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志先生的“油脂”人生
52fw.cn 04-10 次遇见赵国志先生的“油脂”人生
赵国志(1941.9.25-2008.10.3),男,祖籍河北人,1941年9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蔡家坡。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是一位对我国油脂科技、油脂工程和信息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一、赵国志先生简历
1941年9月25日赵国志先生出生于陕西省蔡家坡;
1969年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油脂工程专业;
1969年7月由学校分配至解放军5251部队农场劳动;
1972年至1981年3月在陕西汉中地区油脂化工厂任技术员;
1981年4月调入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油脂研究室;
1993年1月调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情报研究室;
2001年10月从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正式退休;
赵国志先生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001年10月至2007年底,赵国志先生受聘于西安某公司,任高级顾问;
2008年10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病世,享年67岁。
二、科学研究历程
1、长管蒸发器的研究
1972年赵国志先生被分配到陕西省汉中地区油脂化工厂工作,先后在预处理车间、榨油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机修车间等各部门轮流实习各两个月,后在工厂生产股、技术股担任技术员,开始从事油脂生产技术工作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工作。
1973年汉中地区油脂化工厂接受汉中地区科委的任务,开展油脂加工节能技术的“三结合”联合攻关,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所后来也加入了本项目的联合攻关,赵国志先生有幸参加了“长管蒸发器”的科研攻关和工厂实践工作,经过查阅资料、技术改造和工程实践,“长管蒸发器研究试验”项目最终获得省级成果鉴定,1978年光荣出席了陕西省科学大会并获得奖励。
2、棉仁直接浸出技术的研究
1981年赵国志先生刚调来西安油脂科研所就参加了粮食部立项的重大科研课题“棉仁直接浸出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萧国椿,参加人员有:萧国椿、赵国志、吴海泉、贾友苏等。棉仁直接浸出是棉籽制油新工艺,系国内首创。该新工艺的特点是棉仁经过预处理后就直接浸出,不需要蒸炒、预榨等工序,具有投资省、成本低、节省操作、维修方便、节约劳动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油品质量和精炼率,粕中蛋白破坏少,能提高粕的利用价值等。
由于试验场地在浙江余姚市慈溪县机榨油厂,长时期的出差以及与工厂工人们的加班加点工作,使科研工作进展顺利,1985年此项目通过了商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会。
3、棉仁粕化学脱毒研究
1986年初,赵国志先生参与了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共同参加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仁粕化学脱毒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桂兰,参加人员有:刘桂兰、赵国志、蒋耀忠、程序等。
本项目在浙江余姚市慈溪县机榨油厂进行中间试验,并获得成功,其核心的化学脱毒剂(CCDG)获得1992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14120,1992.6.10),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其主要技术内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收录。
本项目1989年6月通过部级成果鉴定,1990年10月通过国家级验收。
4、卫星式浸出器
1988年赵国志先生参加江西樟树粮油公司的引进国外全套米糠浸出、精炼设备的设计项目,因项目需要赵先生赴意大利CMB公司进行参观考察。正是在这次考察中,赵先生利用他独到的眼力,将CMB公司的最新油脂浸出器的核心内容用手工描绘出来,回国后赵先生在武汉食品工业学院胡健华教授的大力协助下,开发研制成功了这种新型油脂浸出器。
“卫星式油脂浸出器”于1995年荣获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评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这种新型浸出器在全国粮油机械厂推广多达二十家之多,其中湖北新洲粮食机械厂、新疆粮油饲料机械总厂等投入批量生产。
5、新型热管式脱臭工艺、设备研究与设计
1994年12月至1996年,赵国志先生先后完成了“武进热管式脱臭工艺设备研究与设计”和“神农新型热管式油脂脱臭工艺和设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赵国志,参加人员有:赵国志、赵宇等。
主要开发内容有采用热管加热方式,开发新型的油脂脱臭工艺和设备。合作单位为江苏省武进县能源设备厂、河南神农实业公司油厂,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学院的部分师生也参与了本项目的科研开发工作。
6、安阳新型蒸发汽提合成塔
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赵国志先生独立完成了“安阳新型蒸发汽提合成塔”的技术开发,新型蒸发汽提合成塔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开发,主要负责工艺设备的研发。
合作厂方安阳化工设备厂油脂机械分厂负责制造试验。
参加2003北京国际油脂与植物蛋白研讨会时与外商的合影,左一为蒋新正,右三为鲍元奇先生、右二为赵国志先生、右一为皇冠公司驻北京办事处黄惠玲女士
三、工程设计与咨询工作
1、米糠浸出及油脂精炼生产线工程咨询及设计
1988年时赵国志先生参加了江西樟树粮油公司的引进国外全套米糠浸出、精炼设备的设计项目,项目负责人周伯川,参加人员有:周伯川、赵国志、刘智锋、李春升等。
