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寒冰的《文摘》抗戰
52fw.cn 08-16 次遇见原標題:孫寒冰的《文摘》抗戰
孫寒冰,上海南匯縣人,早年曾就讀上海中國公學,后轉入復旦大學,畢業后赴美國留學,入哈佛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深造,研究政治和經濟學。1927年回國,到母校復旦大學任教。
任教期間,孫寒冰向學校建議:“出版一種雜志的雜志”,把各種雜志的精彩部分摘錄下來編輯出版。復旦大學很重視這個提議,於第16次校務委員會通過,雜志在1937年元旦創刊出版,定名《文摘》。
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出版的第一本文摘類雜志。在戰前和抗戰年代中,是大受群眾歡迎的抗戰刊物,發行量多達5萬份。
大力宣傳“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文摘》創刊出版之時,正值抗戰全面爆發前夕。孫寒冰確定《文摘》的編輯方針為“暴露敵人陰謀”,並在雜志上選登關於促進全國團結、做好抗日准備的文章。因此,《文摘》剛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很快銷售一空,第一、第二期,加印到第五版,出版了兩萬多冊。
抗日戰爭爆發后,孫寒冰在《文摘》上大力宣傳“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論點,並收集各種抗戰材料刊登。在1937年8月出版的《文摘》二卷二期上,他編排了“盧溝橋浴血奮戰”的特輯,並選登了美國記者斯諾所寫的《西行漫記》。
《文摘》刊登時將《西行漫記》直接定名為《毛澤東自傳》。當時國共合作尚在談判中,孫寒冰為此專程到南京找到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邵力子,請求批准出版發行,得到了邵力子的支持。
《文摘》刊載的《毛澤東自傳》,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刊物連續加印了五次,還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后來隻好編印成單行本發行。
抗戰期間,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文摘》由大型月刊,改版為戰時旬刊,一度大量刊載進步的外文譯稿,揭露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可是,國民黨內一些人對德意存在幻想,要邵力子查禁,邵力子當即反對說:“我國正和日本交戰,反對敵人同德意所結的軸心,是對我有利,有什麼道理查禁?”
1938年底,孫寒冰經昆明到達重慶夏壩,出任復旦大學教務長、法學院長。在教學任務非常繁忙的情況下,他於1939年初組織成立了復旦大學《文摘》出版社,恢復《文摘》戰時旬刊的出版。
孫寒冰寓居黃桷鎮王家花園內,《文摘》編輯部也設立於此,發行部設在重慶臨江門鬧市口,由汪衡之兄汪禎寶負責主持。
《文摘》戰時旬刊,明確規定自己的任務是宣傳“中國必勝,日本必敗”。這時在重慶出版,因其傾向進步,愛講真話,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發行量很大。
1939年5月,重慶遭到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復旦大學新聞系從菜園壩遷回夏壩,系裡有個學生名叫張正宣。孫寒冰看到他接連在胡風主編的《七月》文藝雜志上發表了法國文豪羅曼·羅蘭的《藝術與行動———論列寧》和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論反法西斯主義斗爭中苦命文學》等譯文,認為他翻譯水平不錯,就通知他到王家花園《文摘》編輯部去會面。
積極接近中共組織
張正宣是1936年考入復旦新聞系的學生,時任中共復旦大學支部書記,曾選修孫寒冰的課。他發現孫寒冰講課從不照本宣科,所教內容結合實際,加以發揮,趣味洋溢,很受同學們的尊崇。孫寒冰講話的邏輯性特別強,十分便於筆記。張正宣在聽課時曾試以記者身份,將其擬作採訪對象,不做筆記,到下課后始重新補寫,竟能完整無遺地寫了出來。為了團結孫寒冰這樣的愛國知識分子,張正宣當即前往。
孫寒冰交給張正宣的是一份關於日本國內戰時情況的英文通訊,希望他連夜譯出來。
第二天早晨,張正宣將譯文送去,孫寒冰對照原文仔細看后,高興地說道:“很好,很好!”隨即拿出另一篇蔣介石的美國顧問端納寫的揭露汪精衛投敵的文章。張正宣連夜翻譯后,孫寒冰發表在當期的《文摘》上。
不久,著名評論家錢俊瑞來到北碚,孫寒冰請他到復旦講演國際形勢和抗日前途,隨后又同張正宣等同學舉行茶話會。通過這些活動,孫寒冰進一步拉近了與中共組織、進步同學的距離,校園中的抗日氣氛更加濃郁起來。
張正宣在即將畢業之際,受聘為《國民公報》記者,提前離開學校,住在化龍橋紅岩嘴下面的編輯部裡,並擔任中共化龍橋區委書記。不久,孫寒冰的《文摘》社在《國民公報·星期刊》上辟了一個專版,定名為《周報》,由吳道存教授主編,刊登外論或通訊摘譯、資料性的花絮性短篇譯文,全版萬余字。所有稿件從北碚寄給張正宣,由他以文摘社員身份代其付印、校看清樣。
為《文摘》鞠躬盡瘁
1940年5月25日,張正宣進城採訪,到了晚間還未出城,忽遇空襲警報,連忙跑到遠門外領事巷10號康心之家。
康心之是復旦大學校董,時任《國民公報》社長,家中設有私人防空洞。張正宣去借洞躲避空襲,恰好遇見孫寒冰也在這裡。他們親切地擺談了許久,臨別時,孫寒冰說:“目前學校事情很多,明天清晨還要搭船趕回北碚去,看來今晚上要睡個安穩覺是不可能了。”
警報解除時已將近夜半,張正宣向孫寒冰告別:“孫先生,祝您明朝一路順風,安全返校!”不料,他們這次的分別卻成了永別。
1940年5月27日,日寇27架飛機突襲北碚,炸死炸傷我人民群眾200余人。下午2時許,孫寒冰的住所和《文摘》編輯部被炸,孫寒冰罹難身亡,時年37歲。
孫寒冰罹難,復旦大學舉行了大規模的追悼會,全國各地的著名文化人士,紛紛發表文章,悼唁孫寒冰。夏衍在桂林《救亡日報》上發表題為《又失去了一個說真話的人》的悼念文章。他說:“孫寒冰先生的死,我的感覺好像在喧囂叫嚷的雜音裡面,突然少去了一個洪亮壯大的聲音,在全中國向往真理,喜歡講真話、聽真話的人,是一個無可補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