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
特特 01-12 次遇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28日终于公布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文,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意见时间截至3月28日,公平的允许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这样开放式的集思广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颖,我相信也会非常实用,因为第一这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国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会愿意设身处地的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对于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一件顶级重要的事情,绝对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定要特别慎重,努力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是正确制定政策的基础;第三是根据现在我国致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力求在了解各个层面各个角色教学人等的情况基础上,真正去斟酌建立一种可监督可制约可执行可持久的评测制度分配制度,也许国人们都太过于期待了,期待着一个成熟公平会领导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入良性循环的可行新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文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读完的,这个纲要的每一条我感觉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等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别关注的,因为条目众多,内容丰富,不可能一一赘述,我在此就着重把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点做一下阐述,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
1.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这的确是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有三个潜在问题,一个是老师们的工资报酬校际间要至少保持相同水平;第二个是对于不同区域内的教师校长要有统一的管理调配可能,也许对于一个教育学区可以内部调配,对于一个市可能,那么城市间的差异呢,省际的距离呢。前面提到规划学校布局,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那么异地政府又怎么协调这种调配,我们都知道这种调配也是需要的;第三交流的时间多长为合适呢?短期可能还没有达到效果,中期或者长期,交流教师的生活起居家庭生活如何协调?
2.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这一段话,我理解为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个实现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和考试次数就能做到的。首先,请翻开孩子们的课本,告诉我你看着有什么兴趣,我们的教材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应试”--不是么?看那些内容、理论、课后的题目,现在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比我们20年前更新了多少?是不是只是从“来,来上学”改变成了“去,去上学”?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重新认真根据新科技的发展来编排一组更新知识的有趣味的实用教材了。其次,多样的作业形式,联系实际的考察方式,或许可以动摇应试教育的根本,如果还只是要用100分的笔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一切都不会有大的改变。(www.fwsir.Com)大学里追求的科研创新,我认为主要是让大家都不断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科学的步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大学之前都不需要知道这个道理?
3.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我觉得对于残疾学生,特别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好还是让他们在特殊教师的帮助下系统的学习,因为在普通的学校里他们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国家应该想办法多提供一些适合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机构供他们选择,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投入我可以预见,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发展这项福利,这是人性的直观体现。
4. “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提议非常美好,但是具体如何执行呢?我打个比方,现在很多知名高校对应聘学生的要求是第一学历是211的大学,如果不是,即使他后面读完硕士,甚至博士,还是不予录取。这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典范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出身论?经过努力,一个人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谁能改变自己的过去呢?没有触及法律和道德,仅仅因为曾经不够优秀,如何弥补都被永远的三振出局,这不公平。教育不仅对那些正在求学的孩子要实施公平,对那些努力完成了学业的孩子也要实施公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实教育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不会嘲笑一个人的愚昧无知,而是宽容慈祥地俯身去帮助这个人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轻易根据一个人的过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么谁会认为教育是一种善行呢?
5.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这是每个人的心声,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一点,具体的考核制度,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来实施?由学生全权做主,还是加入一部分领导同事测评?网上投票还是问卷调查?是以表扬信为主还是以举报信为主?一个严谨笃学的老师可能会爱之深责之切,会不会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视为不够爱学生?我们都经历过这个成长的过程,对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的错觉和误会,而这些以后就会写在老师们的评语中么?那么当这些孩子意识觉醒了,他们会回来改写我们的评价么?如果把老师对学生的不可量化的爱变成评语变成和利益挂钩的奖励,我无法想象,我更倾向于把这爱看做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只当抛砖引玉。虽然身为一个小人物,我也要认真考虑说出我想说的,因为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孩子,我的祖国,所以我尤其关心这个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