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有父母 学习跟老师
52fw.cn 09-15 次遇见在家有父母 学习跟老师
不晓得是因为本科毕业见不着科院老师想得慌,还是研究生快要开学了怕得慌。很长一段时间都想写点关于老师的东西,教师节的前一天,写了篇回忆本科辅导员张敏杰老师的文章,今天就写点从小到大个人跟老师的故事吧。
韩愈的《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家有父母,学习跟老师。
从幼儿园直到现在的研一,我的老师们,女老师多于男老师,戴眼镜的多于不戴眼镜的,脾气差的多于脾气好的。(其实不是脾气,是上了大学,老师们不再催着喊着骂着让大家去学习了。比如高三班主任,高考冲刺阶段,和同桌多说一句话仿佛就考不上一样,大学老师以说教、引导为主了)。我还是想说一下对我影响较大的三位老师。
第一位是幼儿园大班美女张琴老师。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女老师,年轻漂亮,会弹钢琴会跳舞,像姐姐一般。每次去幼儿园我都特别开心,把我妈给我买的零食,我爸给我买的玩具、布娃娃都戳书包里带到幼儿园,悄悄给她还让她藏好别让我爸妈看到,有什么好的事情都跟她说。每次班里很吵或者做课间操的时候我都“领头”管纪律和领操。当时太小,只想着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就要给她最好的,我的玩具、吃的喝的、甚至我的花衣裳都给她。但我每次回到家,我都发现我给她的东西都在家里,我妈还骗我说那是我又给你新买的。孩童时期遇到个好老师,让我有了个幸福的童年上学时光。
你说巧不巧,本科时主修学前教育专业,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不停地追求发展,从基本的啼哭到走路,诸如此类的有目的的追求主宰着人的一生的具体行动,影响着他的生活目标与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其实就是这样,很感激幼时遇到的好的幼儿园老师,没打压我的行为和兴致。
第二位是高三文科实验班班主任李国臣老师,带数学。高三不似高一高二,有空溜溜操场看看星星,听个广播聊个八卦。我印象中的高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离手,单词题卡不离手,大早上到教室就开始背“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等各科知识点,剑拔弩张似的,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每天就是算分估分,上课改错题背题目,朴实无华且枯燥。记得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大联考,当时由于天气较热、心态不好,模考没考好心态直接崩了。哭着喊着跟我妈说“我不要高考了,我不想上学了”。好家伙给我妈吓得赶紧给李国臣老师打电话,开导开导我。果不其然,我还没进班里,就被李老师截胡在班级门口,跟我谈了20分钟的心,讲“高考就是一次考试,心态好了发挥正常就可以了,发挥超常那更好,你要是这个心态,你只能考二本”,果不其然,当时心里豁然开朗。可最后心态还是不稳,上了滁州学院。现在想想,虽然去了二本,但滁州学院也造就了我,当然也真的很感谢李老师那次喊我谈心,受宠若惊。
如果说前两位老师的所作所为都是分内事,那遇到第三位老师实乃我之幸运,且此事跟爆发的“新冠疫情”有关。
第三位老师姓章,在某双一流大学任教。本科时因打“大学生电视辩论赛”与该老师结缘,此后该老师与我们几个人都成了“好朋友”和生活、学习上的“引路人”。如果说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那研究生学习则更有挑战性。“新冠疫情”撞上留学,让我原本顺利的考雅思和出国之路变得“多舛”。曾经怀疑、苦闷还有犹豫,2020要不要defer半年,等疫情过去再去留学。章老师始终如亲姐般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边鼓励我说“:你那个雅思不能因为疫情你就不准备了,或者放松要求不学了,”一边给予我另类建议“:国内有学校,中外合办的学院补招研究生,你拿着你的雅思成绩单试试也无妨”,这真的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引导了。可我还是先回某坡吧。
静下心想想,小时的老师教我们识字算题会考试,让我们变得有文化有知识。长大后遇到的老师,能说是“提点”,虽没有小时“手把手”的教和带,但我更加清楚这种“提点”背后的能量更大,收获的更多。
小时在家怕父母,尊重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尊重老师。正如歌手黄小琥在《没那么简单》中唱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老师也一样。有的老师低调奢华有内涵,有的老师没头发但智慧多,珍惜眼前师,好好跟着学,应该是目前身为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