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11-05 次遇见篇一: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课堂实录《沁园春雪》
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诗人毛泽东--《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授课:王益民
一、检查预习及导入
(课前:播放歌唱家刘秉义的歌曲《沁园春 雪》,配以毛泽东各个时期相片和诗词书法)
(行礼毕,出示课题:沁园春 雪毛泽东)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
生:《沁园春 雪》
师:这是一首词,“沁园春”是--
生:词牌名
师:“雪”是--
生:题目。
师;这首词我们已经作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读音,请大家齐读一下,每个词两遍: “莽莽、一代天骄、风骚、蜡象、分外、竞折腰、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生读)
师:“一代天骄”的“骄”是马字旁,注意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娇”的区别;“天骄”,“天之骄子”缩称,我们可以这样区分,汉人称匈奴人为“天之骄子”,匈奴是个马上民族,是马字旁,“多娇”的“娇”是“娇美”的意思,是女字旁。这是一个形近字。
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
生:多音字。
师:“竞折腰”的“折”还有两个读音。
生:一个是zhē,还有一个是shé
师:组词。
生:折断、折腾。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
生:毛泽东。
师:关于毛泽东大家了解哪些?
生:毛泽东(1893~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字润之,湖南湘潭韶(sháo)山人。
师: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政治家诗人,一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并不多,七十来首,这一首首诗词是播撒在毛泽东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
(出示资料,生读)毛泽东诗词,特别是其豪放雄浑的思想感情真切的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
“风调独特,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体现其“气魄大”风格的一首,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那天,毛泽东头顶浑莽的天,脚踩浑莽的地,登上千米高原,俯瞰浑莽的江山,诗人毛泽东胸中涌起的情感应该是--
生:豪迈
师:“豪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气魄大,勇往直前。我们这节课就来通过“诵读”,感受诗人毛泽东的这种“豪迈”;通过“品析”来解读毛泽东的这种“豪迈”。
二、诵读
师:读好一首词,首先要读出词的抑扬顿挫的节奏,王老师这里根据方明老师的朗诵划分了一下节奏,我们试着齐读一遍,还要注意表达出词的豪迈风格。
生:(齐读)
师:豪迈吗?
生:不大豪迈。
师:没有对比就没有音乐,没有对比就没有词,没有对比也就没有词的诵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句话。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只有“五百里”。重音在“北国”、“千里”,“万里”要轻一些,形成对比音,“飘”要读出雪花飘舞的轻盈来。请你再来一遍。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范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诵读的第二点是读好领起词的延长音,这首词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共有四个领起词。在诵读的时候要短暂停顿,请四位同学来示范一下,读完整的一句。
生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师范“望”)
生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师范“须”)
师:“须”是什么意思?
生:“等到。”
师:还没有真的来到,既要读出“要等到”,更要读出“一定会到”的意味。什么样的“妖娆”的江山呢?(出示图片后,面对图片齐读“须晴日??”)
生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师范“惜”)
生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范“俱”)
师:诵读的第三点是读好韵脚的顿音。词的韵脚是指词的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他们是押韵的,这首词韵脚是(生答:飘、滔、高、娆;腰、骚、雕、朝),押“ao”韵。诵读时要一字一顿,读出顿音。哪位同学示范一下?
生1:“欲与天公-试-比-高。”
生2:“分外-妖-娆。”
生3:“只识弯弓-射-大-雕。”
生4:“还看-今-朝。”
师:读准节奏、读出领起词的延长音、读好韵脚的顿音是诵读这首的三要素,下面听王老师诵读一遍,还要看看王老师有没有读出诗人毛泽东的豪迈之情。同学们可以小声地跟读。
(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毕,掌声四起。)
师:听了王老师的诵读,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好,大家自由的诵读一遍,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毛泽东,读出那种领袖的豪迈。
(生自由读)
三、品析
师:刚才我们通过诵读领略了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豪迈风貌;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走到词的文字里面,通过品析进一步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魅力。
先从上阕的“望”字品析开去(板书“望”)--
毛泽东在上阕中“望”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从气象上看有怎样共同特点?
生:“长城”、“大河”。
师:还有。
生:山、原
师:山脉、高原,连起来称“脉”。
生:这些景物的共同气象是“磅礴”(板书“气象磅礴”)。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舞银蛇”、“驰蜡象”看出来的。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生:宽广。
生:豪迈。
师:都有道理。一千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写过浑莽雪飞的大世界:(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在毛泽东的笔下,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不是沉寂,而是生机盎然。如此想象,非胸襟雄阔之人不能为之。(板书:胸襟雄阔)
师:那么,诗人毛泽东描写这些景物采用了哪些方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些景象。 生: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看那长城的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了;黄河也冻结,失去了滔滔的气势;山脉像舞动的白蛇,高原像奔驰的白象。
师:是呀,“江山如此多娇”,这“多娇”的江山又上演过了一幕一幕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壮剧,又“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哪些英雄?
