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开启建设学习型社会新征程
52fw.cn 02-29 次遇见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前进方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搭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努力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与学习覆盖人的一生,更加充分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部署,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20世纪最后三个十年,世界上发生了与教育和学习相关的三次革命性变化,恰好是每十年一次。进入21世纪前两个十年,全球范围又在形成对教育和学习第四、五次革命性变化的认同。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正规学校学历教育,也不仅服务于青少年儿童,其宏观背景日新月异,各国的政策选择也有很大差异。
20世纪70年代,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深刻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性特征。当今社会,人们谋生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并非一次性学校学历教育所能完成的。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为标志,开展多次性、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决策理念和广泛的社会共识。近20年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教育政策分析报告,主题之一就是观察和分析各成员国终身学习领域的政策动向和实际成效。
20世纪80年代,新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兴起,对教育和学习技术手段的影响持续深远。新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推展,为数字化学习开辟了新空间。发达国家把信息化手段尽可能自然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发展中国家则从发挥一般远程教育手段包括广播电视的作用做起。新信息通讯技术普遍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正在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持续的影响,各国都在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信息化路径。
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的特别约定,对教育和学习支付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12类中的第5类,除由各成员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提供方式,分别涉及远程教育、留学生、合作办学和外国教师。约有1/3的成员国(包括中国)签订了教育服务贸易减让表,多为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政府包办的福利性教育,部分已变成学习者交费选择的服务贸易,各国争夺留学生的格局即是明证。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启动教育和学习发展模式的革新。世纪之交,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十年规划关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目标169个具体目标,其中“目标4”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有7个具体目标。从世纪之交迄今,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教育和学习发展模式的变革正在进行中。
21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开始重塑教育和学习的环境与业态。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人工智能正在成为“超级风口”,与网络契合介入教育和学习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势必非常深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引用的预测研究,2017-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将增长50%,2021年前数字教育市场将每年增长5%,教育和学习的环境与生态将面临重塑的可能。
21世纪以来的许多国际组织政策文本,更加倾向于以终身学习覆盖终身教育,各国政策特征集中在寻求教育公平性、增强教育有用性、提升教师质量等方面,而且都更加重视教育和学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作用,加强教育对人才本土化和本国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探索适应国情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之路。
人工智能对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的表层及深层影响
人们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基本目的,在于个人融入所在社会、有效谋生和持续发展,从而为家庭、社会、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国际劳工组织对终身学习的定义是,“为培养能力和资格终身开展的所有学习活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改变着经济社会形态和产业就业格局,并将导致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更新换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仅就人工智能对教育和学习方式影响而言,至少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重点转向开发全面适应受人工智能影响或驱动各行各业所需的新型人力资源。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各国空前激烈竞争中,我国能否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在多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速度、品质、水准,迫切需要教育系统密切对接人工智能已经或正在进入的产业行业所派生的新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有关基金会于2019年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挑战与机遇》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带来新类型工作,对技能需求不断增加,教育系统须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和政策调整,以确保学生获得人工智能驱动社会所需的能力。
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日益需要引进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模式,以提高知识技能传承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与学习,在弹性化、个性化、游戏化等方面呈现多样化态势,而在制度化安排的师生关系之外,弥散式、泛在式、自助式、互助式的学习形态,催生出“能者为师、愿者为生”的新格局。人工智能技术和模式的引入,势必对教育和学习方式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和学习相关服务资源开始进入“战国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述报告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且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社会,培养学习者创造和解码数字技术的新技能非常重要,教师要将数字技术融入专业实践,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国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路径
#p#分页标题#e#当代社会的网络教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和学习模式,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诸如互联网、移动通讯、电视等介质开展教与学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文件相继强调拓宽和畅通终身学习通道,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单列网络教育,