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禅宗硕德张凤篪与《片香集》
52fw.cn 09-09 次遇见
张凤篪(1866-1920),名元钰,字式如,广东顺德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四川冕宁知县,晚年寓居成都新都,与宝光寺方丈无穷、贯一和尚相友善。他笃信佛教,禅风高雅,蜀中谢子厚、吴梦龄、能海法师皆师事之。著有《片香集》。张凤篪题四川新都宝光寺五观堂联:试问世间人 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请看座上佛 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张凤篪的夫人是江苏镇江人,育有一儿一女。张凤篪的父亲张溥斋( ?--1888),名守恩,字慰霖,号净庸,粤东人,同治癸酉举人,任户部主事,有两子伯凤、凤篪。张溥斋与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杨仁山(1837--1911)为执友,同创议刊藏经,杨仁山的门人有谭嗣同、章太炎等。张溥斋曾先后主持安庆书局和金陵书局,他对佛学也很有研究。张溥斋师从周诒朴,周诒朴是清朝著名佛教学者,两淮盐大使,张溥斋的祖父张青选道光年间也曾任两淮盐政,《清宣宗实录》记载,“十八日(戊辰),以新授署两淮盐政林则徐在籍患病,赏福建按察使张青选三品卿衔,为两淮盐政;以广东盐运使翟锦观为福建按察使。”张溥斋博学工诗文,通内典,“超世网,谢尘氛”,壮志未酬,在黑水河蹈海而死。
吴梦龄的得意门人有袁焕仙,袁焕仙居士(1887-1966),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他在成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度化一方,四众共仰。出版佛教典籍的南怀瑾居士,就是袁焕仙老居士座下的上首门人。袁焕仙开创维摩精舍,以居士身份弘法由来有自,而其以佛为主融通三教也不是他的开创,而是清末明初居士弘法的一种传统。自清末的悟和法师、儒士郭夔而至张凤篪、吴梦龄,再至袁焕仙,延及南怀瑾等,法统相续近百年,受众不可量计。近代四川的居士禅特别兴盛并甲于天下。清末民初,广东顺德张凤篪侨寓成都时力倡禅宗,从学的知识分子不少,其弟子谢子厚、吴梦龄等曾收其遗著为《片香集》刊行。现代儒佛大师刘洙源(1875-1950)在《佛学旬刊》曾经发表一篇文章《顺德张凤篪先生行状》(1922年6月3日刊印)。藏传佛教大师能海(1886-1967)、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1909-2006)都曾经受到刘洙源弘宣法音的影响。东方出版社的天柱文化丛书《袁焕仙著述集》内收录有《片香集》。庚辰年(2000年),冯学成曾于杜甫草堂文物书肆,偶得袁焕仙的师父吴梦龄《法鼓》一种、吴梦龄的师父张凤篪《片香集》一种。南怀瑾专著《禅海蠡测》中记载“张凤篪居士略传”。
《益州书画录附录、历代名人生卒年表补》记载,张元钰(1866--1920),字式如,号凤篪,广东顺德人。公车上书,亦列其名。后入四川监税新都。辛亥革命罢官。病殁家无余资,宝光寺僧为之营葬。书法似朱熹,尹仲锡刊其片香集行世。尹昌龄(1869—1942),字仲锡,晚号约堪,四川华阳人。清翰林,官陕西关中道。工诗、善书。《片香集》这本书把传统文化《易经》、《尚书》、禅宗、唯识用非常古奥的语言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