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权威的1989年版《李仪祉传》关键史实硬伤不少,明显“
52fw.cn 04-28 次遇见——1989年版《李仪祉传》以史实出现,因此不能背离关键史实
——《一代水圣——李仪祉》就是一个文学作品,类似报告文学
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实践家,关于李仪祉先生的传记作品有多本。1989年出版,貌似权威、多位名家推荐的《李仪祉传》硬伤不少,而读者们或误以为信史,
1989年版《李仪祉传》,在李仪祉的两次德国留学情况描写上可能都明显违背史实。1988年,陕西省政府参事室编写的《文史资料》(1988年第1期)中收录了传记《水利大师——李仪祉》(篇幅不大,比较薄),第一作者为与李仪祉先生有不少往来的妹婿、美国硕士唐得源先生。这本由唐得源先生最后把关的《水利大师——李仪祉》,里面对李仪祉学生与学位的描写很客观,知道国外学位来之不易、直接介绍李仪祉先生获“特许工程师‘称号。而1989年版《李仪祉传》中,把好端端的学位说成了李仪祉先生主动放弃,而由所在学院主动赠送的安慰性荣誉称号“特许工程师‘。后来的不少李仪祉传记就只能以讹传讹了。
由于李仪祉先生的留学经历,一手记载很好,因此存在不少模糊的地方。《水利大师——李仪祉》中关于李仪祉先生师从于德国水利大师恩格司的说法,也有偏差。据我目前对多种文献的分析,李仪祉先生与恩格司之间没有师承关系,在李仪祉求学期间也没有交往。
海外留学的人士,没有获得或放弃学位都有一份苦衷,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1989年版《李仪祉传》对李仪祉先生学位是否获得的铺衍显得有点轻飘,明显不符合常理。
随手再举 1989年版《李仪祉传》 的例子:
看到熟名字“杨钟健”,我翻出〈杨钟健回忆录〉。我的印象,杨钟健这本书非常严谨,又是三秦公学当事人。那么,不一致的,肯定是 1989年版《李仪祉传》了。三秦公学开办的,不是“数理、农各门主课”,而是不同专业。并且“中学班”是后来才办的。杨钟健先生首批入学时没有中学班,杨先生选择了新开的留德预备班。而且杨先生上了不久就退学了。再过了半年之后,三秦公学才开办中学班,杨钟健先生考入了这个中学班。
再随便看看,感到这本1989年版《李仪祉传》的郭希仁职务可能也有偏差。网上简单一搜,郭希仁当时可能不是陕西水利局局长这个职务。比较严谨的《水利大师——李仪祉》中也不是这个职务。《郭希仁先生事略》(温良儒)(陈昌春注:这个《事略》中的李仪祉二次出国描述,可能也不准确)称:“六年秋,充陕西水利局长兼林务专员。先是先生于民国二年游欧洲时,特注意于水利”。民国六年,是1917年了。
《李仪祉传》责任编辑在“《李仪祉传》出版前后”中说,他感到作者功力与积累严重不足,几次劝作者放弃,但作者选择了坚持。当然,能够在困难条件下写作此书,也难能可贵。本文只是指出其存在的一些明显不足。从内容过,作者明显没有见过重要的李仪祉传记文献,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编的《文史资料》(1988)里面收录的《水利大师——李仪祉》。
近年新出的《一代水圣——李仪祉》(2017),由于传记作者本身是位作家,封底的推荐者也直接称“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以艺术夸张与想像,因此这本传记可以当作小说来看,但不可轻易信以为真。
《一代水圣——李仪祉》后记称:“本书在书写过程中,参考了李正义《李仪祉传》、张骅《水利泰斗李仪祉》、尹北直《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宋希尚《李仪祉的生平》《近代两位水利导师合传》等书,引用和借鉴了李仪祉先生的《自供》《南园忆胜》《硖石镇遇盗记》《甲寅修学旅行记》《再生记》《致妻书》《忆冬娃》等资料。”顺便指出,《一代水圣——李仪祉》漏阅重要文献《水利大师——李仪祉》等,使故事依托的基石有点不够牢靠。
附1:?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1229334
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两次德国留学均放弃追求德国学位的原因分析
附2:
郭希仁先生事略 温良儒
民国二年,先生欲作欧陆之游。或尼之曰:“共和改建,吾辈夙志,今舍众庶幸福不谋,而欲泛舟远游,是不可也。”先生曰:“吾病乎居于墟者,窃欲察邻国之政,为中国十年后计耳!”遂取道西伯利亚赴欧洲。道经北京五省协会,以陕西反正先生之功为多,开会欢迎。先生莅会讲演曰:“中国此次革命,系世界政治思潮所趋,孙中山先生首出为天下倡。陕西起义,由在东京之四省协会派员到省运动之功。一省参与斯役者约五、六万人,主其事者又百数十人,余个人之力,直大海细流耳,何敢贪黍。且国基初奠,艰难正多,未可遽云成功。余所以谢政事而游历者,以现在社会文物程度俱不足,专门人才未出,凡百设施难期速效。此刻人才富聚于下,年高者应开通社会,改进现状,年壮者应赶造学问,预备将来”云云。于是便历俄、德、法、英、意、比、瑞、荷诸国。所至悉心考察其政治、教育、农林、水利,旁及风俗习惯,登于日记。四年归国,知袁世凯盗国之谋甚急,乃聚徒讲学于华山北麓之共学园。一时有志之士,从游者众,隐隐为划策讨袁之枢所。其后靖国军名将董振五、赤亚武等,即所亲加培植者也。当时会华下者有高阳孙禹行,崞县续西峰,天水邓宝珊、兴平史可轩等。在渭北策划运用,与先生互通声气者则有刘允臣诸先生。时陆建章督陕,本袁党羽,世所谓屠伯者也。逻骑四出,捕先生甚急。先生乃偕刘蔼如潜入山西,与当时反袁最力之赵城张衡玉有所计议。未几,陆被逐,先生返陕,欲有赞画,未能如愿。时南北意见不相容,先生曾赴京欲有所建论,无补而归。
#p#分页标题#e#六年秋,充陕西水利局长兼林务专员。先是先生于民国二年游欧洲时,特注意于水利。见德、法、荷兰河渠之整齐,堰闸之灵便,水工特修,农商交利,辄慨乎吾国之河政颓败,沟洫不经。时李仪祉先生再至德国学习铁路工程。先生谓之曰:“吾国西北多旱灾,凶年饥馑,史不绝书,君曷改习水利,继郑白之迹以利民乎?铁路工程,不如水利之利陕较速,吾归而创其始基,君将来总其大成可也!”仪祉乃改习水利。先生拟归国,后与友人论水利书有曰:“希仁数年来感吾陕频遭荒旱,拟大兴水利以为根本永久之计而苦无把握。到欧洲留心观察,并会以平日思想于水利,总义总法略有端续。若得大力提倡,普遍开办,三十年后,庶可使西北无荒旱之患。而各种实业缘水利以兴者,亦可次第发达。”于是有《水利谭》之作。及长陕西水利局,调查泾河谷口,疏浚草滩河渠,修理申店潏河渠、莫陵庙灞河堤、霸陵区灞堤、沙河仓灞堤、阎家滩浐堤,补治商县府君庙丹河堤、长武县胡家河渠。立法设计奖励,不遗余力。乃遭逢世变,兵火不息。民穷财尽未能大有所为。仪祉先生九年学成归国,先生乃举以自代。于是所计划而未施行者如泾渭等渠,皆以次举矣。今泾渭一带渠道交错,田园膴膴,先生实有以树其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