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先生与天水凤凰山
52fw.cn 04-15 次遇见霍松林先生与天水凤凰山
霍有光
天水扼关陇巴蜀之咽喉,人文荟萃,由来已久。秦称邽县,汉称上邽,皆以邽山命名。邽山之主峰,翩然翱翔若彩凤,因名凤凰山,乃天水之镇山。另一说相传有凤凰来栖而得名。凤凰山海拔1895米,相对高度500米。山体总面积6750亩,绿化状况良好,森林覆盖达63%,山阳以刺槐为主,兼以山杨、青冈、酸梨、山杏、山楂及酸刺等树种相混生的季绿林,山阴为多年人工育植的油松、华山松等为主的松柏常绿林。被誉为天水市的“天然氧吧”。
由北麓望凤凰山
由北麓望凤凰山
鸟瞰凤凰山
霍松林出生于天水琥珀乡,童年时就读于新阳镇新阳小学高年级。凤凰山是矗立于琥珀乡、新阳镇与天水市之间的界山。凤凰山北有渭河,自西向东南流经甘谷、琥珀、新阳、渭南镇、南河川、北道;山南有渭河支流耤河,自西向东流经天水市,至北道汇入渭河。
凤凰山与琥珀镇、新阳镇、天水市地理方位图
霍先生在其著名的散文《怀念天水》第一自然段首句说,“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四山环抱,渭水萦绕的霍家川”。幼年时,他走出霍家川,先是要翻越凤凰山北麓的两座黄土山(俗称倒对山),由霍家川盆地(圆川子)到新阳镇小学接受高小启蒙教育。之后,要无数次的翻越凤凰山,到天水市去读中学。他接着说,“怀念天水,经常想起省立天水中学和国立第五中学。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我在这里读完初中和高中,奠定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往事难忘,凤凰山在霍先生早期求学经历中,自然留下了无限的情思。
多年后,霍先生虽离开故乡远居西安,却时时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与建设。1984年3月,霍先生收到天水雷升杰先生的来信,得知家乡近况,随即喜赋两绝:
寂寞千年金凤凰,而今展翅待飞翔。好凭百万愚公力,换得全身锦绣妆。
莺啼燕语报春忙,梦里迷离觅故乡。谁说陇南山水恶,新山新水看新阳。
寂寞千年金凤凰条幅
(注:与《诗词集》所载略有不同,即:好凭十万精灵手、谁道陇南山水恶。)
这两首七绝,收录在《唐音阁诗词集》中,对“寂寞千年金凤凰”注释云:“新阳川渭水流其东,凤山峙其南。关于此山命名由来,民间有‘金凤凰’传说,十分优美。”由于天水经常有乡亲来访索字,霍先生常将这两首绝句书写成条幅,赠给家乡亲友,希望家乡人民,能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展翅高飞,锦绣山河。雷升杰先生后来曾任天水市秘书长、科委主任,还是一位很有声望的文化人,他为振兴天水科技与历史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凤凰山“自汉唐以来,屡有营建,而兵火相寻,民劳弗惜,娲皇宫殿,仅见邑乘,唐公庙宇,徒賸碑文,遗址可辨者,惟山巅之东狱庙而已”。(《凤凰山名胜碑记》)改革开放以来,凤凰山百废俱兴。在残破的民国修建的泰山庙基础上,1980年后,凤凰山周围九乡群众捐资捐物,对殿宇逐年进行了维修、扩建。近年来,又在任法融道长的捐资帮助下,陆续建设了山门、大殿、偏殿、钟鼓楼和文化广场、舞台等,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凤凰山生态建设与景区文化建设并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目前已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自1983年始,每年农历3月28日,都要举办“凤凰山东岳文化庙会”,吸引了麦积、秦州、甘谷等地数以万计群众。近年来,开始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凤凰山东岳文化乡村旅游节,凤凰山书画展等。凤凰山与娲皇羲皇化融为一体,是一座神山、圣山,已成为陇上祈福与旅游的圣地。凤凰山正以它雄飞的英姿展开金翅,迎接着海内外的游人,也会因海内外的来客而声名远播。
