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生》
admin 10-08 次遇见 從全書來看,高加林的身上有着八十年代初農村知識分子想改變命邊s又被現實生活狠狠地打了一記耳光的痛苦與不甘。這裏,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平凡的世界》裏的孫少平,看完《人生》以後,更加覺得路遙先生将孫少平“美圖”了。在孫少平身上,有年輕知識分子那種努力,有上進心的奮鬥精神,也有回到農村後面對黃土,自己落魄家庭生活的不甘。但是年輕的孫少平可以将這種不甘化爲前進的動力,毫無背景的他拼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裏,對高加林則以“素顔”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他接受過高中教育,寫得一手好文章,相比同齡人,他的視野比較寬廣,但畢竟他的根在那片土地上。
全書給高加林安排了兩段愛情,實則象征着他人生的兩條分叉路口,安穩的生活或人生的價值。
樸實善良的劉巧珍代表着他安穩的農村生活,他既感動又不甘。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他們互相愛慕,劉巧珍就像《平凡的世界》裏面的秀蓮,爲了愛的人敢于奉獻一切。那時不過各取所需罷了。他們都是彼此生活的在你身上傲,是彼此的另一種人生。但是一旦生活有了變化,他卻想遠離眼前這個
女孩,就像遠離曾經的落寞。可以想象,一旦習慣了另一個地方之後,很難安安心心的待在那個小村子。與其他後生相比,他是有文化,有素質的高學曆人才,又怎麽能安心和父輩們守着那一畝三分地過一輩子呢?
黃亞萍是他的城市夢,自從高中畢業之後,他做夢也想回到那個地方。但事實證明,這裏的生活昙花一現。黃亞萍也是潤葉和小霞的結合體。在對待張克男的感情上,她和潤葉的做法相似。但是她和小霞一樣對待愛情敢愛敢恨。張克男母親的一紙訴狀,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應該是踏踏實實從那個小村子開始的。雖然失去了一切,但是我想他已經認命了。
《人生》裏的德順老漢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人物,這個村子他比誰都看得清。作爲長輩,他關愛後生,關心他人。同時,他也是個“局外人”,小說通過他來化解高加林身上的怨氣,也是通過他來開導高明樓(村支書),他是一個老光棍,但是誰也不敢小觑這位老人家。
有人說,不喜歡高加林這個角色。我認爲那是因爲《平凡》裏孫少平的角色近乎完美,對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我們定義的男主角是這樣的:高大偉岸,有魄力,有豐度,對待感情專一。面對高加林,就會無形的跟孫少平産生對比,一比之下,一分高下。但是我認爲高加林更加接近現實,就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他真實反映了一類人。
看完這本書,我懷疑受教育是否是一件好事?
就像劉巧珍,除了大字不識一個,身上都是優點。但是這一項,足以讓她抱憾終生,包括喜歡高加林,也是因爲高加林有文化,相比妹妹巧玲來說,她的世界很小,隻有這個村子,而她的幸福也隻有高加林能給予。相比之下,高加林接受教育,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比旁人更加寬廣,目光自然比别人長遠,心也就大了,便想得飛的更高更遠。這樣真的好嗎?
想象一下,假如我沒有上過學。可能我的世界隻有我們那個小鎮,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市。每天想着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最基本的,張口閉口哪兒的衣服便宜,什麽時候該做飯。甚至爲了兩毛錢跟賣菜的阿姨吵起來,還沒吵赢,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
所以還覺得讀書好,讀書可以讓人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你會知道你的生活不止有一種過法。
从全书来看,高加林的身上有着八十年代初农村知识分子想改变命运却又被现实生活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的痛苦与不甘。这里,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看完《人生》以后,更加觉得路遥先生将孙少平“美图”了。在孙少平身上,有年轻知识分子那种努力,有上进心的奋斗精神,也有回到农村后面对黄土,自己落魄家庭生活的不甘。但是年轻的孙少平可以将这种不甘化为前进的动力,毫无背景的他拼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里,对高加林则以“素颜”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接受过高中教育,写得一手好文章,相比同龄人,他的视野比较宽广,但毕竟他的根在那片土地上。
全书给高加林安排了两段爱情,实则象征着他人生的两条分叉路口,安稳的生活或人生的价值。
朴实善良的刘巧珍代表着他安稳的农村生活,他既感动又不甘。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他们互相爱慕,刘巧珍就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秀莲,为了爱的人敢于奉献一切。那时不过各取所需罢了。他们都是彼此生活的在你身上傲,是彼此的另一种人生。但是一旦生活有了变化,他却想远离眼前这个
女孩,就像远离曾经的落寞。可以想象,一旦习惯了另一个地方之后,很难安安心心的待在那个小村子。与其他后生相比,他是有文化,有素质的高学历人才,又怎么能安心和父辈们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一辈子呢?
黄亚萍是他的城市梦,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他做梦也想回到那个地方。但事实证明,这里的生活昙花一现。黄亚萍也是润叶和小霞的结合体。在对待张克男的感情上,她和润叶的做法相似。但是她和小霞一样对待爱情敢爱敢恨。张克男母亲的一纸诉状,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应该是踏踏实实从那个小村子开始的。虽然失去了一切,但是我想他已经认命了。
《人生》里的德顺老汉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这个村子他比谁都看得清。作为长辈,他关爱后生,关心他人。同时,他也是个“局外人”,小说通过他来化解高加林身上的怨气,也是通过他来开导高明楼(村支书),他是一个老光棍,但是谁也不敢小觑这位老人家。
有人说,不喜欢高加林这个角色。我认为那是因为《平凡》里孙少平的角色近乎完美,对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我们定义的男主角是这样的:高大伟岸,有魄力,有丰度,对待感情专一。面对高加林,就会无形的跟孙少平产生对比,一比之下,一分高下。但是我认为高加林更加接近现实,就像《围城》中的方鸿渐,他真实反映了一类人。
看完这本书,我怀疑受教育是否是一件好事?
就像刘巧珍,除了大字不识一个,身上都是优点。但是这一项,足以让她抱憾终生,包括喜欢高加林,也是因为高加林有文化,相比妹妹巧玲来说,她的世界很小,只有这个村子,而她的幸福也只有高加林能给予。相比之下,高加林接受教育,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比旁人更加宽广,目光自然比别人长远,心也就大了,便想得飞的更高更远。这样真的好吗?
想象一下,假如我没有上过学。可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们那个小镇,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市。每天想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最基本的,张口闭口哪儿的衣服便宜,什么时候该做饭。甚至为了两毛钱跟卖菜的阿姨吵起来,还没吵赢,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
所以还觉得读书好,读书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你会知道你的生活不止有一种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