生产规模为50吨/日米糠浸出引进配套设计和配套大豆、菜籽的工艺设计,同时,负责50吨/日米糠浸出油精炼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2、新疆库车棉仁直接浸出技术咨询
#p#分页标题#e#1992年12月,赵国志先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新疆库车棉籽油脂厂200吨/日棉仁直接浸出项目的新工艺、土建及技和线配套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负责人赵国志,参加人员有:赵国志、吴海泉、刘锦龙、周伯川、刘学沛等。
完成200吨/日脱绒棉籽油厂可行性论证报告。
3、长阳芥酸、山嵛酸技术咨询
1993年赵国志先生参加了湖北长阳县精制油厂芥酸、山嵛酸技术咨询项目,项目负责人刘世鹏,参加人员有:刘世鹏、赵国志等。
项目组深入到湖北省长阳县菜籽油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后,完成了芥酸、山嵛酸生产技术咨询报告。
4、棉籽粕化学脱毒技术成果转让
从1993年10月开始到2001年,赵国志先生主要对其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棉仁粕化学脱毒研究”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工作,先后有:为河南卫辉市神农实业公司油厂(规模50吨/日棉粕),江苏省灌云县棉花良种场(规模30吨/日棉粕),新疆哈密农场管理局火箭农粮棉油加工厂(规模30吨/日棉粕),新疆自治区经委新技术开发交流站(规模30吨/日棉粕),河北新集市良棉轧花厂(规模30吨/日棉粕)等。
1996年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参加2003北京国际油脂与植物蛋白研讨会时赵国志先生(左)与武汉友谊公司总经理罗骏(右)的合影
四、科技信息传播工作
赵国志先生喜欢阅读国外原文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这在西安油脂研究院是众所周知的,是有名的,赵国志先生不仅懂俄文、英文,还比较精通日文。
他最喜欢的俄文杂志是苏联的《油脂工业》;他最喜欢的英文杂志是《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会志》(JAOCS),德国的《油世界》;他最喜欢的日文杂志是《油脂》和《油化学》。
2001年到了退休年龄,一生酷爱读书的赵国志先生唯一的愿望就是院里能继续借给他最新的外文杂志。在当时没有得到批准的时候,赵先生找到我,希望以我的名义能借出来。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在他去世的一年后,他的儿子专程从上海回到西安,还了他借的四本外文书籍。
在赵国志先生的许多论文中,都无形中传播了这些国家、这些期刊上介绍的新技术,以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国外最新动态。因而,在1980-2008年,乃至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在传播着油脂科技信息工作,听他爱人讲,他的最后时刻也是枕着国外原版书籍走的。
1、超临界二氧化碳浸出技术的研究
1983年,赵国志先生在《油脂科技》杂志上首次发表了“油脂超临界气体浸出的原理及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后,得到了国内油脂行业的普遍关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无论是行业报告、还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报告中,只要是谈起油脂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新趋势,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超临界浸出技术,而且大部分都引用赵国志先生的这篇文章。
我国油脂界知名科学家、油脂浸出技术专家、郑州粮食学院过祥鳌教授曾写信给赵国志先生说:油脂超临界气体浸出的原理及研究一文的发表,在油脂及其相关行业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2、棕榈油的研究
棕榈是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的一种热带植物油树种,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前后,国内开始大量进口棕榈油,用于煎炸油、食用调和油的基油,同时,棕榈油大量应用于油脂精细化工(脂肪酸)工业,以及日用化工行业制作肥皂、香皂、洗涤剂等。
此时的赵国志先生也把目光瞄准了棕榈油,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特别是对马来西亚棕榈油的种植历史、生产、加工和贸易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对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等也进行了周详的研究工作,许多国内油脂精炼加工技术,都是通过棕榈油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延伸,从而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并发表了多篇有独特见解的学术文章,如棕榈油生产和应用(上下)、脂肪醇的制取与应用(上下)、棕榈油将成为未来世界油脂消费的主流等。
赵国志先生对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的发展研究之深、研究之透是令人敬佩的。
3、中国油脂行业加入WTO的研究
1996年时,由于中国即将加入WTO,对于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的中国油料油脂市场来说,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赵国志先生利用众多机会研究美国的大豆政策、农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先后在许多报刊上发表了中国油料生产和油脂贸易进入WTO后的角色转换等前沿问题,并及时忠告了中国的油脂企业家要在入世初期防范国外资本变相“戏弄”中国油脂加工企业。
可惜中国的许多油脂企业家或者没有听从赵国志先生的忠告,或者压根就没有读赵国志先生的文章,以至在出现了2004年大豆风波时,企业家们才惊呼“狼来了”!