早在1991年初,天水民间因捐资修缮凤凰山名胜之事,请霍先生记其盛事。霍先生非常高兴,立即撰写了《凤凰山名胜碑记》。《碑记》于1991年“农历辛未年三月十八日凤凰山第七届东岳文化庙会”立碑;22年后,由于碑刻风化字损,2013年“农历癸巳年三月二十八日凤凰山第二十九届东岳文化庙会”又重新立石。正如《碑记》所言:由于天水人民复兴了凤凰山文化,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蔚为壮观,舞台高筑,道观宏开,花果飘香,松柏耸翠,遐迩闻名。游人闻风而至者,接踵摩肩,无不瞻依赞颂,流连忘返,诚揽胜之佳境,怡情之乐土,而政教之昌明,亦于此可见焉。”
1991年“农历辛未年三月十八日凤凰山第七届东岳文化庙会”第一次立碑
2013年“农历癸巳年三月二十八日凤凰山第二十九届东岳文化庙会”重新立碑
凤凰山东岳文化庙会场景
#p#分页标题#e#
为了弘扬凤凰山名胜,1992年(壬申年)霍先生为东岳庙题写了“目极秦陇”匾额;1999年(己卯年),为凤凰山题写的“瑞映凤凰”;2015年为凤凰山水井题写“饮水思源”,为《凤凰山志》题写了书名。
东岳庙“目极秦陇”匾额
为凤凰山题写的“瑞映凤凰”
饮水思源水井
新阳镇小学位于凤凰山北麓山下的新阳古镇,是霍先生幼年求学的地方。霍先生在《松林回忆录》中说:“从老家到新阳小学,虽然只有十五华里路,却要连翻两座大山,不轻松。在新阳小学学习整三年,翻山越岭几百趟,才领来一纸毕业证,不轻松。”那时到新阳上小学,每次往返都必须渡渭河,渭河上还没有架起吊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琥珀霍家川上山下乡,曾探访过新阳小学,看到办学条件仍与三十年代相似。印象最深的是,仍保留着一条简易的长廊,用土坯构筑了一条长长的灶台,上面砌着一个紧挨一个的小柴火灶。霍先生当年每天都要使用这种炉灶做两顿饭,生活很艰苦。每个星期从家里背来一点面粉和柴火,课毕自己给自己做饭。灶少人多,还需要排队。为了省时间省精力,就做面疙瘩或揪面片,煮熟了放点盐和辣子。霍先生回忆说,学校有学生食堂,一月要交不少钱,由于家境较穷,所以自己只是住校而不上学生食堂,感觉能吃上面疙瘩或揪面片,还能读书学习,比那些在田地里劳作的同龄人来说,就非常非常幸福了。用不起钢笔,从小学到高中,霍先生都是用毛笔写作业,而毛笔多是每年期中考试拔头筹得来的奖品。锻炼出善写端庄秀丽的毛笔字,甚至小学向上级呈报的公文,校长常叫他来抄写。直到高中,即便英语作业,也仍用的是毛笔。2000年9月,霍先生《八十述怀二十首》中云:
翻山越岭赴新阳,自做羹汤自背粮。
夜诵三冬心更暖,日餐两顿味尤香。
作文特异多传写,考课全优屡表扬。
高小三年成绩好,神童美誉慰爹娘。
这说明对新阳小学的学习与生活,霍先生八十岁生日时都难以忘怀。因此,即便他离开天水在外地高校工作,也总是关注与心系家乡的教育事业。新阳小学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现升级为新阳中学,是一所高级中学,辖当地20多所完全小学与多所村校。学生三千五百人左右,教工近一百八十余人。校园面积二万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如今这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越,书香满园,绿树成荫,办学硬件不比西安的一些中学差。2000年时,霍先生欣然为新阳中学题写了校训与寄语:
敦品笃学,励志图强,创新务实,济世兴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就读的新阳完小是当时天水的名牌小学。改革开放以来,这所学校已发展为完全中学,英才济济。遵校长之嘱,携校训四句十六字与校友共勉
霍松林并书时年八十
新阳中学校景
新阳中学校训碑
时光荏苒,霍松林先生心目中的天水,愈来愈生机勃发,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科教繁荣,英才济济,政教昌明,和谐富强,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人文荟萃之地。
