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娄勤俭给支教团回信振奋鼓舞高校师生
52fw.cn 07-27 次遇见7月23日,省委书记娄勤俭给第21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回信,对他们一年来的支教工作给予肯定和赞赏,希望同学们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娄书记的回信在江苏高校师生中激起强烈反响,令高校师生感到振奋和鼓舞,他们表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弘扬支教精神,继续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贡献高校的新力量,为祖国教育扶贫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最暖的“励志书”:新时代需要弘扬支教精神
“经过20余年的传承和浸润,‘莫文隋’的无私大爱精神已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基因。我们将进一步放大‘莫文隋’的志愿者品牌效应,将志愿服务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说,娄书记的回信,令南通大学上下备受鼓舞。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学校将进一步传承弘扬莫文隋精神,做好、做大、做强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
“娄书记的回信一方面是对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肯定,也是对我们西部计划全体大学生志愿者的勉励。”在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冯甲铭看来,这是一封特别的“励志书”。去年,包括他在内的南师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的24名95后,曾给娄勤俭书记写了一封真挚的手写信,汇报支教情况和工作感悟,娄书记就来信作出批示,表示“深受感染”“深为感动”。那一年的支教经历一直激励着他。“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在西部我们真实地触摸祖国大地,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冯甲铭说。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盐城师范学院共派出22批1335名同学和41名指导老师奔赴新疆,在哈密、伊犁、克州三地11个县区的学校顶岗实习支教。22批学子、1335名热血青年、11年爱心接力,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娄书记给南通大学支教团的回信也给我们盐城师院莫大的鼓舞与激励,我们要进一步激发教育援疆效应,充实“厚度”,提升“热度”,引导广大学子在教育援疆的实践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教育扶贫事业添砖加瓦;激发广大学子在教育援疆的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大我”,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东南大学自2002年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已累计派遣18批共255名支教团成员赴中西部地区开展支教工作,前往内蒙古准格尔旗、江西共青城、云南南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开展支教工作。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队长陈建润即将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他说,只要我们坚信投身西部建设的选择、坚守光荣人民教师的岗位、坚定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的信念,就一定能让青春之花在西部绽放。
这是最美的“支教精神”:青春因磨砺而出彩
“读完这封信,我闭上眼回顾了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一切历历在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柳莺感慨,今天是离藏的第四天,是与孩子们分别的第90个小时。“2小时前,几个孩子刚给我发完期末考试考取了好成绩的喜讯。还记得去年此时,我在西藏意外骨折了,当我拖着伤腿硬撑着为学生上完课后,这群可爱的孩子争相搀扶我,为我倒水、送零食,这更让我下定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正如娄勤俭书记在信中所言,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一定会成为今后人生路上最美好的回忆、最珍贵的财富。“离开西藏之前,我给100多个孩子每人写了一封告别信,真心祝愿他们将来的一切得偿所愿。”
南航党委副书记陶勇表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的组织选拔和培养工作,这既是对学生责任意识、人文情怀的培养,也是牢记使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青春和奉献书写在扶贫扶智、精准脱贫的西部大地上”最好的表现方式。据南航校团委副书记王静介绍,研究生支教团是我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航自2012年加入以来,至今已连续开展9年,累计输送队员116人,服务于西藏拉萨、新疆伊宁、四川乐山、贵州安顺四个支教地。
去年暑假,作为江苏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卓然来到青海省门源县二中,没多久就遇到了5.0级地震,但当父母、朋友劝他放弃支教时,他坚定地回复:“这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们,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照顾好自己!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地的孩子心中点亮一盏灯、打开一扇窗,为发展门源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们支教团来这里的初心和使命。”
去年,扬州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江莹莹与双胞胎姐姐江晶晶,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起支教,“那里位于云贵高原群山的最深处,为了帮助当地打通乡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从2014年起,来自扬大的支教团以马背为载体,开展起以‘走教’为特征的流动教育,针对大山最深处的‘袖珍村小’,送教上门,面向村民和学校,构建起以山区教学为主线,涵盖政策普及、科技帮扶、医疗诊断等内容的精准帮扶体系。”
这是最激昂的出发:接过支教“接力棒”,奔赴广阔天地
一纸书信,万千情怀。即将开启一年支教生涯的大学生们壮志满怀,摩拳擦掌为祖国教育扶贫事业贡献自身一份力量。
“看到娄书记的回信,此时身处西藏的我深感亲切,对未来一年的支教生活更添一份期待与憧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的张延波说,“琅琅书声、稚嫩面孔、三尺讲台,一切都在等着我。期待这一年不凡的经历,终生难忘!”
这几天,南京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总队长周铃铃正在认真学习云南省项目办安排的线上培训。“西行二十载,不负家国情。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周铃铃说,经过20多年的接力与传承,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已经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了现在的388人,“接过支教团前辈的‘接力棒’,我将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砥砺奋斗,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很多地方已经天堑变通途。“走教”课堂也从马背转换到车轮上。今年7月,扬州大学最新一届支教团成员李丽接力江莹莹、江晶晶来到支教岗位。其实,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长期接受社会资助的贫困生。毕业后,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她毅然选择西部支教。她说,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支教笔记上都记录着一句话,“做人应该像蜡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绵延群山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迢迢远途阻不断对爱的执着。正是这样一群胸怀家国、放弃繁华,一心扎根山区的新时代“园丁”,让如火如荼的教育扶贫事业,迸发出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p#分页标题#e#“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授课的班级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过去的一年里,苏州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金泽琪支教于西安蓝田县灞源镇中心学校,承担三年级英语、科学、体育、信息技术等科目教学工作。“今年教学受疫情影响,我所教的班里多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学生家里设备条件、网络质量堪忧,统一的线上课程无法开展。”金泽琪就将教材每页的单词、句子制作成四线格版本,供学生对照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并录制知识要点讲解视频和习题讲解视频,增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截至目前,我省已招募、派遣21批1747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今年,我省共有21所高校参与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选派252人分赴西藏、新疆(含兵团)、四川、重庆、江西、云南、贵州、湖北、宁夏、内蒙古、广西、青海、陕西、山西等15个省(区、市)开展志愿服务。(杨频萍 王 拓 沈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