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该培养怎样的下一代?
admin 09-23 次遇见中国父母该培养怎样的下一代?
中国的父母也早已变了,只是你不知道。
我自己是一个妈妈,又不小心影响了一群妈妈,所以你更能读懂当代父母的焦虑。
当看过一篇《孩子们早已变了,我们却没跟上》的文字时。终于有妈妈忍不住焦虑:现在的孩子都那么个性化、别人的孩子一边优秀还一边琴棋书画、自家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差异化竞争呢?
现在的中国孩子,学习早已不是局限在应试教育。而教育的重心越来越偏向家庭。中国的教育已经明显趋向多元化、越来越包容,可能你还没有看到: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各种特色教育都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同。
其实中国的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发自内心的讲:中国的父母也早已变了,只是你不知道。
至少我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如此:成为妈妈的这几年里,我的阅读量是明显增加了,阅读范围也逐渐从育儿拓展到更宽的领域;大致不低于那个混迹学校,以上学为名的年代。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也没照猪养。还顺便“不务正业”的学了几年的儿童心理学。中国有一大批妈妈的资历是完全可以成为更合格的儿童心理咨询师、父母导师的。她们更容易和家长共鸣,和孩子共情,还有除此之外的更多内容。
身边的宝妈们不少也有这样的经历: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里,晒吃喝玩乐的越来越少了,读书打卡的越来越多了?她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读书写作、健身跑步、厨艺插花、琴棋书画。
中国父母该培养怎样的下一代?
这些,你都在朋友圈学到了吗?
中国的格局和速度都变了,你错过了什么?
其实,除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有别人家的速度;这种速度还真是国产的!
“中国速度”不断地刷新着世界纪录。甚至每间隔不到一两年,就会重创一个时代、颠覆一个时代,不止被刷新着人着认知。并且紧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自从互联网时代开始提速,然后马上又进入更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进入AI时代、进入信用时代。。。
人类的时间表,很难再看到以特殊的日子为记号。总觉得是以“时代”为日历来丈量的。过去觉得跨个“时代”好难啊,现在一不小心就错过好几个时代。
一觉醒来:柯洁被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狗打败了!科大讯飞将使同声翻译消失:我们还在评价的漂亮女翻译,说不在就不在了!记忆力大师任意被大数据秒杀,自媒体让记者这个职业被取代了!
未来已来,意味着还有更多更多人工会被取代。
过去的变迁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今的变化叫“日新月异”一点都没错。
认真想一下:
我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去过银行了,转账、提现和消费,手机就解决了。
过去的一年没有使用钱包。
甚至,有几年没有逛过街了。
手机里有各种APP直接就送货上门了。电商时代、微商时代、各种自媒体社群、各种平台、各种直播。。。
买东西,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别说你没带钱,手机扫一扫,微信支付宝。
在现代,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不是:造纸术、活字印刷书、火药、指南针;而是连“歪果仁”都渴望学习的:高铁、微信/支付宝、快递和共享单车。。。
人们又把这类模式统一归为:分享经济时代。
我有一个400多人的妈妈群,有人进,也有人出。每天都会有妈妈自发的做一些心得或资源分享。
我偶尔在想,大家都愿意免费分享了,你还在听不下去吗?
未来已来,还有什么不会被取代?
标题到这里,我自己呵呵了。我不是科学家,不是专家,既不懂发明也不够创新,所以以下都是我觉得(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学/音乐/艺术的感觉,一切有魅力和人性化的东西不会被取代
因为我比较爱国,所以我首先觉得中文不会被取代,因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内涵丰富、最有力量和创造力的文字,没有之一。所以中国的孩子当然要学好母语。
我女儿就读的是国内的IB学校(IB即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被世界IBO机构认证的世界文凭组织),过去的IB学校只被批准用英文授课,现在中国的IB学校被批准用中文和英文共同授课。
印象深刻,一次家长见面会有家长跟校长探讨过:国际学校大部分用中文教学,是不是不够国际?
其实,国际是一种视野,中文也可以很国际;因为未来,将有更多人来学习你的母语。
正如科大讯飞爆出小译,说:同期翻译要消失了!但是语言的魅力不会被取代,不见得机器会说人话就会办人事儿。比如:文学这种东西就没办法被复制。
就有朋友直言:即便科大爆出小译,英语我还是要学,讲话是我的爱好,不能被机器代替。
马云说得更直接: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未来的教育是科学的思想力、创造力。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断诟病应试教育,却不断在课外给孩子进行课外补习,是否真的对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或思维拓展有帮助?
西方教育的可取之处就是从小就有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就是独立的思考能力。比如从小要读很多书,学会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并对老师留的开放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输得很惨,并且总也补不起来。
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不培养孩子,而是家长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总是做得太多,反思太少。每当遇到开放性问题考试,恨不得马上去百度一个又好又对又全面的标准答案。
未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