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为国争光
52fw.cn 06-11 次遇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长江中下游的大冶,是人类矿冶文明的发祥地。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开山凿石、筑炉冶炼,成就了华夏青铜文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填补了中国铜冶炼历史的空白。
作为青铜文明的继承者,大冶有色创立于1953年,是国家“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由国内设计、自行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粗铜冶炼厂。冶炼厂采用反射炉冶炼工艺,在上世纪60年代初属于世界先进技术,1960 年4月竣工投产。反射炉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功勋炉”,年粗铜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为新中国铜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冶炼厂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反射炉进行了30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经过1965年、1972年、1975年三次扩建改造,产量由2.5万吨提高到6万吨。2000年炉寿命再创新高,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06天,创下了铜熔炼炉同类炉窑“寿命最长、产量最多、床能力最大”等多项全国纪录。反射炉运行50年共熔炼了约1300万吨铜精矿,生产了约490万吨冰铜。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随着科技的发展,冶炼工艺的更新,大冶有色引进了加拿大诺兰达炼铜工艺进行冶炼技术改造,1997年10月1日投料,10月10日产出第一包冰铜。诺兰达炉投产后,反射炉与诺兰达并开,共同承担铜精矿的熔炼任务。诺兰达的投产,使冶炼厂粗铜生产能力提升10-13万吨。诺兰达炉运行14年,熔炼铜精矿约800万吨,生产粗铜约140万吨。
2009年7月,大冶有色为提高冶炼规模和综合盈利能力,毅然投资16.82亿元建设澳斯麦特炉,对铜熔炼系统进行节能减排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