4、油脂软塔技术
#p#分页标题#e#2000年时,由于国内大型油厂的遍地开花,油脂的精炼设备在采用国外新技术、新设备方面出现了一个怪圈,即对新工艺、新设备要么盲目地推崇,要么一律拒之门外,特别是油脂精炼的“软塔”技术,还在行业闹出了一些笑话和误会,赵国志先生及时写的一篇“油脂软塔脱臭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文章,顿释行业的疑点。
参加2003北京国际油脂与植物蛋白研讨会时,赵国志先生(左)与日本不二植物蛋白公司技术人员的合影。
五、荣获的奖励
1、因在“长管蒸发器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1978年光荣出席了陕西省科学大会并获得奖励;
2、棉仁粕化学脱毒研究,1991年赵国志先生参与了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共同参加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仁粕化学脱毒研究”,其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3、油脂卫星式浸出器的研究,荣获1995年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油脂化工工艺学》专著,荣获1997年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出版专著及发表学术论文
1、专著
1.1 胡健华,赵国志.油脂浸出工艺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1.2 胡健华,韦一良,赵国志.油脂化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1.3 赵国志等.粮油加工手册,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1.4 相海,赵国志,等.八十年代国外农机化新技术,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出版社,1989。
2、学术论文
2.1 赵国志译.油脂脱臭装置中的直接火加热,油脂工业,1976,1(1);
2.2 赵国志.立式蒸烘机的改进.油脂工业,1977,2(1);
2.3 赵国志.长管蒸发器设计和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油脂科技,1980,5(3);
2.4 赵国志.油脂超临界气体浸出的原理及研究,油脂科技,1983,8(5);
2.5 赵国志执笔.棉仁直接浸出工艺的研究报告,油脂科技,1985,10(5);
2.6 赵国志.我国台湾省油脂生产和消费概况,中国油脂,1990,15(4);
2.7 赵国志.棕榈油生产和应用(上),中国油脂,1990,15(5);
2.8 赵国志.棕榈油生产和应用(下),中国油脂,1990,15(6);
2.9 赵国志,刘桂兰,朱文珊.棉籽饼粕脱毒作饲料蛋白质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油脂,1993,18(6);
2.10 赵国志,刘桂兰.棉籽饼粕脱毒作饲料蛋白质资源的现状与对策,资源开发与保护,1993,(1);
2.11 赵国志,刘桂兰.棉籽饼粕脱毒作饲料蛋白质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商办工业,1993,(1);
2.12 赵国志,赵林元.油脂脱臭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粮油食品科技,1994,(2);
2.13 赵国志,徐则林.脂肪醇的制取与应用(上),中国油脂,1994,19(3);
2.14 赵国志,徐则林.脂肪醇的制取与应用(下),中国油脂,1994,19(4);
2.15 赵国志.卫星浸出器在大豆一次浸出中的应用情况,中国油脂,1995,20(4);
2.16 赵国志,刘锦初.环氧亚麻油增塑剂的合成研究,粮油食品科技,1996,(1);
2.17 赵国志,顾广怀.棉籽饼粕化学脱毒作饲料蛋白质研究(1),西部粮油科技,1997,(3);
2.18 赵国志,顾广怀.棉籽饼粕化学脱毒作饲料蛋白质(2),西部粮油科技,997,(4);
2.19 赵国志.芥酸的制取与应用,粮油食品科技,1998,(3);
2.20 赵国志,王锡忠,温继发,高春元.低聚木糖的制取及应用,粮油食品科技,1998,(5);
2.21 赵国志,刘桂兰.棉籽饼粕化学脱毒作饲料蛋白质技术.中国商办工业,1999,(2);
2.22 赵国志,赵锦毅,赵越.脱水蓖麻油的制取与应用,中国油脂,1999,24(1);
2.23 赵国志.油脂螺旋压榨机技术的进展,中国油脂,1999,24(3);
2.24 赵国志,毕直棣.MCT机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中国油脂,2000,25(1);
2.25 赵国志.油脂工业百年,中国油脂,2000,25(2);
2.26 赵国志.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一),粮油食品科技,2000,(4);
2.27 赵国志.分子蒸馏技术在油脂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二), 粮油食品科技,2000,(5);
2.28 赵国志.油脂工业经济技术指标的进展,中国油脂,2000,25(6);
2.29 赵国志.转基因食品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油脂,2000,26(6);
2.30 赵国志.“花椒籽食用油生产技术”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中国油脂,2000,26(3);
2.31 赵国志.从美国油脂化学学会(AOCS)2000年获奖项目看油脂科学技术进展,粮食与油脂,2001,(5);
2.32 赵国志.欧洲禁止使用回收植物油加工的饲料,粮食与油脂,2001,(5);
2.33 赵国志.美国营养药品和保健食品现状,粮食与油脂,2001,(5);
2.34 赵国志.美国环境保护局公布植物油厂浸出溶剂排放法案,粮食与油脂,2001,(6);
2.35 赵国志,毕直棣.中碳链脂肪酸单甘酯制取及其在医药品中应用,粮食与油脂,2001,(12);
2.36 方伟,赵国志,李子明,相海.油脂浸出技术与管理的进步,中国油脂,2002,28(1);
