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开莱轶事(7)
52fw.cn 06-10 次遇见博主按:从大学开始读传记,印象最深的就是《希尔伯特》和《一个美国天才——回旋加速器之父劳伦斯传》,第一本大概是通读了,作者康斯坦丝·瑞德将此书写的充满了正能量,例如希尔伯特乐观主义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数学家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赫维茨之间的友谊。后来瑞德回忆说,这书大概只有在她年轻时才写得出来(可能的意思是说知道太多以后,就不敢写了,也写不出哪些内容了)。后一本太厚了,只记得物理学家常常业余时间打网球,那里的物理学家远离我的专业,而第一本的那些数学家可以在教科书里发现,比如希尔伯特空间、闵可夫斯基不等式、赫维茨稳定性判据。这两本书都为年轻人建立一个梦想的学术世界。
因为后来我有机会学得概率论的一些皮毛,概率论学者钟开莱的几本书大致是翻过,对钟开莱的故事有兴趣,开始是读徐利治的口述自传,在那里钟开莱是傲上的。不可思议的是,在澳洲读博,居然参考文献还有钟开莱的那本《概率论教程》,在建立俺的结果时,此书中的概率论基本定理和事实被引用了四次。
以上是当时年轻的、还算不老的博主的读书及人生体验。但是一个“穷途末路”,没有未来,向死而生的人再读数学家的传记时,感受是“大不如从前”了,特别是读了丘成桐的最新传记部分内容后,除了感受丘的天才与机遇,最大的伤感是一个那么有才华的数学家居然有那么多你、我这样普通人才能遇到的闹心的“烂事”。
以下是丘成桐传记《The Shape of a Life》记载的钟开莱眼中的华罗庚、陈省身以及丘成桐对钟开莱的评价(91-92页)。
在1973年6月后,在斯坦福大学数学系,24岁的丘成桐遇到了56岁的钟开莱。中文翻译来自百度和谷歌。
I also spent a fair amount of time with Kai Lai Chung, an expert in probability theory who was born in Shanghai. Chung, who was about thirty years older than me, liked to take walks in Palo Alto’s parks. I joined him on a number of strolls, during which he liked to recount stories and anecdotes about older mathematicians like Chern and Hua between whom a famous rivalry had developed. I was a highly receptive audience, so we made a good pair.
我还和出生在上海的概率论专家钟开莱一起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钟比我年长大约三十岁,喜欢在帕洛阿尔托的公园散步。我和他一起散步,在散步期间,他喜欢讲述老数学家的故事和轶事,例如陈省身和华罗庚之间曾出现的那著名的竞争。我是一个乐于倾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