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力
网络 02-10 次遇见人物介绍
年幼
郭大力七岁时随其在南康县立高等小学任校长的父亲在该校就读,他勤奋好学,聪慧出众,加之父亲教育严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9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江西省立第三中学。中学阶段,他离开父母,过着艰苦的寄居生活,学习却更加刻苦,整日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多方面采觅各种知识。1923年,他完成中学学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后随部分师生转入上海,在新创办的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就读。就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广泛涉猎社会科学著作,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由此始决心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后来翻译《资本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7年,郭大力大学毕业,他一边寻找职业,一边继续为翻译《资本论》做准备。几经周折,直到1938年秋,终于把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奉献给了中国人民。
翻译《资本论》
一郭大力翻译《资本论》是从1928年开始的。那时,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严酷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革命处于低潮。经过在大学几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郭大力深感要改变中国的面貌,非常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大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他获悉红色政权已在靠近自己家乡的井冈山建立,更感到作为热血青年要为革命贡献一份力量,于是决心把《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伟大著作完整地介绍给中国人民。
来到杭州
1928年1月,郭大力从上海来到杭州。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西子湖畔,冬装未卸,游人稀少。在湖边,郭大力漫不经心地走着,陷入沉沉的思索之中。几个月以前,自己从大厦大学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到上海的一所中学教书,可是好景不长,临到快放寒假时,莫名其妙地被解聘了。本来,大学毕业了,又值春节之际,这年该回乡去看望一下年迈的父母亲朋。可是,从上海到赣南,得绕道香港,广州,路途遥遥,自己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路费,加上春节后的生活还无着落,因此他只得打消回乡的念头。他来到杭州,只是为了寻觅一个比较清静,便于读书,而又开支较少的环境,听同学说,杭州大佛寺是一个好去处,就这样只身来到了这里。转过几条小径,郭大力终于找到了大佛寺。
的确,正逢战乱年头,寺里僧人零落,香火萧条,但是寺外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看来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也正是这样,不少谋业无着,远离家乡,又立志刻苦攻读的穷学生都把这里当作栖身之所,郭大力此行就准备在这里仔细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计划把它译成中文。
马克思著作
坚定决心
《资本论》这部倾注了马克思18年心血的巨著,是马克思的生活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在与贫穷、疾病、饥饿作过顽强斗争,渡过重重难关之后写成的。这部书用德文写成,1867年9月,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它的第一卷英译本过了二十年才问世,而最早的俄译本1872年就与读者见面了。但是在中国,直到20世纪初才为读者所知道。多年来,中国也曾有少数知识分子计划翻译《资本论》,但都因为这部著作篇幅宏大,内容深奥,费力费时,加上其他各种困难的限制,以致译成中文的愿望始终难于实现。
郭大力在上大学时就知道《资本论》在中国有德文原版和日本译文,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书店出售英文版的《资本论》,看后爱不释手,终于把它买了下来。他认真读了第一卷,更为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为它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是揭露近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所折服。
虽然郭大力也知道,要把这部巨著译出并非易事,但是他深深地感到,作为正在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中国,太需要这部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并从历史方面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命运的经典著作了,在中国,早就该有一部完整的中文译本了。失业的困苦,生活的艰难,更加坚定了郭大力翻译《资本论》的决心。于是,在大佛寺的青油灯下,郭大力摊开了稿纸,写下了“资本论”几个汉字。自此,翻译被称作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的伟大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结识了王亚南
也就在这时,郭大力结识了王亚南(《资本论》和其他几部书的合作译者)。郭大力在大佛寺已经住了些日子,一天,又住进来一位学生模样的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人见面后便寒暄起来。原来,青年是湖北人,大学毕业后谋职不成,投身到北伐军中,做了一阵子政治教员,谁知后来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血腥屠杀革命者,他对“国民革命”感到失望,愤然离开北伐军,想到上海谋职,可是,他在上海无亲无故,找工作谈何容易,于是又孓然一身,到了杭州,打算写小说赚点稿费维持生计。共同的遭遇使两位萍水相逢的青年一见如故,几天下来,经过几次促膝交谈,双方发现彼此学识相当,志趣契合,不久就成了好朋友。
翻译功底很深
在与郭大力的交谈中,性格开朗的王亚南感到面前这位比自己小几岁的青年沉稳、朴实,而且学识广博,从他所翻译的《资本论》译稿来看,更感到此人的翻译功底很深。几天后的一个寒夜,两位新结交的朋友都因盖的棉被太薄而被冻醒,于是,遂开始了又一次彻夜长谈,他们从个人身世谈到现实社会。听了王亚南对“国民革命”的前途的估计,郭大力陷入沉思,沉默了分把钟后,顿然冒出一句:“我意改造社会,应该从经济制度着手。”王亚南听后觉得有道理,前些天,自己的小说写得不顺手,曾经翻看了郭大力翻译的稿子,竟为《资本论》吸引住了。就这样,当郭大力提出要王亚南一起研究和翻译《资本论》时,王便欣然应允。终于,在这个早春的寒夜,郭大力和王亚南订下了合作计划。
下手地方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先从翻译古典经济学的名著着手。因为郭大力在翻译《资本论》第一卷时,看到马克思经常提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代表人物,如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