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圆周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52fw.cn 06-28 次遇见在曲线运动中最典型的两个模型是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之前我们已经结束对平抛运动的有关复习,今天我们将进入圆周运动的相关复习
课堂教学:
已经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圆周运动基本概念进行自主复习
问:1)在圆周运动章节中,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一些?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板书)
1.线速度 (强调其矢量特点)
2.角速度
3.周期 ; 频率
4.转速
5.向心力
6.向心加速度
(学生回答完成后,说明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关于圆周运动动力学范畴,相关内容复习将在下一阶段复习。)
类型1: 分别比较时针上A、B两点间和传送装置上两轮边缘C、D两点间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周期之比?
2)传送装置(板书)
#p#分页标题#e#结论1:绕同一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
结论2:(皮带传动)不打滑的皮带(或齿轮)传动的两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p#分页标题#e#
圆周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板书)
类型2: 1)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A球以角速度ω绕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B球静止。问经过多少时间两球相距最近?
#p#分页标题#e#
1.强调为追及初始状态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与直线运动下的相关量做类比)。
#p#分页标题#e#2.强调为追及时间。(并与直线运动下的相关量做类比)
3.利用直线追及模型强调参考系的应用。
4.强化学生对最近距离的理解,为后阶段天体运动做准备。
5.强化学生对角速度在圆周运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
#p#分页标题#e#
#p#分页标题#e#
(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直线运动中相对位置与圆周运动中相对位置的相似之处,体会解决直线追及和圆周追及的共同点)
2)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同时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问两球经过多少时间后首次相距最近?
#p#分页标题#e#
(解决此题时,1.提醒学生关注相关物理量确定过程,并与上一例题做比较。2.强调首次相距的含义,为下一例题做铺垫。)
(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多媒体课件,板书做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来源:学§科§网Z§X§X§K]
圆周运动中的多解问题(板书)
类型3:A和B两球在如图所处位置同时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如图所示),问两球经过多少时间后相距最近?
#p#分页标题#e#
课堂练习
试一试1: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求图中a、b、c各点的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
#p#分页标题#e#
#p#分页标题#e#
试一试2: 教室前面挂的时钟从12点整开始,分针和时针再经过多长时间能首次重合?
#p#分页标题#e#
类型3:如图:金属圆筒的半径为R, 当子弹以速度v匀速从狭缝P射入, 假设子弹进入圆筒的同时开始绕O点匀速转动请问圆筒应该以多大的角速度ω转动才能保证子弹射出?
(不考虑重力作用效果)
#p#分页标题#e#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1熟悉和理解描述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计算。
#p#分页标题#e#2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传送装置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及计算。
3圆周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4利用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重复性特点,解决圆周运动中的多解问题
能力总结
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善于在以往学习掌握的模型中,利用类比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学生活动
[来源:Z.xx.k.Com]
复习答题
预计:(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基本概念的自主复习,对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能达到要求)
此问题较为开放,可能涉及的答案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类型1,随机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
#p#分页标题#e#
学生在完成类型2:1)的前提下已经具备解决圆周运动的基础能力。类型2:2)加大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
(该题与上一例题缺少首次限定,体现出圆周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周期性,重复性)
试1:对类型1的反馈
试2:对类型2的反馈
试3:对类型3的反馈
设计意图
设置复习提问,主要目的在于:
1)检查学生自主复习情况,体现学生在高考复习中主动性,避免一轮复习变成知识点二次罗列,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让学生熟悉圆周运动相关物理量及其关系。
设置类型1的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利用时钟和传送带这两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模型,强化描述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及其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传送装置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及计算。
[来源:Zxxk.Com]
设置类型2,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 再次加强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间的相关计算。
2) 圆周运动追击问题对于大多少学生而言应该属于难点,在设计例题时充分考虑给层次学生的需求,梯度明显,由浅及深。
3) 考虑到学生对直线运动追及问题掌握较好,采用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圆周运动模型下追及问题的能力。
设置类型3,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1) 提高学生对圆周运动周期性,重复性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多解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3)为之后的天体运动中星体追及相遇问题做铺垫
设置三道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
高三复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反馈练习,在有效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