@@@@@@@@@@@@@@@@@@@@@@@@@@@@@@@@@@
附录1:凤凰山名胜碑记(霍松林)
天水扼关陇巴蜀之咽喉,人文荟萃,由来久矣。秦称邽县,汉称上邽,皆以邽山命名。邽山之主峰,突起于新阳之南,翩然翱翔若彩凤,因名凤凰山。渭水北萦,耤河南绕,冈峦环拱,云霞掩映,实天水之镇山也。故自汉唐以来,屡有营建,而兵火相寻,民劳弗惜,娲皇宫殿,仅见邑乘,唐公庙宇,徒賸碑文,遗址可辨者,惟山巅之东狱庙而已。四凶既殛,百废俱兴,兹山亦明文保护,百计经营,
《凤凰山名胜碑记》(全)
《凤凰山名胜碑记》(局部)
《凤凰山名胜碑记》(局部)
@@@@@@@@@@@@@@@@@@@@@@@@@@@@@@@@@@@@@@@@@@@@@@@@@@@@@@@@@@@@@@@@@@@@
附录2:怀念天水(霍松林)
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四山环抱,渭水萦绕的霍家川。在这里,我在慈母的爱抚和严父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
怀念天水,经常想起省立天水中学和国立第五中学。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我在这里读完初中和高中,奠定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
#p#分页标题#e#父亲上过陇南书院,是老山长任士言先生的高材生和崇拜者,多次用“老山长”的人品、学问教育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入天水中学,校址就是当年的陇南书院,“陇右楷模”依旧高悬在那里。父亲说,这是董文焕献给老任山长的。我由此领悟到做人做学问要有“楷模”,要有高标准。
等到浏览了伏羲庙、纪信祠、李广墓,阅读了《秦州州志》、《天水县志》,更惊喜地认识到天水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便立志要做一个无愧于历代乡贤的天水人。
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天水的名胜古迹,想起诗圣杜甫吟咏过的许多地方。国立五中的校址,便是天水城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观。楼殿宏开,亭台巧构,曲径通幽,古柏参天,我和另一位同窗好友的宿舍,就是雕梁画栋的无量殿。每当皓月临空,萧萧的秋意洋溢于心田的时候,我徜徉于竹楼婆娑的殿阶之前,俯视万家灯火的古城,总会哼起杜甫的诗句:“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当时交通不变,只凭两条腿走路。然而不仅附近的南郭寺,举凡杜甫行吟之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给我留下美好回忆的,无过于麦积山。暮春时节,我与两位好友骑自行车到街子口,住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便徒步出发。一路走来,溪水潺潺,鸟声啁啾,古树苍藤,遮天蔽日,幽花芳草,铺遍了山巅水涯。峰回路转,忽然于苍翠的群峰掩映中一峰突起,傲然独立,与飘浮而过的白云相接。哦,终于看见梦寐以求的麦积山了!
此山上丰下缩,悬崖峭壁上,石窟密如蜂房。窟前的木结构建筑物高悬空际,令人赞叹古代天水人真是巧夺天工!又想到杜甫用“悬崖置屋牢”五个字描状它,也不愧“诗圣”的符号。由于西边的栈道早在明朝就已被焚毁,我们只看了散花楼以东的几十个石窟,却已经像走进了雕塑艺术博物馆。千姿百态的塑像一个个栩栩欲活——男性的,庄严中见英俊;女性的,端庄中见灵秀。而不论男性或女性,又都那么宽厚、慈祥。我当时的感受是:这不是佛、不是菩萨,而是善化、美化了的古代天水人。
时光流逝了近60年,而这一切,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每想到麦积山石窟中的佛、菩萨,就不禁怀念父母,怀念师友,怀念天水。
中央电视台文化频道节目《怀念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