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哲学味道——读《吃,是一种公民行为》
52fw.cn 06-19 次遇见阅读是人类最自然的习惯,是最快、最有效地去获取经验、锻炼思维和了解世界的途径。在书中,每一段文字背后,都藏匿着一片天地。阅读过程中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要分享,品读一段精美的文字内心有了共鸣、从书里得到某种启发想要传达给其他人……这是一个属于读者的版面,只要你爱好阅读,只要你想要表达,就有机会让你发声,与更多的人分享你对所读书籍的看法。投稿请发送至zjwbds@163.com。
□几又
当食物加上哲学的“奇珍异味”时,我们会“吃”出什么样的味道?
本书作者阿兰·杜卡斯有两个身份。一方面他三次荣获米其林三星(最高等级)的世界最著名主厨称号,还入选过美国《福布斯》杂志最具影响力100人;另一方面,他笔耕不辍,出版过多本饮食著作。阿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的哲学兴趣——所以阿兰对每天打交道的食物,有着颇为有趣的哲学判断。
这不是仅仅关于吃的书籍。在阿兰看来,正确地选择盘子里的食物能引领我们走向个人与集体的平衡与幸福。只有每个人吃好了,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阿兰希望读者认识到:生活质量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我们的选择,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变得更独立、健康与强大。这种选择也意味着集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都是推动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阿兰的文字如同他所擅长的厨艺,手到擒来,汪洋恣意,智慧满满,金句频出。看似略显随意的文字,稍加品味便可洞见其蕴含的深奥道理。从“数十万年前,人类正是为了不吃掉同类才开始埋葬死去的人”,读者很容易联想到食物诞生的伦理源头。人类食物千奇百怪,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味道来自土地”,其潜台词是人类来自于自然,最终也将回归于自然,这也是每个人的宿命所在。
吃是人类的本能。在阿兰眼里,吃还是人类“认识世界,就是品尝、消化、吸收世界”的起点。说吃是文化,只是基于美食表层的直译。在阿兰笔下,随着人类逐渐走出饥饿,吃越来越多地脱离生理含义,逐渐上升为个人文化内涵的外在溢出。也由此,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宗教、气候等,都可能成为影响食物内容的因素。许多选择从身体机能角度看不应拒绝、但深入骨髓的饮食文化,在人的脑海内早就形成喜恶的条件反射。比如,被中国人视为美食的松花蛋,在欧美人眼里却成了恶心的食物。同样的食物,还有动物内脏等。
作为厨师,阿兰对食材的苛刻几近极致,因为这样才可以“重新赋予味道高贵的地位”。追求食材的新鲜和优质,是普通厨师乃至常人均易作出的选择,哲学厨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擅长“培养对味道的敏锐感觉”。这种味道,当然包括常说的对味蕾的美妙刺激,但不仅于此,因为阿兰“在菜肴中加入生活、加入想象、加入自由”。
饮食健康是阿兰绕不开的话题。在饥饿的历史时期,人类对于食物的强烈渴盼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越不能获得的东西,往往越显得高贵。比如,“肉长时间以来都是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的象征。”中外的历史文学作品,常常视吃肉为尊贵的享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大块朵颐所形容的那种畅快淋漓的模样。
不过,时至今日,肉与地位之间的关联日益淡化,甚至有点物极必反。众所周知,肥胖现象已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阿兰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肇因在于“1945年以来,新形式和许多地缘政治变动导致古老的习惯发生根本性地改变。食物越来越单一”。他倒是以为,人类饮食多样性范围的大幅收窄,相较于地缘政治变动的影响,工业化国际化影响的权重亦不可小觑。比如说,麦当劳开得越多的国家,肥胖现象往往越严重。
阿兰还从哲学角度,对厨师这一身份进行了有趣的阐释。在他看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厨师扮演着摆渡人的角色”。一方面,饮食将生产者和厨师相联系;另一方面,厨师肩负着饮食文化传承的重任,同时必须努力兼顾当下。
很少有人像阿兰这样,把吃看得如此庄重。庄重并不代表严肃,舌尖上的肤浅快感,不如顺着阿兰铺就的逻辑,细嚼慢咽,也许会“吃”出点哲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