2.37 赵国志.世界大型油脂企业——ADM介绍,中国油,2003,29(1);
2.38 赵国志.棕榈油将成为未来世界油脂消费的主流,粮油市场报,2003;
2.39 赵国志.油脂在饲料中的应用,农产品加工,2003;
2.40 赵国志.转基因农作物检测技术现状与问题,粮食与油脂,2003,(6);
2.41 赵国志.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问题与现状,粮食与油脂 2003,(2);
2.42 赵国志.世界植物油生产消费情况,粮食与油脂,2003,(3);
2.43 赵国志.油脂软塔脱臭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4);
2.44 赵国志.转基因农作物检测技术现状与问题,粮食与油脂,2003,(6);
2.45 赵国志.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问题(上),粮食与油脂,2003,(8);
2.46 赵国志.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问题(下),粮食与油脂,2003,(9);
2.47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油脂脱蜡技术,粮食与油脂,2003,(11);
2.48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油脂脱胶技术,粮食与油脂 ,2004,(1);
2.49 赵国志.双甘酯油营养特性,粮食与油脂,2004,(6);
2.50 赵国志.植物甾醇双甘酯油营养特性,粮食与油脂,2004,(7);
2.51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油脂浸出新工艺研究——异丙醇作为油脂浸出溶剂可行性,粮食与油脂,2004,(8);
2.52 赵国志.美国军队战地食品,粮食与油脂,2004,(10);
2.53 赵国志.开发甘油新用途,粮食与油脂,2004,(10);
2.54 赵国志.2004年有关食品丙烯酰胺问题国际会议介绍,粮食与油脂,2004,(11);
2.55 赵国志.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危害问题探讨,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 (11);
2.56 赵国志.世界芝麻生产与贸易概况,粮食与油脂,2005,(1);
2.57 赵国志.油脂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与控制,粮油食品科技,2005,(4);
2.58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世界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粮油食品科技,2005,(5);
2.59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油脂浸出的新溶剂与新工艺,粮油食品科技,2005,(6);
2.60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粉末油脂技术与产品特性,粮食与油脂,2005,(10);
2.61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植物甾醇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上),粮食与油脂,2006,(2);
2.62 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植物甾醇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下),粮食与油脂,2006,(3);
七、赵国志先生的特点
1、艰苦朴素
#p#分页标题#e#赵国志先生对生活的“简朴”程度是令人难以置信,他对平时的伙食从不挑拣,他长年(春秋冬三季 )穿一套蓝色的四个兜工作服(1983年所里发的统一所服)和几年都不擦一下的皮鞋,几乎到了“不修边幅”的地步。
2、钻研精神
从赵国志先生的30多年的科研、工程和工程咨询工作经历来说,他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和对新知识的不断追求,似乎成了他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对国内外新书和期刊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追求和探索,对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国内外网站和互联网技术拚命学习,如饥似渴。
3、性格特点
学者气息特别重的赵国志先生,讲话时从不会“看”人脸说话,经常直来直去,有时还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由于经常不随大的潮流,因而时常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也可能是这种“怪”的原因吧,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往往给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这可能是他在许多油脂科研工作中创新的“拐点”或“亮点”吧!
八、赵国志先生的学习精神
有一次在谈到对学习的看法时,赵国志先生说:
在中学时,我们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在大学时,我们听毛主席的话,在闹革命的同时,绝不打人,更不打老师;
在农场参加劳动时,就是通过劳动改造世界观,向劳动人民学习;
在油厂工作后,别人忙着写大字报,我们偷偷学日语,搞技术革新;
在进入油脂研究所后,就是要搞科学试验,发表学术论文;
退休后的赵国志说:“外面的世界很大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退休后的赵国志先生更是可以搞“五湖四海”了,对油脂、面粉、大米、玉米、饲料及大食品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