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真的是“毒药”吗?
52fw.cn 08-17 次遇见
电影《中国合伙人》热映后,不少观众直呼“励志”。受此影响,相关创业人物、创业故事的励志类书籍销量也随之走高。7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有一种毒药叫励志书》,认为励志类大多数是质量低劣的噱头书籍,其充满蛊惑意味的夸张宣教容易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色彩,进而破坏一个社会的平常心态,故将其定义为毒药。
励志书一直是图书出版市场上畅销的图书种类,其文化精神和阅读价值应该是点燃生命,唤起读者树立并实现人生目标的勇气和力量。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励志大师的作品长销不衰,早已被摆上神坛,更有李嘉诚、马云这样的商界英雄续写神话,成为青年学生、年轻白领、职场新人追逐人生理想的明灯。
由此产生一些问题:何为励志?怎样励志?在经历了10余年热销之后,励志书是否真的已变质成为“毒药”?
市场需要励志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励志大师卡耐基的一系列书就被引入中国。中信出版社历史上卖得最好的一本励志书,当属2001年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销量近百万。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多,每个人都希望突出重围。在无力改变环境的前提下,改变自我就成为一种内在需求——这是励志书的土壤。
从最早的“成功学”、“潜能开发”到“心理学”、“心灵修行”,励志书的范畴不断扩大,其拓展市场的速度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急功近利、追求成功的普遍社会心理,使得励志文化向着财富化、物质化、功利化、利益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表示,自己青年时代喜欢读励志书,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日记》,看励志书作用很大,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但那时候励志书实在不多。现在各种励志书很多,“励”的也是各式各样的“志”,有激励为众人利益献身的,有激励个人奋斗以图“黄金屋”和“颜如玉”的,甚至也有激励你采取“厚黑”之术以达各种极端目的的。这个年代的神奇就在于成功的路径确有很多,大路小路歪路斜路都通罗马,所以各种价值观念的励志书都大行其道,你甚至不能褒贬某一种,因为每一类都拥有成批的范例。黄亚洲认为,励志书适应了青年一代追求人生意义的渴求,存在的本身是合理的,至于励什么样的志,励的方式是否艺术、是否能打动人,这是另一码事,要反对“把婴儿与污水一起泼掉”的做法。
粗制滥造会误导青少年
励志书是当代出版的重镇,也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原创的、高品质的、优秀的很少,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支撑的劣作太多,败坏了“励志书”的声誉。据中国新闻网最近一条消息说:杭州一家书店把图书论斤卖,按照书籍种类标价,最便宜的就是励志书,只要11元一斤!笔者走访了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几家学生书店,发现书店里的励志书很少,书店老板告诉我们,现在励志书的销量不好。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所谓励志,就是鼓励青年人自我成才,帮他们建立发展创业的志向。一个人的成才是个体成长的综合工程,包括家庭环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经历和个人努力等。但励志书把复杂、综合、漫长的成才工程变成简单的、说教式的、条块概念化的所谓成才技术的灌输,很多励志书越来越虚、空洞无物、神乎其神,这样对青少年会有所误导。
10多年来,励志书的异军突起、热而不衰,看起来是体现了“供需对接”的市场规律,但不少励志书不是说得邪乎、想法偏激,就是内容千篇一律,以雷人书名、目录标题博眼球,书中内容却空洞粗劣,为畅销而炒作概念。肖鹰表示,在竞争强度日益增加的时代,每个青年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想用一种心灵鸡汤式的方式,用简单的、立竿见影的、技术化的引导完成对青年人心灵的安慰和对他面对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带有欺骗性的误导,它完全不能解决青年成长的根本性的问题——怎样面对社会整体、怎样认知自我,这是需要从小到大的人生教育、培养来完成的系统工程。肖鹰还尖锐指出,励志书现在是一个有暴利可图的图书市场,出版界把这种图书的功利作用无限夸大,完全违背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的培育教育规律,无限度地炒作“励志”概念,极度刺激了市场需求,把这个励志书做烂了。
毁誉参半的励志书需区别对待
现代社会各种压力不断增大,年轻人尤其需要有远大志向,需要有应对逆境的态度和生命超越的精神来成就一番事业,这决定了他们需要励志人物、励志精神和励志文化来深刻影响他们的心灵、生命和行动。大学毕业后工作于湖北省某设计院的李倩告诉笔者,读书培养的是一个人的素养,能让心态变得更积极,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困难。
当前,励志书市场从最初“只要励志就有人买”,到读者越来越看重图书品质,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漫长过程,图书品质和实用性已成为其立身之本,开始面向不同人群细分市场,比如《女人不狠 地位不稳》在女性中卖得好,《谁的清楚不迷茫》则面向所有年轻人。黄亚洲认为,励志书要发展,只能走提高理论质量、艺术质量的路。喜欢看励志书的,选择着看,鉴别着看,边看边肯定或边否定,看到后来就别看了,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路。
文化要繁荣,一定要多元化。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抵制的是夸大、过度的励志宣传,对于好的励志创作,应给予生存空间。励志,更要“励德”与“励格”。肖鹰也表示,一个青年人是需要励志的,但这种需要不是靠一两本励志书就能完成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人生、社会有广泛深刻的认识,有理性、准确的自我定位。青年人要成才,就要注重身心、人格、心胸、视野的培养,这种培养是长期的锻炼、阅读和修养得来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