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学教案:其他节肢动物1
52fw.cn 06-20 次遇见第四节 其他节肢动物
第四节 其他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园蛛和蜈蚣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蛛形纲和多足纲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纲和门主要特征的归纳,培养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节肢动物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中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增强保护有益动物,防除有害动物,增强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其他节肢动物的学习最终归纳出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为此,无论是讲园蛛还是蜈蚣,在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的同时,要强调它们的共同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一般在归纳门的主要特征时,采取将本门内讲过的各种代表动物加以比较的方法。例如,将蝗虫、沼虾、园蛛和蜈蚣的挂图同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当然,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各种动物间的差异,然后才能进一步地去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教师不应急于提出让学生去寻找动物间共同点的要求,而要逐步地去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看到的各代表动物间的差异,恰恰是各纲动物的自身特征,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开始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地将四种代表动物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具有分节的足和分部的身体,并且都有外骨骼。这些共同特征的提出应是学生观察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教师的结论。出自于学生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这样在学生头脑中节肢动物就不是哪一种具体的动物,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步的实现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并不一定就是哪个具体内容或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个结论或是一个目标。所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应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前后章节的联系来考虑,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例如,山区的学生和沿海的学生不同,西北地区的学生与东南地区的学生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指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例如,同是讲沼虾,江南水乡的学生会很快地掌握,而青藏高原的学生学起来可能就困难得多。相反,若是讲蝎子,则西北地区的学生会比江南的学生容易掌握,因为蝎子喜干燥,在西北地区很常见,而在江南地区则是不常见到的。假如不考虑学生情况,一味地从教材出发来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完不成教学任务。
2.本课的难点应该与重点是重叠的,即重点就是难点。前面谈了许多关于怎样确定重点内容的道理,而怎样解决难点,在本课中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也许是更实用的方面。下面就简易介绍一些方法,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本课的内容对于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会有不同的难点,因而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是,就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言,最基本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所以,从这点出发,我们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讲述法,即教师在讲完蛛形纲和多足纲后,归纳总结出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回忆验证。另一种方法是发现法,也称探究法,即教师在讲完蛛形纲和多足纲后,将昆虫纲和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或其代表动物的挂图一并出示给学生,然后,用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前一种方法简单易把握,但效果不一定理想,后一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得出结论后学生有强烈的满足感,印象深刻,效果可能较好,但老师把握起来难度较大。例如,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观察的语言或者问题?当学生观察中出现困难应该怎样提示?最后的结论如何得出?……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下一番功夫,这种方法是考查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好的方法。因此,建议教师们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根据本课要讲明的重点内容,引言可以从复习昆虫纲和甲壳纲的主要特征开始。例如让学生回忆并说出昆虫纲的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为什么蝗虫和蜜蜂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却都属于昆虫纲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的呢?”学生在回答了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之后,又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它们共同之处的方法回忆起来。也可从甲壳纲的内容来设计以上步骤,在学生回答之后要注意强调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比较才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各纲的主要特征。这是学习了解动物界中各类群动物的基本方法,这样设计引言的目的是为了下面在讲述蛛形纲和多足纲后归纳出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做好准备。因为学生有了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各纲特征的经验,再比较各纲的代表动物,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节肢动物门的特征就比较容易了。在完成了以上复习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将本课的新知识要点对学生讲出:“我们这节课再来了解几种动物,看看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同时与前面学习过的动物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其他节肢动物)
另外,也可以像前两节课那样,从实物标本或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引入本课。这样还是让学生先了解具体动物,然后再归纳总结出其共同特征。不过,蛛形纲和多足纲动物的标本或活体不会像昆虫那样容易获得,所以,若采取此设计,还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入较为实际。
2.(1)引入本课(完成引言部分)。
(2)提出问题,引起讨论。例如:“大家都见过蜘蛛,谁来说说蜘蛛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的第一个特点必然是“结网”。教师下面用一系列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回忆思考,从而自然地将蜘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展示给学生,如:“蜘蛛为什么要织网?”“蜘蛛怎样织网?”“有不织网的蜘蛛吗?”“蝎子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蝎子和蜘蛛的相同之处吗?”……等等。这样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不断地将学生回答不正确的问题加以纠正、解释,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标本或挂图来加强直观效果,最后归纳出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多足纲时也是这样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问题要紧凑但不能紧张,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短,容易疲劳。最好是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听讲→看图→讨论,多种感官依次兴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重复刺激而产生的疲劳现象,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p#分页标题#e#(3)列出四纲代表动物,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由于在引言中已经将方法问题进行了强调。所以,学生在比较四纲动物的时候应该能够比较快地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这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补充或纠正。将学生找到的各项都记录于黑板上,当学生观察讨论之后,让学生对照教材将主要特征从板书中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