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社交阅读在中国重塑读书习惯
52fw.cn 04-19 次遇见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 (王笈)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85后”白领杨瑾近日迷上了一款社交阅读APP,“每天上班地铁要花几十分钟,手机里读会儿书打发时间刚好,还能看到同事们最近在读什么,了解一下‘行情’,平时聊天也能够说上几句。”
经社交、打卡等多重功能叠加的数字阅读,在中国已不是新鲜事,并且正影响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除了数字阅读的一些基本功能,读者还可通过社交阅读APP,了解好友的读书情况、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批注或读后体会、给好友的阅读时长“点赞”等。
“90后”朱栩彬的阅读习惯在最近一年里连续经历了纸质书、Kindle、社交阅读APP的“三级跳”,“起初是看到周围有人在用(社交阅读APP)才尝试的,后来发现非常方便,体验感也很好,有时一天能看两三个小时。”
从快餐式新闻和手机游戏中“解脱”出来,也是部分读者选择社交阅读的原因之一。
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国内多家企业先后进军数字阅读领域,掀起数字阅读热潮,与传统纸质阅读分庭抗礼。据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52亿元人民币,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3.78亿人,人均年阅读10.1本电子书。
随着技术日趋成熟、经验更加丰富,一些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数字阅读,开始尝试融合社交元素作进一步推广。从部分APP的下载量及使用反馈来看,该类阅读已经在中国用户群中产生影响。
“这种社交阅读还挺新颖的,让以前大多是旅游图片、日常琐事的朋友圈多了一点新感觉,还能解决一些人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的选择困难症。”曾在出版社工作的“90后”金晚菘告诉中新社记者。
也有读者将社交阅读视为“锦上添花”,觉得此类阅读仍存在“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不适合精读”等数字阅读“通病”,故还无法完全取代原有的阅读习惯。
青年评论家李伟长对中新社记者说,社交阅读有利有弊,利在于共读的氛围,犹如一起讨论,但交互式评论水准参差不齐,“传播媒介在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小时候阅读靠纸质书,靠家长、老师的推介,与今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