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土地上的青春赞歌
52fw.cn 07-02 次遇见白皙的脸庞、飘逸的长发、一袭白裙,俨然一个都市青春美少女。谁曾想她却是一个种着近300亩设施蔬菜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整天与4000多头猪打交道的美女猪倌。初识张凌云让人惊艳,知道了她的故事后更多的却是敬佩。
一个让人羡慕的本科毕业大学生,毅然决然回乡创业,发展养殖,创新实施现代循环农业,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用行动和成效回报了乡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创办的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共同命名为全国巾帼农业创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残联授予陕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陕西省技术能手、宝鸡市十大农民女状元、宝鸡市创业明星等荣誉也纷沓而来。
放弃高薪 毅然决然回乡创业
张凌云回乡养猪,最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就是他的父亲,他说自己养了几十年猪,就是为了让三个孩子能上大学,走出农村,有份体面的工作,不再像自己一样辛辛苦苦一辈子。
槐北村是一个养猪大村,全村养殖户最多时达到200余户,年出栏生猪3万头左右。作为农民的父亲,无一技之长,只能以养猪供三个孩子上学,他深知养猪的不易,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喂猪、打扫猪圈,整天都是忙忙碌碌,一天基本上都和猪待在一起,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他不愿女儿像自己这般辛苦,再走自己的老路。但是张凌云却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她放弃了国企的高薪,态度坚决的回到了家乡。为此,父亲和她一个月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一直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让她受受苦,赶紧回到城市去。
张凌云告诉记者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她说:我至今最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当时我们当地没有繁育场,购买仔猪都要去外地,08年暑假的时候,父亲和乡亲们一起从外面拼车购买的仔猪发生了疫情,所有仔猪全部活埋,我开学的时候父亲拿不出钱给我交学费;开学那天,我和妈妈在厨房做饭,父亲从养猪场回来,我透过窗户看见他紧紧的锁着眉头,但当他掀开门帘看到我的时候,紧锁的眉头马上变成了笑脸,那一个微笑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从那时起我就想,毕业了自己一定要回家,一定要替他撑起这个七口之家,一定要让弟弟妹妹顺利完成学业。
2011年,这个24岁女孩进入养猪场,开启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养猪是一门技术行当,要养好猪,就必须懂得生猪养殖的基本生产流程以及每个阶段的免疫防疫。为了尽快掌握要领,张凌云穿着工作服走进猪圈。饲养员张志勤说,“凌云这个娃娃不简单,猪圈里又脏又臭,可是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经常和我们一起聊天干活”
那个时候,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拿着本子和笔的年轻女孩在猪圈里向兽医和饲养员请教,在猪圈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同时,仔细阅读养殖书籍、精心钻研养殖技术,努力通过了养殖技术关,养猪技术和经验不断丰富。
下半年,张凌云建起了仔猪繁育场,想通过自繁自养,减少疫情风险,可是老天并不遂人愿。
张凌云说,繁育场建起来之后,引进了母猪,正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却发现生产完的母猪都没奶,看着一只只小猪拉稀、死亡,心如刀绞。为了减少损失,张凌云为仔猪买来牛奶、羊奶和奶粉,与饲养员整天呆产房里,把小猪抱怀里,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只一只拿奶瓶喂奶。
这件事给张凌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但是她没有想过放弃。为此,她组建了专业的养殖团队,高薪聘请兽医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公司化运作。
转眼,6年过去了,她的养猪事业已初见效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能人,现如今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蔬菜900吨,有机肥10000吨,沼气20万立方,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
创新发展 建成循环农业基地
6月15日,记者来到槐北村五村村民许卫琴家时,她正在用沼气烧水做饭,她说,多亏了凌云,现在用上沼气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整天烧柴火,而且还很便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烧柴火,用电磁炉,每月电费40元左右,现在用沼气,电费从来没超过20块。
猪尿变成了沼气,村子里327户群众成了最终的受益者,1方气只要一块钱,环保又经济;猪粪变成了有机肥,每吨800元,受到周边村镇的果农热捧;沼液又用来浇灌蔬菜,280亩设施蔬菜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门的无公害认证。
说起发展循环农业,张凌云深有感触。以前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到位,猪粪、猪尿到处乱堆乱排,每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农民的钱包虽然鼓起来了,但是周边环境越来越差,传统规模养殖带来的苦恼也让群众头疼不已。
于是2013年,张凌云萌生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想法,作为“养猪大户”她开始了探索与实践,先后多次去外地参观学习,了解先进经验。
就在那年9月初,企业开始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先后投资1000万元,引进大型粪污处理设备,建成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料加工中心、700立方的大型沼气,并配套建设28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开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五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供应仔猪、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治污、统一销售),将养殖户的养殖废弃物统一收购进行加工,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良性循环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农产品、废弃物互为原料、再使用,再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大大减轻养殖业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压力。
“我要让猪粪开出花来!”这是张凌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常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张凌云却实实在在的让猪粪开了花,结了果。仅此一项,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增加了500多万元,带动当地80余人就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不忘初心 助力乡亲脱贫致富
62岁的马金峰是槐北村的低保贫困户,家里三口人,老伴双腿患严重风湿病,一干活就双腿发软,儿子三十多岁了非常的肥胖,而且嗜睡,看了好多医院都找不到病因,平时只能在家门口打打零工,勉强可以养活自己。老马前些年在一家企业当电工,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右手三根指头轧断,肢体四级残疾。受伤后就上不了班,只能赋闲在家,没有了收入,生活举步维艰。
张凌云看到老杜的情况后很是同情,动员他来养猪场上班,每个月2000块钱工资。
马金峰告诉记者,凌云这么支持我这个家,我一定会全力把工作干好,不辜负这一片好心。
除了马金峰,公司基地已安置18户贫困户及残疾人就业,解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问题。
#p#分页标题#e#张凌云创业成功了,乡亲们的疾苦她时时记在心头。2015年,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角,张凌云拿出10余万元帮扶当地贫困户及残疾户,为其免费发放疫苗、饲料、有机肥等生产资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王拉魁家住槐北村四组,身体残疾,媳妇是聋哑人,早年外出务工,不是没人要,就是被人骗,不得已只好回家种地。
前几年,张凌云帮助王周录引进了5头母猪,两口子也开始搞养殖,为了确保不出问题,张凌云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搞技术培训,并且无偿提供一部分母猪饲料及疫苗。现在王拉魁共饲养母猪6头,育肥和仔猪50头,生活早已实现小康。
逢年过节,张凌云还开放蔬菜大棚,免费为当地100余户贫困户发放蔬菜,让贫困户温暖过年。
对于自己的付出,张凌云说,她觉得能为农户办点实事是万分欣慰的,更重要的是从不同程度上以点带面,实现共同富裕。
她敢于拼搏、开拓进取,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她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的时代精神,展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当代女性风采,全身心的融入创业洪流,积极回报社会,在农业路上印上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