生:扫六合,并诸侯的秦始皇。征匈奴,使张骞出使西域的汉武帝来。江山一统,成巍巍大唐气象的唐太宗。再统华夏的宋太祖。策马弯弓、驰骋草原,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的成吉思汗。
师:他们来了,穿透厚厚的冰雪从古老的黄土地里破土而出。但毛泽东只用了一个字,予以了点评,哪个字?
生:“惜。”
师:这个“惜”是什么意思?
生:“惋惜”。
师:“惜”可以组词:惋惜、可惜、痛惜、吝惜、怜惜、爱惜;《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痛也,从心”。我们看这个“惜”应该解释为“痛惜”为妥。那么--
师:着一“惜”字,包含了诗人毛泽东对五位帝王怎样评价?
(生思考,师巡回指导)
生:痛惜他们缺少文化。
师: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
师:惜中含贬(板书:惜中含贬)
生:也有肯定的意思。
师:说说看。
生:“略输”、“稍逊”是说他们只差那么一点“文治”,一点不差的是他们的“武功”;还说成吉思汗是“天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说他们是英雄,准确的说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毛泽东在批评的同时也有表扬。
师:准确。惜中含褒。(板书:惜中含褒)
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10月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一词激起千层浪”,蒋介石说词中暴露了毛泽东的“霸气”,有“帝王气象”。毛泽东请出历史人物,当然不是为了回到帝王时代,不是在自我满足中去炫耀祖宗的功业,更不是在民族危机的今天请出亡灵来帮忙。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
生:歌颂当代英雄。
篇二:2015《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2015《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篇三:优秀教案设计沁园春_雪__赵磊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师:上课之前先搞个调查,大家平时一般都喜欢看哪一类书?你最喜欢读的是哪一本书? 生1:我最喜欢看探险类的。
师:哦,探险类的。什么书?
生1:呃??
师:有点紧张,慢慢想。
生1:(继续思考)
师:坐下想想再说。你说,喜欢读哪类书?
生2:我比较喜欢科普类的。
师:科普类的。你呢?
生3:看杂志。
生4:读名著。
师:名著多了去了,你喜欢读哪一本书?
生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师:好,请坐。你呢?
生5:《童年》
师:看来前苏联的一些文学名著对大家影响还是很大的。有的同学喜欢读杂志,有的同学喜欢读科普类文章,有的喜欢探险类的,(生1举手)你想起来了?
生1:《海底两万里》
师:噢,这本书现在很受中学生朋友的欢迎。也有同学读名著,但是非常遗憾,没有同学喜欢读诗,为什么不喜欢?
(有学生议论:读不懂,没意思)
师:哦,太难懂了,我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诵读、欣赏诗歌,希望在这节课上完以后你能觉得读诗是很高雅的事,很快乐的事。“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很重视“诗教”,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今天虽然远离了诗歌,但是,诗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体裁中纯粹的、最凝练的,如果把文学比作项链的话,诗歌呢,就是项链上镶嵌的宝石。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这颗美丽的宝石啊?
生:(齐)想!
(环节一:朗读,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板书题目)。我们既然是诵读
诗歌,首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我提一个基本的要求:大家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做到不误读、不加字、不漏字。(生沉默)谁来?没有自信?有一位同学举手了,两位了――大家知道什么叫自信吗?
生7:自己勇于尝试,自己相信自己。
师: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自信就是自己不难为自己,自己不和自己过不去。你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诵读得跟央视的播音员一样,你就把你自己的真实水平读出来就行了,别难为自己,是不是?你来试试?(生陆续举手)
生8:(诵读全诗)。
(众生鼓掌)
师:多么清脆的声音啊!读得字字响亮啊,不过我纠正一下,读“分(fèng)外”不是“分(fēng)外”。好,基本上能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高一步,大家说我们怎么读就能比刚才读的稍好一点点?好,你先说。
生8:我觉得应该再读出些气势。
师:怎样的气势?
生8:因为毛泽东主席的词比较豪放。
师:词可分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像大家学过的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也用同样的声音来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觉怎么样?
生9:老师读得非常好。
(众生笑)
师:你也打算这样读吗?好,好就错了!毛主席要是听到你这样给他读《沁园春・雪》,我想他是不会原谅你的。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要读出豪放的情怀,豪迈的气势来。毛泽东不是晏殊,他不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不是每天在花间喝着一壶酒,然后捋着小胡子,与二三词友,浅唱低吟,风花雪月。毛泽东这首诗词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昨天让同学上网去查相关资料了,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10: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之前的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手
书《沁园春雪》赠给他。
师:嗯,信息是搜集来了,信息在我们大脑上有一个同化的过程,从她这个背景资料,大家说说对我们理解这首词有哪些帮助?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11:我听到毛泽东主席是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来“索句”,这首词是手书给柳亚子的。
生11:我听到毛泽东主席是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来“索句”,这首词是手书给柳亚子的。
师:你能把相关的背景资料讲给大家听吗?
