲準備時間不足而把事情搞砸。
但是我發現,還有一類人,應對突發情況的時候總是遊刃有餘。大部分時候,他們都能在準備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這類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領導的青睐,獲取更多發展機會。
生活往往不會給你太多準備時間,但它往往同樣不會降低對你做事的要求。而這種“缺乏準備也能将事情做好”的能力,或許就是決定我們人生發展高度的主要力量之一。
準備時間不夠,但事情還是要做好,這種要求合情合理嗎?
首先我認爲它是不合情的。
世間萬物還是有它們基本規律的,其中之一就是:準備時間越充分,就有越高的概率把事情做好。從這個角度看,不給足夠的時間,還要求做好事情,肯定是“不近人情”的要求。
其次,和大部分人觀點相反,我認爲它是合理的。
事實上,突發情況是大部分公司、人都不希望面對的。盡量避免意外的發生,保證事态發展在可控範圍内進行是保證企業組織良好咿D的主要工作之一。
但突發情況是任何企業都會大量面臨的狀況:突然冒出來的訂單、工作人員的突然離職、項目進展中的意外都會造成這種情況。但這種意外僅僅是針對企業和負責人本身而言的,并無任何條理規定所有相關方有義務因爲這種意外而降低對項目的要求。
你承包了國企一個開發外包訂單,做到一半核心開發離職了。但對國企來說,項目如期完成交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你的義務。
企業因爲業務需要新增了一個部門,需要有人把它管理好。對負責人來說這是突發情況,對企業來說卻是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萬事萬物隻存在發展和需求,唯獨不存在“情”這一說法。
換句話來說,對“準備時間不足需求”的應對能力,恰好是企業和個人的核心競争力之一。
另外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那些總是能在準備時間不足情況下把事情做好的人,他們的準備時間真的不足嗎?
公司遇到緊急公關問題,有同事查了下通訊錄,不到2個小時就找到關鍵人物,撫平了事态。在你看來是2個小時解決問題,但人家可能在人脈積累上已經花了數年時間去經營。
公司召開一次緊急的大型會議,某員工臨危受命負責組織,最後所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結果皆大歡喜。你看到的是他通宵達旦,卻沒看到他可能之前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活動組織的相關知識。
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絕對意義上的“準備時間不足卻将事情做得很好”其實是不存在的。那些總是能處理好緊急情況的人,并非他們天賦異禀,實則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提前準備和深厚積累。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無外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我們如何讓自己成爲那種“時刻有準備”的人呢?
首先是不逃避。
不管任何突發情況,首先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絕不逃避”的心态。事情來了,逃避無助于解決任何問題。就算硬着頭皮上,你的态度所有人都會看在眼裏。
要記住一個原則:事情做了總比逃避強,事情做完比完美的做完要好。
有些人有所謂的“完美主義”情結,所謂做事情甯可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事實上在實踐中這種理念是完全不可行的,實際情況是事情“完成”比“完美”要重要很多。
你總是能完整地把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不斷完成事情的過程中,還有大量的時間供我們去優化、調整,讓事情往完美趨近。
其次是做預判。
除了學習本質工作相關的知識之外,我們還要适當擴展自己的知識外延。大概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方面:全局觀
要熟悉公司不同部門之間是如何配合的,它們各自又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工作會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能。要了解不同的事情在公司的處理流程、步驟是怎樣的。從而建立起對公司的全局認知。
第二方面:配合觀
自己直接對口部門、同事的工作情況是我們重點需要了解的。了解得越詳細,我們就越容易和他們做好工作配合。當自己部門或者對口部門出現突發情況的時候,也更清楚如何處理解決。
第三方面:通用觀
有些通用的能力,總有某些情況可能用得上,并且讓我們大放異彩,比如說演講能力、英語、管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不管當下是否有需要,我們都要花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培養。
第四方面:人脈觀
#p#分页标题#e#每個人一生都會認識很多很多的人,但大部分人都很不注重經營好自己的社交關系。有成爲有準備的人,就要時刻逼着自己去維護好和朋友、合作夥伴的良好關系。長時間積累下來,大部分突發情況就算你自己解決不了,至少都能找到能給建議甚至搞定的人。(微信公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