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图书良莠不齐 成为诱人失败的“精神毒药”
52fw.cn 08-28 次遇见 “跪求推荐几本励志图书。”近来,在豆瓣、百度贴吧等网站上,类似的求书帖子屡见不鲜。在网友给出的推荐书目里,标题中带有“正能量”三个字的图书颇受青睐。2012年以来,“正能量”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关图书大量涌现。特别是在《正能量》一书畅销后,各种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图书纷纷出笼。一时间,“正能量”成了心理自助类图书中的明星。
图书市场数据公司开卷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开卷监控的含有“正能量”关键词的图书共有35种,而这一数据到2013年激增至262种,增长了7倍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书名或主题中包含“正能量”一词的图书超过1200种。内容、题材无所不包:从成功励志到心理抚慰,从职场经验到人际交往,从演讲口才到出国留学,从公司创业到童话故事,乃至炒股和中小学教辅材料也都冠以“正能量”。
这些图书标题类似,有的只是在“正能量”一词后加上后缀,比如《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的养成》《正能量:写给年轻人的99条幸福法则》等。此外,就连封面也惊人地相似。
“这是典型的跟风出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说,“跟风”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个老毛病了。他介绍说,所谓跟风出版大致有三类:选题跟风、形式跟风和作者跟风。一种选题畅销了,相同或类似选题就迅速上马;在书名、封面、版式、开本等形式上模仿畅销作品;某位作家的作品畅销了,就在作者名字上做手脚,用“全庸”来鱼目混珠“金庸”是典型例子;此外,某类作家比如美女作家畅销了、校园作者畅销了,就迅速推出同类作家的作品。郝振省说,跟风出版难有精品力作。“出版者急于搭上顺风车,在内容上七拼八凑,把关不严,质量可想而知。”
一位出版社的编辑认为,相比其他图书,励志图书门槛低,销售利润却比较可观,大量雷同的“正能量”图书上市目的正是追逐商业利益。据开卷公司统计,心理自助类图书的销售码洋已经占到社科图书总体码洋的18%左右。
“正能量”图书内容质量堪忧
许多“正能量”图书都在封面或腰封打上名人推荐语,乔布斯、比尔·盖茨、奥巴马、马云、李嘉诚等政商名人是最常见的推荐者。有些推荐语显得颇为惊人,比如《正能量: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六度空间》一书在封面上写道:“马克使用正能量之后30天内,薪水翻了一倍;罗斯使用正能量4个星期后,自己的公司扭亏为盈;朱莉使用正能量两个月后,成功跳槽到500强企业管理层;艾文实用(原文如此)正能量一年时间里,结识了300多位客户……”
如果说过度宣传、虚假宣传仅仅是营销上的噱头,那么内容上的良莠不齐就颇令人担忧了。
有的“正能量”图书涉嫌伪书。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的《正能量:做最强大的自己》一书宣称:“2013风靡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全球销量领先的经典之作!改变亿万读者的心灵顿悟书!”并介绍作者马登是“正能量的积极倡导者、研究者和践行者,成功学导师,始终致力于将正能量等成功学理念传授给每个读者,传递到世界上每一个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撰写了《没有什么不可能》《一生的资本》等大量振奋人心的作品,彻底扭转了亿万底层人民的命运,许多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加印数十次。”
普通读者看到这样的宣传语一定会以为这是一本译著,但该书封面上却写着:“马登著”。一位出版社编辑介绍,如果是从国外引进版权翻译出版的作品,必须在版权页上注明该书原版书名、作者及出版者;在封面上除了要署上作者的名字外,还要标明译者。如果只写“某某著”,通常作者就是国内人士。但记者多方查询也没找到国内有这样一位叫马登的作家。
不过,美国的确有一位成功学作家叫奥里森·马登(Orison Swett Marden),写过大量励志图书,有些作品曾被翻译到中国出版。但记者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未发现这位美国的马登写过书名中包含“正能量”的图书,而且他也绝不可能写出《正能量:做最强大的自己》这本书,因为该书第一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德国纳粹实验的故事,而这位美国的马登早在二战爆发前的1924年就去世了。
不少“正能量图书”内容质量堪忧,有的涉嫌传播伪科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正能量: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六度空间》一书写道:“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的时候,产生了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相等,所以宇宙的能量之和是0。正能量很容易理解,热能、动能、电能、磁能、机械能中都有它的存在。至于负能量,通常来自于引力,它也往往成为我们所谓的‘阻力’。”“简单来说,正能量总是在发热、加速、扩散的,而负能量则是冷却、减速、收缩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朴云松说:“这段话最大的问题是表述不准确,似是而非。宇宙诞生之初的正能量和负能量与宇宙后来演化100多亿年产生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不同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朴云松说,他平时也注意到一些励志类图书使用了正能量等概念,“如果面向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就是为了励志,说得不够准确也无妨,但如果是学术或科普作品,这么说就非常不严肃,不准确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神糟粕,教导读者运用职场上的权谋、算计等“职场成功之道”。当前励志图书良莠不齐,使很多人养成了模糊化、浅薄化的思维习惯,已经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
别把成功寄托在励志图书上
郝振省说,跟风出版不但浪费出版资源、生产文化垃圾、侵害读者权益,而且还破坏读者的阅读兴趣,败坏出版界形象,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抓一抓。
郝振省认为,遏制跟风出版,要从体制和法律两方面着手。他说,现在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出版节奏明显加快,领先推出创新选题就能占得先机。但很多出版社出版资源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为了搭顺风车就难免跟风出版。就法律而言,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跟风出版没有明确界定,图书的书名、封面、装帧等没有纳入保护范围,给人留下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指出,青年学生、职场人士是励志类图书的主要阅读群体,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过分看重专业知识教育,对人际沟通、心理调节、自我管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缺位,许多青年人在性格培养、与人相处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这也是励志图书畅销的原因。
“人人都渴望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从书中汲取前人智慧,获得激励,这是好事,但我不建议大家去读这些励志书。”郝振省认为,与其读那些跟风出版的励志图书,不如好好读点名人传记、理论读物和精品小说。他说,读名人传记可以从前人的奋斗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读理论读物可以锻炼由表及里、直透实质的分析能力,读精品小说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帮助心理发育。
张颐武也建议,青年人可以多读些文史哲的著作。他说:“多接触些这方面的经典,会对人性有更通透的了解,就会成熟些。”记者 张 贺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