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爸爸
52fw.cn 06-16 次遇见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爸爸
姜文来
爸爸的名字叫姜学严,生于1926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一),卒于2003年10月13日,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乡二杖子村人,中共党员。爸爸他们兄弟姐妹共7个,爸爸排行第五,我有两个伯伯、两个姑姑和两个叔叔。其中两个伯伯、两个姑姑和爸爸是一母所生,两个叔叔和爸爸是同父异母。
爸爸命很苦。听老人讲,爸爸三岁的时候他妈妈就去世了,他不懂事,还追着妈妈要奶吃。这是一个多么心酸的故事。爸爸和后奶奶们一起生活,这段没有亲妈妈的生活,和后妈关系怎么样,爸爸一直没有和我们谈起,一直成为一个谜。听说后来大爷(大伯)结婚后他们就分家过了,爸爸和二大爷(二伯)一起生活,等二大爷结婚的时候,爸爸就独立自己过了。爸爸娶的第一个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三岁的哥哥。青年丧妻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后来又有三个孩子不幸早逝,爸爸的命是够苦的。
虽然爸爸的命很苦,但爸爸一直乐观向上,对学习独有情种。很幸运,爸爸有上学堂的机会。这段经历爸爸向我谈起过。爸爸说,他上学的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行李都没有,就卷着一个很单薄的被子。到宿舍去看,他的同学不是带着毡子,就是带着很厚的褥子,<a href="http://www.52fw.cn>我爱范文</a>,爸爸的被子都不知道放到哪里好,幸亏同村有个叫姜文轩的晚辈,对爸爸不错,说“三叔就将被子放这里吧”,爸爸的行李才有安身之处。爸爸时常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忘恩,姜文轩这个举动让爸爸记住一辈子。爸爸在班上学习很努力,很快爸爸的成绩就上了,那些原来瞧不起爸爸贫穷的公子哥们对爸爸也另眼相看。爸爸因为上过学堂算是个有文化的人。</span></p><p><span>爸爸因为有文化,当上了合作社的会计,工作很出色。后来上级调爸爸去吃公家饭,因为家里的关系爸爸没有去成,爸爸就失去了吃商品粮的机会。爸爸当过乡煤窑厂厂长,乡七〇砂厂厂长,工作很卖力,亲力亲为。爸爸在当乡七〇砂厂厂长时候,亲自到工地指导工作,不幸被一块滚石杂中,导致大腿骨粉碎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打上钢板、石膏,很是受罪,但爸爸都能忍过来。爸爸当厂长的业绩也可赞,乡用乡七〇砂厂利润买了第一台 “辽老大”汽车(1970年辽宁一号载货汽车诞生,当时人们将其称为“辽老大”),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爸爸从医院回家,就是用这台汽车运回的,也算是一种回报吧。</span></p><p><span>爸爸后来身体出现毛病,就不能在厂子工作了,在家养病。后来因生活所迫,病稍微好一些,又参加工作。他在二杖子砖厂当出纳员,负责砖的出货,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没有出现差错,当中有地痞来捣乱,意图多赚些砖,他都机智地和地痞斗,保护住砖厂不受损失。后来又去金杖子车站看砖,也就是看守即将运走的砖,也是很辛苦的事情,距家里10多里地,一个小的看守房,还得自己做饭,即便如此,爸爸工作也十分认真,没有出现什么纰漏。对待工作认真,多思考,勤劳,这是爸爸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span>爸爸的书讲的不错,特别是三国。我不知道三国方面的东西他是从哪里看来的。夏天,劳累一天的人们吃完饭出去纳凉,就是爸爸说书的开始。爸爸说的三国很有特色,符合百姓的口味,培养了有了不少村级三国迷。每到晚上一些年轻的、小的围坐在一起,爸爸就开始讲三国故事,讲得惟妙惟肖,令人百听不厌。快到回家睡觉的时候,总能及时结束,并且留下“尾巴”,吸引下一晚上再来听。可惜爸爸这套功夫我没有学到,如果那时候有录音机录下来,也能留下我的安慰,能及时听到爸爸的声音,可惜非常遗憾那时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有台录音机简直是梦想。