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事迹材料
52fw.cn 06-18 次遇见2011年以来,该院在上级检察机关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省、市院“争当排头兵”的号召,坚持以争创全国模范检察院目标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两年来,该院蝉联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先后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一级规范化派驻检察室、文明接待室、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检察宣传先进单位、计划财务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首批“公正司法示范点”,并保持了恢复建院34年干警零违纪。主要做法有:
一、坚定创先争优信念,找准科学发展定位
作为一个体量不大的老城区检察院,在两届全国先进院的荣誉面前,该院始终坚持突出创先创优主线,强化主体责任,面对成绩找差距、激发热情再拼搏,向着全国检察系统最高荣誉——模范检察院扎实迈进。
1、探索创先争优秦淮路径。2012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秦淮自身资源禀赋,确立了“人无我有创唯一,人有我优争第一”的争创思路,进一步强化对争创活动的组织领导,按照“一院一品”的标准谋划争创路径。在区域经济体量小、资源少等不利因素下,该院将品牌引领、特色发展作为争创的有力手段,带动各项工作消除差距、奋力争先,连续两年在全市检察机关绩效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
2、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履职。将检察工作放在区域工作大局中来定位、谋划和推进,找准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切入点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着力点。围绕市委关于将秦淮区打造为“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标志区”的发展定位,制定《服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保护古城墙、古文物、古建筑等工作,设立驻景区“检察服务站”,全面服务景区提档升级和历史文化保护。该院服务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在老城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区委优先帮助该院解决了7000余平方米的独立办公楼,检察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3、紧扣区域特点关注民生。针对老城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小企业关停并转致多、下岗工人多、旧城区老祖宅留守老人多、家庭因病致贫多的区域实际,把关注民生、保护民利、伸张民权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做好“12309检察服务民生热线”移送信访件办理的同时,针对旧城改造和征地拆迁带来的房屋析产、落政房产等矛盾纠纷上升的实际,积极开展检调对接、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帮助获得司法裁判支持但生活难以保障的案件当事人解决经济适用房、落实劳保和社会福利、争取社会补助。该院“着眼老城特点,做强民生检察”的做法被省市十余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二、突出执法办案中心,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检察业务工作为核心,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能。
1、积极落实维稳第一责任。针对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以“和谐稳定争第一”为目标,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感。两年来,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662件882人,经审查批准逮捕581件773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740件1030人,提起公诉713件997人。依法办理了涉案金额达2.5亿元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对舆论高度关注的溧水“秦淮河污染”渎职侵权案件提起公诉。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唯一基层院代表,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2、加大惩防职务犯罪力度。强化自侦案件内部一体协作机制,克服案源线索匮乏等不利因素,严肃查办群众反映强烈、引发党群矛盾的职务犯罪窝串案,两年来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8件30人,其中拆迁领域案件18件19人;2012年实现立案数同比上升40%,数量创历史新高,且均为辖区内自行发现案件。主动转变侦查模式,积极对接修改后刑诉法,监视居住率同比下降30%。运用拍摄警示专题片、编制警示教材、召开全区警示教育大会、撰写犯罪分析报告等形式,强化侦防一体化机制实效。设计制作的《重大工程专项预防工作手册》在全市推广,构建职务犯罪人民防线的做法相继被高检院、省院转发。
3、全面强化诉讼监督工作。深化公安派出所执法活动全程监督、未决羁押表现纳入量刑程序等工作机制。两年来共办理立案监督48件,追捕追诉62人,提起刑事抗诉3件8人,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大力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民行多元化监督格局,建议提抗31件,法院改判19件,办理督促支持起诉42件,执行监督3件,民行工作连续十年保持全市考核第一。完善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同步监督,探索“监督、矫正、帮扶”一体化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对我省首例以装病、自残等手段逃避复查的矫正对象监督收监。
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紧紧围绕中央和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大格局,全力推进全市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1、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一室四站五十三点”检察工作网络,主动对接市委“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网格化、扁平化管理模式,做到了与区委在辖区内每一个社区建立的“民生工作站”的无缝对接,相继在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双龙科技园开通了“检务直通车”,在大明路汽车街区架设了“检察连心桥”,从而实现检察触角在全区街区、园区、社区、景区的全覆盖,拓展了检察工作服务社会的覆盖面和纵深度。全方位、全参与、零负担的延伸触角工作举措得到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的充分肯定。
2、延长执法办案链条。将化解社会矛盾融入执法办案各环节,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和评估预警机制,完善特殊群体犯罪和轻微犯罪依法从宽处理机制。两年来共向上级机关和相关单位发出社会风险研判报告64份、检察建议82份,被各级领导批示8份,其中针对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检察建议推动区委专门出台了规范性意见。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统一不捕不诉案件适用标准,严格逮捕必要性证明,规范释法说理,两年来办理的77件不捕案件和2件不诉案件,均实现宽严有度、宽严有据、案结事了、无一错漏。全院干警参与民生工作站接访群众1200余人次,收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意见建议2000余件,绝大部分当场答复解决或转交政府部门办理。从未发生一起涉检进京赴省上访事件。
#p#分页标题#e#3、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建立以擅长群众工作的干警名字命名的“海青工作室”,牵头接待群众申诉、轻微刑事案件和解以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主动参与区信访局接访工作,与“有事好商量”、“邻里一家亲”等社区基层组织创造的化解矛盾和邻里互助平台,通过约访、联访等形式,建立结对互助长效机制。成立两年来,工作室先后接访案件当事人和社区群众1000余人次,成功办理检调对接案件130余件,救助刑事被害人11人,收到群众赠送的14面锦旗,被省市媒体作为向十八大献礼特别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全面提升执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