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的记忆
52fw.cn 06-03 次遇见前几年去海南,游览为纪念红色娘子军新建的公园,印象最深,是园子里养了几位当年的娘子军,都是清一色的老太太。有一个保留的节目,将颐养天年的老太太请出来,与游客拍照纪念。公园里很冷清,游客稀少,只听见大喇叭不停地放着红色娘子军军歌。
与这个冷清形成对比,是不久前去过的沙家浜,那个热闹劲,那个喜气洋洋,不由得让人一番感慨。同样是样板戏,同样是“文革”那个怪异时代的宠儿,阴晴两重天,待遇完全不一样。仔细想也不奇怪,其实早在当年,两个戏的受欢迎程度,就已经有了高下之分。
前者的芭蕾舞太雅了,不比通俗的迪斯科,谁都敢站出来乱蹦几下。也进不了KTV包厢,要唱什么卡拉OK,要联欢娱乐一番,样板戏中最合适的表演节目,便是《智斗》。八个样板戏中,最有人缘最有群众基础,算来算去还是《沙家浜》。譬如当地的一位女宣传部长,就可以在大会上曝光自己的经历,说当年读中学,学校里排演《沙家浜》,她本人特别想演阿庆嫂,偏偏没选上,被选上的那位,又是一位笨女孩,记不住台词,结果未来的女宣传部长,只能躲在后台为人提词。
能不能在《沙家浜》中扮演一个角色,可以生出不同的人生故事。很少会有女孩子觊觎《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她像戏中的木偶丈夫一样,太单薄了,一点都没趣。女孩们向往的是阿庆嫂,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物好玩,有戏,是个两面派。人生之乐,莫过于当好人演坏蛋,既过了坏人的瘾,又保持着好人的名声,正邪两道的好处都占了,不亦乐乎。
不只是学校的女孩想演阿庆嫂,剧团的专业演员,对这个角色更是朝思暮想。可以肯定,演过阿庆嫂的人数,如果统计一下,业余和专业加在一起,一定史无前例。京剧不算,在“文化大革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