</span></p><p><span>爸爸的孝是在当地是出名的,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大孝子。他的亲妈妈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但他将后妈当做亲妈来孝敬,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他得知奶奶病重的时候,连夜从十里外的厂子向家赶。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还下着雨,伴随着闪电,在他回家的路上野狼经常出现,爸爸顾不上这些摸黑回家。一个闪电打来,照亮他前面的路,好险,差一点掉到深沟里,这个闪电救了爸爸的一条命,也转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如果掉到深沟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每次家有好吃的,爸爸妈妈总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让我们端过去。逢年过节,或者爸爸回家,爸爸都要去看奶奶,和奶奶聊聊。我最喜欢和爸爸去了,因为那时候奶奶会拿出饼干或者糖块给我,那可是我的最爱。据说我爸爸去奶奶那里有这待遇,我的两个大伯去就很少有这个礼遇,可见爸爸和后妈的关系真是不一般。每年过年爸爸都要请客,请客包括他的同一代叔叔和大伯,他亲自掌勺做饭,让我们去请,说句实在的话,我们都不愿意去请,人家都不请,就我们家特殊年年有这戏,有的人还要请不止一遍,我们都有些烦,可是爸爸仍然保持着习惯。这习惯保持到哪年,我记不清了。</span></p><p><span>我的爸爸还是勤劳种田能手。他种的田地理很干净,没有杂草,长势也好,产量也高,品种也比较先进,可以说是示范田。我们最不能容忍的是秋后除草。那时候无论是玉米、高粱还是谷子,秋天即将成熟之前他都要去除一遍草,他告诉我们,一来第二年地不慌,因为可以将未成熟的草铲掉没有草籽,二来可以增加籽粒的饱满度。秋后除草可真不是人干的活,有密不透风的庄稼遮挡,很闷,还有叶子向刀子一样割肉,时常被割除口子。让我们干这些我们很生气,因为别人家没有这么干的,特别是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在尽情地玩耍,我们却在地里受死罪,但爸爸还是很坚持。为了保证丰收,爸爸很重视农田水利工作,将地里的石头一个个捡出来,将地尽可能弄平,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陶井,即将掉在井里的泥等打捞出来,增加水的存量,这样的活很累,这个井不是我家专用,好多家都用,可是他还是干别人不干的活。爸爸还尝试各种致富手段,种过花生、蓖麻、烟叶、苹果苗,养过鳖虫(以解放军名义下乡养的,说是后来来收,结果爸爸辛苦养出来没有人收,被骗了)。爸爸的葱和地瓜苗育的最好,他育的小葱每年都有人来买,我小时候记得他弄的地瓜苗也经常有人来购买。</span></p><p><span>爸爸热心公益事业,他的晚年几乎都放在了村公益事业上。我们村的一块山林被另一个村占领,村里人很气愤,想将这山林要回来,于是他们委托我爸爸办理这件事。我爸爸将其做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向上级写材料,亲自向向有关部门跑,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省里,可谓跑断了腿,写的有关材料很厚,可惜直到爸爸去世了,这件事也没有解决,恐怕是他最遗憾的事情。我们家里都劝他放弃这个事,可他就是不听,依然在多个部门之间奔走,将我给他安度晚年的钱不少变成了路费住宿费,他舍不得吃,每一天饱一顿饥一顿的,让人感到心痛,为了他的这个执着,直到去世,他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他上访的材料至今还保存在我这里,算是对他执着的一个见证和纪念吧。</span></p><p><span>听到爸爸去世的时候我就向家里赶,可我到家的时候,爸爸已经被埋葬了,见到的是一堆黄土,我没有见到爸爸的最后一面,也是我最大的遗憾。爸爸安息吧。</span></p><p><p alig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