生:当时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深切渴望和平,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个时候,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手书《沁园春・雪》赠送给了他。当时,在整个山城重庆广为流传。蒋介石非常惊慌,因为在当时山城重庆,在国民党那里,共产党是被说成“共匪”的,而毛泽东就是“匪首”,可这首词一发表,大家不禁要问,你见过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来的“匪首”吗?所以蒋介石就纠集了一大群文人墨客要写一写,也写“沁园春”,结果填了好多,没有一首能够比得过《沁园春・雪》。 师:我们常说“有第一流的胸襟,第一流的学识,方有第一流的真词”,毛泽东的胸襟、学识不是那些“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柳亚子先生填了一首词,也是“沁园春”,是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其中有一句是“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折腰”是什么意思?为之倾倒、感佩。这是一点。刚才那位同学读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12:我还听到了什么时候写的。
师:你听到什么时候写的?
生12:1936年2月。
师:1936年2月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时期啊?
生12:(思考)
师:中国近代史学了没学啊?
生13:学了。
师:(对生12)让他给你补充。
生13:好像是长征结束吧。
师:是的,1936年的2月,长征已经胜利结束,毛泽东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已胜利到达了陕北,你想毛泽东带领着这么一支破衫褴褛的队伍,在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每个开
动自己的两条腿,纵横驰骋数万里,横跨十一个省,胜利的到达了陕北。你想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3:特别高兴。
师:嗯,咱还学过一首《长征》,《长征》最后两句是――
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对了,岷山千里雪,“更喜”,一个“喜”,三军过后尽开颜。欢颜,欢笑,对不对啊?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来到了秦晋高原,一场大雪过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里的塬上,“塬”就是丘陵,登高远望,壮怀激烈,写下了这首“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传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
刚才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还交待了什么?听出来了吗?(生13摇头)没听出来。细心的同学呢?听出来了吗?好,你来。
生14: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师:还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历史把毛泽东推到了中国革命的风头浪尖,这样一种斡旋乾坤、把握今朝的历史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了。大家知道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他在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就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然身经很多的挫折,毛泽东从来没有消沉过,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从网上搜集了许多毛泽东的诗词,其中呢,这首写自1936年的2月。1925年的时候毛泽东还填过一首《沁园春・长沙》――(师诵读,众生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没有一些萧瑟之气啊?
生:有没有?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个时候,毛泽东是非常失意的时候,在党内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很多的压制,很多的排挤,他自己也说“心情怆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就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毛泽东仍在这首词当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主沉浮?到了1936年2月,似乎可以找到答案。最后三句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谁主沉浮?我主沉浮。带着这样的豪迈之气,这样的承担历史重任、心系天下的胸襟抱负,大家来诵读这首《沁园春・雪》。我认为这就跟刚才那位同学读的起伏不一样了。谁愿意来尝试尝试?谁来试试?好,你来。
生15:(诵读全诗)
(生鼓掌)
师:老师觉得你的诵读有很大的进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你处理的比较得当,比较得意?把你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5:就是最后几句,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读出一种豪放、倾倒。“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上阕写“北国风光”,如此的妖娆,所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我们的祖国太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师:她读的很得意。把你的朗读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5:我觉得要读好在韵脚。
师:哦,韵脚。
生15:“北国风光”,“惟余莽莽”,“原驰蜡象”,“光、莽、象”几个字要重读。
师:要重读,要注意韵脚。诗歌诗歌嘛,是歌就要讲韵律。你看毛泽东写诗词他经常押这个“ang”,它比较响亮。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你到火车站接一个人,“李阳”,大老远就能听见。你要押别的韵,你像“i”,“晓乙”,别人就听不到,所以填词的时候这个也很重要,押“ang”,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大家在读的时候这个韵脚要打开胸腔,气发丹田,来读――“惟余莽莽”。好,还有哪位同学在来试一试?最好请位男同学来读吧?好,你来。
生16:(诵读全诗)
(生鼓掌)
师:自我感觉如何?
生16:很好!(众生笑)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了。
生16:我仿佛是站在高山上,从高处俯看白雪覆盖着的大地,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师:感觉找到了。老师再提一点小建议好吗?
生16:好!
师:老师觉得前面的读得低缓一些比较好,“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太可惜了,是不是啊?他们对不上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俱往矣”,就像一个巨大的铁扫帚一样,一扫而过,历史的尘埃都过去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今天我们这些人。最后这种昂扬的、向上的情感就出来了。
能不能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来辅助一下你的诵读?当然,不是花里胡哨的,不是有意加的,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情感表达的方式,我是希望我们同学们不论读书也好,读诗也罢,发言也好,能够很自信的、能够面带微笑看着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然后略加手势,既很礼貌有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