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民国最牛收藏家 范文励志版本的爱国“富二代”(图)
52fw.cn 04-18 次遇见导读:当时有日本富商并不死心,多次托一姓张的好朋友来讲,价格一涨再涨,最后到只要庞莱臣开口决不还价的地步。但庞莱臣还是拒绝,他问这张姓朋友一句话:“你是否是中国人?”从此张姓朋友再没有来过庞家。
庞莱臣(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徽宗《鸲鹆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平盛世,民国收藏家的传奇人生。
庞莱臣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提及他的藏品,会让所有人震惊:赵孟坚的《水仙》、李公麟的《醉僧图》、米芾的《楚山秋霁图》、文征明的《石湖清胜图》、唐寅的《古槎鸲鹆图》、董其昌的《山水册》……几乎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
他被称为“民国最牛收藏家”。
这么多的藏品是如何到一人之手?庞莱臣究竟是何方神圣?
励志版“富二代”
庞莱臣,1864年出生于浙江南浔,其父庞云鏳是当地“四象”之一。
“四象”,取自“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代表当时南浔的一批富商。“象”等级最高,财产达百万以上者才有此称号,南浔“四象”的年收入,加起来和清政府一年收入接近,可见庞家资产之雄厚。
庞莱臣是庞云鏳次子,按今天的话说,便是典型的“富二代”。但他面对庞大家业,并未坐享其成,在继承家族产业后,他大力开拓其他产业,经营范围除了缫丝业、棉纺业、金融业之外,还涉及当时的新兴产业,如交通业、电力业、地产业等多种行业。
因为办实业成绩卓越,他成为浙江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连其父庞云鏳也乐而称道:“此子不愁无饭吃矣!”
庞莱臣的经商头脑,为他的另一个兴趣爱好打下基础——收藏。
民国一代,民间收藏风气日盛,造就了一批声名卓著的鉴藏家,庞莱臣从小就对书画极感兴趣,他的山水近法倪入黄,远宗董、巨;花卉则以南田为宗,这些都是大家,并且他还有一项天赋——精于鉴赏。
苏州画家陆廉夫曾有一段话记录: 虚斋爱人画而自能画画,既精能抉古人之精,浸润涵濡,久遂具此正法眼藏,故书画之来,虽糅杂纷纭,真赝歧出,一见能决其是非。
一眼就能辨识真伪,收藏大家之风貌,约略可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庞莱臣南浔东栅建“宜园”。园之构筑,颇得画意,园中有“半画阁重楼”,宅内藏画之室,名日“虚斋”,并以“虚斋”为其号。
据资料介绍,南浔籍作家徐迟曾说过,凡庞莱臣收藏的书画,均盖上“虚斋”的印章,故外国人购买中国古代书画,以“虚斋”之印作为识别真伪之标记。
庞莱臣对书画收藏也极有一套,他心气极高,一般藏品不屑人目,然对货真价实之物,则重值不吝。
世传一次他曾与吴湖帆等海上名画家宴于酒店,吴湖帆眼尖,发现一落拓文人腋下挟画轴从檐下匆匆走过,遂急急迫去,原是久闻盛名的元人之作,号称“十七笔兰”(仅用17笔画就的兰花图),遂以500元当即买下。
庞莱臣晚了一步,后悔莫及,于是当场让吴湖帆开价,无论开什么价格,定要收为已有,吴湖帆执拗不过,只好让之。
智斗日本人 怒斥好友“你是否是中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据江南,庞莱臣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精心收藏的书画落入异族之手。于是在其精心策划下,南浔这批价值连城的藏品被悄悄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上海。
这段经历,史料寥寥数语,仅在其孙女庞叔龄的文章,有一段描述:
日本侵略中国了,害怕这批珍贵的书画被日本人抢去,曾祖父决定离开南浔,拿它们转移到上海。为了路途的安全,曾祖父带书画坐船走水路,曾祖母带父亲和叔叔走陆路分开来,结果逃难时,曾祖母一个妇道人家路线不熟走失了,一个星期没有消息。曾祖父在上海急得哭了,饭也吃不下,托人四处打听,最后总算在浙江乌镇找到了他们。……
但庞莱臣在收藏圈的名气,还是让他惹上麻烦。
一次,几个日本人得知原来保存在北京皇宫里里的《鸲鹆图》流出至民间,辗转到了庞莱臣的手上。于是找上门来,要求庞莱臣低价出手。《鸲鹆图》出自宋徽宗赵佶,鸲鹆为民间说的“八哥”,这幅画极为传神,被清朝皇帝乾隆收藏,乾隆帝甚至在上面题跋“活泼泼地”。
这幅古画深得庞莱臣喜爱,但日本人蛮横无理,一旦拒绝就会有生命危险。
庞莱臣急中生智,他没有断然拒绝,而是抓紧时间仿制了一幅赝品。不过仿制工艺非常高超,日本人没有察觉出来,就把假画带回国。因此,《鸲鹆图》这幅国宝级古画才得以一直保存在国内。
一个插曲是,当时有日本富商并不死心,多次托一姓张的好朋友来讲,价格一涨再涨,最后到只要庞莱臣开口决不还价的地步。但庞莱臣还是拒绝,他问这张姓朋友一句话:“你是否是中国人?”从此张姓朋友再没有来过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